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尔古纳河右岸》读书笔记

2024-06-17  本文已影响0人  Annie刘
原谅生活中的不完美
宽裕生命中的不容易
生活有剥削也有赠予

今天看完了《额尔古纳河右岸》。

如果你的生活遇到遗憾、离开、死亡,那么一定要去读《额尔古纳河右岸》。

在这本书中,久久让我不能平静的是90岁的老人诉说着一个个身边人的离去。在上部 清晨中的人物关系主要是围绕父辈的关系,那么到正午则聚焦的“我”这一辈。而这个时候,也正是日本侵华之时。

中部:正午

因为日本人的到来,伊万的妻子娜杰什卡担心日本人会迫害有苏联血统、蓝色眼睛的他们,带着一双儿女(娜拉和吉兰特)逃离了部族。她的丈夫伊万并没有如找妻女,因为他说“想走的人是留不住的。”

"我"和氏族的人在寻找娜杰什卡的路上,"我"意外迷路了,从而认识了第一任丈夫"拉吉达"。

几年后,我的弟弟鲁尼也跟妮浩结婚了,在弟弟的婚礼上,母亲达玛拉在跳舞中去世。后面随着日本人吉田的到来,我的伯父尼都萨满在跳神中死去。

三年后,妮浩成为了新的萨满。在上部中就知道每次萨满拯救一个人,就会牺牲一条生命。妮浩深深知道这一点,但是妮浩却依然去救助每一个需要救助的人。妮浩一生,共育有六个孩子,为了救人,她失去了四个。看到这里,我更深刻的感受到了萨满的爱。别人劝她可以不救,她说:“我是萨满,怎么能不救呢?”

她作为萨满,为了履行职责,她经过痛彻心扉的挣扎,用血与泪去践行自己的大爱。她用她的孩子和自己的生命,拯救了森林,拯救了森林里的万物,她的爱博大而坚韧。

人类在走向文明的同时,是否也失去了生命里东升西落的太阳,失去了亲吻河流山川的自由?虽然民族的消亡让人感到哀伤,但也让人重新审视生命与自然的关系,在追求文明与进步的同时,人类的确不应该忘记对大自然的敬畏与感恩。在文明和自然之间找到平衡,才能真正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下部 黄昏

总有一天,当年轻人已经老去,他们会在更年老的人的口中想象故乡的模样,渴望回到曾经孕育他们的那片林海。虽然,再回去时,那里早已不再是原来的模样。毕竟,每个人都是被一个叫“故乡”的孩子牵着的风筝。现代文明很好,可是那古老的神歌却始终响彻每个人的灵魂深处。小说的最后,“我”选择守住那团火以及白鹿回归的情节,也是个美好的希望吧——希望鄂温克的火种不灭!

作者说到“如果说我的第一个媒人是饥饿的话,那么我的第二个媒人就是战火”。

“没有路的时候,我们会迷路;路多了的时候,我们也会迷路,因为我们不知道该到哪里去。”当搬迁的卡车在清晨驶入营地,月亮升起来了,不过不是圆的,是半轮,它莹白如玉,微微弯着身子,就像一只喝水的小鹿。迟子建以她细腻的笔触和深切的悲悯之心,向我们传达了一个深刻的哲理:古老的生活方式的变革,绝不应是粗暴的拉拽,更不应是居高临下的操控,而应顺应自然,尊重每一个生命的自由选择。若有一天,希楞柱尖顶的星空被现代文明的阴霾所遮蔽,我们仍可在书页的翻动间,抬头仰望那遥远的星辰,感受那份古老而永恒的魅力。"

看完《额尔古纳河右岸》在书里常让我们惋惜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都逃脱不了非正常死亡的宿命,他们就像是划过天际的一颗颗流星,总是在不经意间突然就陨灭了。读完小说后,你会感叹生活在大自然里,那些生命的脆弱与无常,当然也会明白,无论是人们相互之间还是自己的内心,即使有再大的心结和怨念,也终将在时间的长河中慢慢和解消散。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