自然科普@产品@产品首页推荐

“红色按钮”计划(RB Plan)

2018-07-14  本文已影响121人  Souleymane

前言


       文章正文开始之前我先要介绍本篇文章的题目,在介绍文章题目之前,我先要列出几个关键词:医疗系统,医疗器械,医疗变革,大数据,人工智能。

       人民网2014年发表了一篇文章,文章介绍了美国97万人加入了‘’蓝色按钮”计划并且受益,之所以叫蓝色按钮,是因为大多数美国民众喜欢蓝色,用“按钮”二字,是为了说明使用该计划的过程非常简单,只需轻轻点击网页上的按钮就可获得想要的信息。 当然,在中国,叫做“红色按钮”计划,谁也不会反对。

       这项计划主要做3件事:让患者记录自己的医疗数据、主动寻求预防护理、持续关注慢性病。为了提升患者自我健康管理的积极性,他们采用多种策略让患者参与到疾病预防和管理当中,特提出这项计划。

       美国健康管理中心针对“蓝色按钮”使用者的一项调查表明,患者参与疾病预防和管理,不仅能降低成本,还能取得更好的疗效,同时有助于预防严重的错误。通过评估,使用“蓝色按钮”的消费者健康状况与使用前相比,上升了31.4%,同时,他们对疾病预防有了更多了解,自我健康管理意识也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一名来自阿拉巴马的“蓝色按钮”计划参与者说:“以前想查看自己的健康记录和医院治疗信息都很麻烦,有了这个‘蓝色按钮’,我可以随时随地查看我的健康信息,我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掌握得更清楚,它真的帮了我很多忙。” (摘自人民网

       你可能已经明白我的意思了,“红色按钮”计划是发生在中国的医疗革命名称,我在美国医疗方式中找到灵感,并且把它用在自己人身上。

       大家可能觉得我疯了,其实我自己也觉得有点可笑。笔者是西安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一年级的学生,面对医疗这个城堡,可能只是推开了一个最简单的门,然后看到了耀眼的“曙光”, 而就是这曙光,让我的思想发生巨大改变,并且有欲望继续推开下一扇更大的“门”。当然,我希望这种思维的拓宽可以影响到生物医学界的求学者,还有所有面向医疗的医院,医生还有患者。

设想基础

       文章主体开始之前,让我先做些许介绍和声明:文章大体灵感来自美国著名心脏病专家埃里克托普的两本书《颠覆医疗》和《未来医疗》。还有些许参考凯文凯利的《失控》和布莱恩阿瑟的《技术的本质》,文章可能有些科幻色彩,但是相信我,科幻即现实。(特殊说明部分内容来自托普医生专业书籍和网络,无说明部分为笔者自己的观点。全文有些许借鉴,不存在任何篇幅性抄袭行为。

一、新的思路:让患者成为主体


       我可以先给你描述一个画面:医院迎来了又一批的新生儿,出生几天后,医生就在他们身体中植入纳米传感器,并且将传感器数据接入每个新生儿的智能手环,智能手环可以将数据进行加工运算,汇总信息报告给医院,医院在传感器植入几秒后就得到了这些孩子的各项生命信息。你可能对这种植入表示不理解,但是,如果这样:部分新生儿患有先天性疾病,例如心脏病,传感器会时时获取患者血压、血氧饱和度、体温、心率、呼吸速率,最后将数据整合上传云端,在云端将个人数据集和数据库中几百万个数据对比,通过超级计算机计算,会得出患者的生理状态。你可以想一想,如果计算机判断患者有生命危险,那么,医生和家属是不是就会有充足的时间去拯救患者,挽救生命?答案是确定的,它可以挽救生命。上面的描述不是想象,在美国,已经实现了这个技术,中国也是有的,只不过,它的广度还没有那么大。

       这种方式服务于任何人,尤其是有新生儿,老人,慢性病患者。

精准医疗

       精准医疗正在这条路上,我在这里将这个概念清晰化,科普化。

       为什么说患者成为主体?因为当你体内的传感器将各种生命信息交给你自己时,你就可以做自己的主人,不用依赖医生了。当你获得你的所有数据,你可以使用WiFi网络或者蓝牙传输,将数据发送至你的智能手机,智能手机上有各种健康分析APP,就如同虚拟医生,APP会经过复杂的算法将信息分析,得出结果,给你一个准确的答案。如果你对结果产生疑问,可以将数据上传至医院,医生会在手机另一端给你一个类似经验判断的答案,二者对比,就是你的健康状况。这就是我所说的“红色按钮”计划。这个时候,你就是主体,因为你获得数据后,对自己的数据负责,而不是单纯地交给医生,你会考虑算法的结果,而不是一味地听从医生。

       个人医疗数据信息系统(GIS),红色按钮计划带来的,是建立健全了一个个人医疗数据信息系统,你会自己跟踪自己多年以来的健康状况,对自己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做出改变,自己管理自己的情绪,你会找到更健康的自己。甚至,你会知道自己的全基因组序列,检测是否出现和疾病相关的基因突变,提早做出预防。

      如果是这样,当你的体内传感器检测到和癌症,肿瘤相关的物质,并且与医疗信息库中信息比对发现你有可能患有癌症,那么,你就会在第一时间获得救治或者最长时间疾病延缓。这对我们的寿命提高是开创性的。

       如果我们的有生命风险的行业工作人员加入计划,也可以延长寿命。比如长途司机。我们有传感器健康身体健康指标,甚至通过算法计算心情,通过面部传感来获得表情,最后计算主观事故可能性。在疲劳时或者心情抑郁时及时向个人、同伴或者公司提供警报。

       药物费用问题,可能各位都知道最近比较好的一部电影《我不是药神》,大家都为天价药震惊,确实,在医疗费用监管上,FDA所研究和规定的药物价格,很是让人遗憾。(FDA审批时只考虑产品安全性和有效性优劣,不考虑价格)那么,现在,红色按钮计划有一个方法,让中国(主要)和世界各大药物公司,类似哈药,美国旗舰公司,将数据共享,并且上传网络。当你的APP知道你的病情后,会通过计算告诉你最合算的药物购买方式是什么,疗效最快的,最好的,副作用最大的,或者,这种病中医是最好的。这些,你手中的智能手机都会给你答案,你只需要下单,正如今日的美团外卖,你的药品也会第一时间送到你手里。

        未来,当你的QQ或者微信中多了一个功能,那就是个人健康系统(绝非只是统计步数),你一定很吃惊。当然,我们更想建立一个专业社区,Mango Health,AskMd,类似苹果Siri,微软小娜(Cortana),Paintients Like Me.

二、开放式共享:医疗数据的价值


       我们可能早已经完全接受了大数据时代这个长条词,即使我们具体也不清楚大数据的细节是什么。但是,笔者想把大数据比作阿里巴巴。对于今天的医学领域,我们每个人都是阿里巴巴,只是被藏起来的宝藏不是黄金,而是信息。

       如果说古登堡铅活字印刷术是工业革命的开端(同样带来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运动,现代科学),那么乔布斯智能手机就是信息革命的开端。人类信息社会什么时候开始迅速变化的?开源行动,当年网络部分源代码共享在完全意义上推动了IBM公司,微软公司等的发展。真如加州伯克利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Randy Schknew,即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在《卫报》发表《诸如《自然》,《科学》,《细胞》等杂志是如何损害科学的》,“奢侈杂志”,在资源共享上明显和本身价值不平衡。可以确定的说,如果全世界的信息共享,那么我们获取信息的能力可能是呈指数增长的。当然,造就的价值也是这样的。

这是一种医疗共享

        如果说热带雨林中藏着人类所有疾病的解药,那么在大数据库中寻找解药可能会更现实。如果每个人把自己的信息“卖给”国家医疗大数据库或者国际医疗数据库(安全问题后面会介绍),那么,超级计算机会尽快计算出什么最能影响疾病发生,也会找到什么生活方式或者饮食习惯与疾病的关系。我们终会找到这些复杂变化中的微小规律。

      现在已经有“医疗器械协调体系”构建开源硬件平台,也就是在硬件层面,技术可以作为共享,共同推动发展。还有MOOM运动,即医疗信息的众包模式,在线开放医疗,调查显示,美国有63%的人愿意匿名参与。如果医疗数据也是这样,其结果是不可估量的。中国如果是这样,在庞大人口基数上会建立庞大数据库,再加上我们的超级计算机技术,这一切行动起来,就不是在这条路上走起来了,而是在这条路上跑起来。

三、未来医院及医生去向


老龄化趋势

        我们可以看到上图中中国老龄化潮流的现状,在我的了解课理解范畴,可以这样描述,未来,人工智能和社会变化一定会对医生行业造成大冲击,不是讲医院需要人变少了,反而需要更多人,准确一点说,需要更多人才。就连护士,也一定不同于现在的护士。通过前面的描述,你还觉得人们可以在家得到体检,可以买到药,还用去医院吗?去医院的都是那些紧急事故或者需要“动刀子”的手术。

       我们再谈谈中国医疗支出情况。2018年中国医疗支出占比4.6%,全世界145名,而美国常年占比15%以上,想想排名世界第二的经济体,14亿人口,这样的支出势必是类似“红色按钮”计划的最大阻碍。

2018排名(别找中国)

        当然还有医疗资源的浪费(美国在这一方面非常明显),药品浪费,可以说,中国民众对于这一问题是陌生与茫然的。每年在美国,CT,核素,MRI,超声,乳房X射线射影术占比25%以上,在中国,这些的花费会让大多数人后背一凉。

       想一想,如果“红色按钮”计划实施,我们将在节约费用的同时提高医疗质量,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

      可能你不知道,现在医院的误诊率(40%)和大病死亡率(93%),院内获得性感染,都是非常高的,托普医生的书里介绍的数据令人感到恐惧(不过是2016年的),那么,未来的医院改革方向和医生去向是什么?

       就如同本部分开始描述的那样,老龄化狂潮和二胎政策(尽管不太理想)刺激下的医疗需求量在增加,医院的医生护士缺口还很大,但是,人工智能会冲击它,类似美国的“沃森”医生取代。第一,医院需要更优秀的人才,这些人才来操作复杂医疗设备(一般较贵,上千万元);第二,计算机只是辅助治疗,例如,医院影像科的医生数量会减少,因为我们医疗系统的基于大数据平台的计算机深度学习会减少医生的工作量,医生只需要在片子的最后检查矫正机器的判断并且签字。所以,这一部分的发展势必是人类之间知识能力的竞争问题。

新形势

       就像笔者亲自与达特茅斯大学蒋曙东教授交流的一样,生物医学界很多东西的研究是举步维艰的,因为人太复杂了,我们找不到一个完整的,美妙的公式去衡量一个人的病,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现在在信号处理以及其他许多方面都是经验公式,就像薛定谔的猫,没有100%的事情。所以,医生并不会被淘汰,只是社会期望和要求更高了。

四、局限性及其解决设想


       这样的一个看似伟大的设想,其施行的艰难当然不是凭我一张嘴一根笔就可以解决的,这其中势必贯穿着关于医疗的大部分,还有经济,政治,文化,伦理,技术,法律。其实大部分人并不希望自己和家人身处笼罩着完全数字化的反乌托邦式的氛围。

       安全性,保密性,毋庸置疑,我们生活在一个黑客和“数字掮客”老练世故的世界里,我们无法以安全为代价,不允许掠夺者存在。

       如果“红色按钮”计划开始实施,那么会遇到这些方面的问题:医疗身份滥用问题,数据保护问题,数据剔除问题,基因歧视问题,保险公司安置问题。

       医疗身份滥用问题:可以这样想,这种滥用会让没有传感体系数据系统和相应的拥有者公用,那么,这会对数据库信息整合带来巨大扰乱,(个体GIS除外,问题在购买信息和问诊部分)信息的研究有效性,还有一旦滥用,出现疾病判断失误,这对于整个系统是一种大的挑战。

        医疗数据保护问题:这一部分是最重要的,因为当个人数据泄露,后果可能比不加入这个系统更可怕。当黑客侵入你的个人数据库,甚至销毁,个人的所有医疗监控会随即失效,或者不法分子将你的医疗数据用于交易侵犯你的个人利益。

        数据剔除问题:可以想一想,我们个人获得的数据受各方面因素影响,其中不乏产生无效数据或者称作无意义数据,那么这一部分数据势必需要剔除,问题是选用什么方法剔除这么庞大的数据以及制定剔除标准和设计剔除算法。就像潘多拉首席科学家埃里克比施克将他们的数据程序称作“魔术般的洞察”,做到个人数据库和其他数百万人数据库层面完美分析,这会很难。

        基因歧视问题:毫无疑问,当这个系统工作时,通过基因测序,我们会立即知道家族病史和其他权限,当一个人在自己的医疗系统中关注自己最敏感的东西时,这些信息被不法商家知道,或者被我们的情侣知道,会不会引起基因歧视,会不会引发又一次的信息忧虑和恐慌。

       保险公司安置问题:当这套系统开始运作,可以预见,人类的突发性疾病会大量减少,因为这个系统就是专注于将治疗疾病转化为管理疾病。这对保险公司是一个机会更是一个挑战。如果你的个人系统预判你几周之后会死去,而保险公司采用手段阻断这一消息,撤销你的人身保险,类似这样,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解决设想:

      1、高科技(量子加密,新材料,新能源)   其实,笔者关注量子通信很久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团队已经实现了的量子加密,我想能否将量子加密用于数据上传和实验室分享。这样安全性大大提高。当然我们需要更好的材料用于传感器制作,智能手环的设计,还有整个系统构建的基本部分。新能源,能够供给传感器和其他元件更持续地工作。(类似达到静脉支架的效果)

       2、 全面型人才   前几年熟知的斯诺登事件,大家可能早已忘记了。我想从两个方面再谈谈斯诺登事件:一,美国国家安全局的这种做法令人痛心,因为美国高层的人才已经为了利益不顾其他了,这种“人才”这个系统是用不得的,这个系统需要的是基于人格与道德的改变世界并为国家服务的人。二,仅仅考虑斯诺登的做法(排除道德),这是一个背叛,背叛系统。当我们的系统中出现一个盗窃数据的“贼”,那么,我们所做的工作可能会功亏一篑。全面型人才写复杂算法,从噪声中分离信号,挖掘计算机的深度学习能力,当然,我们需要专业技术型的,更需要有道德素养的,有人文情怀的。相信我,人类的任何事业到最后比拼的都是心理与人格。

        3、政府的正义支撑  首先,我们对中国国家的政府还是信任与充满期待的,这一点没有任何疑问,其次是,中国实现科技创新,百姓健康提高,似乎要有这样一个系统支撑。整个系统的建设资金不可能是众包或者众筹的,我们需要国家,其次,国家不能把这些数据用于研究非人道问题(类似探究他国基因,破坏他国人口健康),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再建立国家联合实验室,共同攻克人类的疑难杂症。

         4、高素质参与者    这可能是最大的部分,因为我们知道,系统服务的是切实的人体,获取的是连续的数据,因此,各部分的人体采集需要参与者的理解与支持,最后的适应,我们需要连续的数据,碎片化的数据获取会使得云端数据分析师为难。当然,我看到的希望是基于网络的全面医疗教育,类似MOOC,我们可以录制学习视频来让民众学习,相信我,无人会对自己的健康置之不理。

五、新的革命浪潮


        十年前的你可能刚刚见到智能手机问世,原来的BB机还有大哥大都过去了。现在的我们也不会想到未来是个什么样子,我们的发展是不是这样就足够了,从古登堡到乔布斯,后面还有没有人建立又一个革命的启示。这个,我当然也不知道。

        但是,我想谈一谈一个简单的设想。未来,我们的智能手机可能“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智能皮肤。就是说,我们的皮肤会拥有手机的功能(外星人?),这个“Body-Smat Phone”与我们的大脑相连,大脑可以操控这个手机,实现现在一切智能手机拥有的功能,只不过,我们不需要手指来划,不用嘴来发送语音,不用耳朵来接电话。大脑的意识近似一个VR,我们可以做到任何大脑可以做到的事情。(不过,在伦理层面上,它的局限性太大)

       考虑伦理问题,这样的技术会影响我们社会的变革,即来自这项研究副产物的成果,主要解救残障人士。(比如:将脑机接口的外部设备植入人体,在一个人的皮肤上显示智能手机屏幕。)这项变革的主要用途可能在人类探索宇宙上,(类似宇宙战士,火星移民)。

        鉴于篇幅问题,具体不再详谈。

最后的话


       首先,笔者要感谢埃里克托普医生,感谢他的《颠覆医疗》和《未来医疗》。这两本书给了我一个全新的世界,可以说,它给我了力量让我推开了医疗和生物医学工程的大门,给我勇气面对这样一个丰富多彩的医疗世界,最主要的是给我超越以往任何时刻的热情与自信去走近生物医学工程这个领域。

合作参与

       就像《科学美国人》中所说:我们如今的所想,都会变成现实。而且,托普医生的设想在中国“红色按钮”计划上必将实现。我们会建立医疗物联网,建立强大的网络木马防火墙保护个人云盘,建立附属产业,找到传统与变革的平衡点,推动贫困与少数民族地区医疗水平发展,推倒不同国家与文化之间所有围墙,实现全球共享和数据共享。

        这会让人类寿命提高,使人类更幸福,使国家更富强,这会减少药价,会缓和医患关系,会作用于人类的每一个领域。 最后,我们在等待世界上每一个科学领域的突破,这是一个集大成的事业,我们需要每一个行业的知识与技术。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在中国,截止到 2030 年,预计有最高达 45% 的医疗行业收入来自于数字化解决方案,这一比例可能转化的数字是 2 - 7 万亿人民币,这也是未来中国数字化医疗行业可能达到的市场规模。(相关阅读:麦肯锡|数字化转型在中国更加势在必行/来源:丁香园Forward/链接:http://ihealth.dxy.cn/article/570494)

医疗变革

       所以,我们现在不仅在这条路上走,而且时不时地一路小跑。

       有时候需要一个全新的局外人来看待事情,才能产生灵感和动力去改变这种行为。在人类的发展历史中,我们都可以看见,一项变革的开始,人们都是害怕的,害怕失败,害怕孤独或者热闹,变革的深水区总会出现各种问题,但是,人类的天才们都是一样,对成功的欲望大于对失败的恐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