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

培养“半个人”是教育的悲哀

2020-04-10  本文已影响0人  杏坛耕夫

培养“半个人”是教育的悲哀

最近看到在某一高三教室的正前方挂着这样一条横幅:“不学习,如何养活你的众多女人。”很显然,班主任用这种直白而露骨的语言意在砥砺那些为在千军万马中突围而“舍生忘死”拼搏的壮士。与冰冷刺骨的“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的励志语相比,这条标语多少带有一点温情。只不过,这种温情溢出更多的是俗陋与糟糠味。看到这样的“励志语”,不由得想起钱理群先生对现行中国教育作出的“中国的教育正在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论断。不过,与“精致”相比,上面的断语更带有刺鼻的世俗气。

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新时代对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演进中发挥重要的新定位。教育属性和施加影响的特殊性决定在经营教育时不可能按照一般性的加工产业思维进行运作。人的可塑性,使用工具的特殊性,两相叠加催生出 “劳动方式”的独特性。从浅层意义上看,教育是以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为基础目标。但是,从一个人长期发展和终生成长的角度审视,对人的思维品质的培养和审美意趣的根植当成为教育的旨归。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学习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再是人专属性的,因为高科技的工具被人植入的智能已经远远超出人类自身。不过,不论现代存储工具有多大的存储能力,在人类设定程序的前提下能够从事多么高艰深的劳动,它们还是在人的先期设定下完成。人类与高科技设备最本质的区别在于人有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有了这种能力,对各种事物就能作出高低优劣的判断,并作出相应的取舍。同时,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创造加工。从这一点看,关键能力和创新意识是人类必须具备的素养。而这两种素养的培养不是外力的强加实现,而是通过教育完成的。由此观之,教育要实现其自身的应有之义,在重视双基传授和训练的同时,必须强化思维训练和审美培养。只有具备了这样的素养,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才能更好的适应生活。

可是,反观现实教育,真正把教育上升到把关键能力和创新意识作为教育践行的目标的近乎空白。考试指挥棒释放的巨大威慑力的震慑,逼迫教育的相关方开展的活动都必须围绕考试这个轴心运转,知识灌输加塞,应试技能的机械性训练。这样做的终极目的就是拿高分,冲名牌,做人上人。有了这种思想的加持,各种超出常态的事情的发生也就稀松寻常了。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里强调的是教育的长期性。教育是慢工出细活的精神培植和人格养成的活动。一个人的成长应遵循其自身的规律,如果急于求成,揠苗助长只会适得其反。“成长”就其包含的内容而言,有有形的物质性的成长和无形的精神性的提升。就生命的本体而言,肉体的健康是思想健全的基础。没有健康的体魄,对精神的涵养会造成很大的不利影响;即使有健康的身体,如果人格不健全,“半个人” 有可能对自我,乃至社会造成伤害。从某种程度上说,精神的残缺比身体的残缺更可怕。要避免各种因人格残缺造成悲剧的发生,对人进行精神的塑造更加重要。而对塑造的灵魂,教育发挥着根本性的作用。鲁迅先生说:“教育对人的改造,要深耕三个方面——立人、批判和创新。”用先生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教育作出的清醒定位来观照现实,他所倡导的“立人、批判意识和创新精神”对当下的教育仍然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一个人身体的成长是可视的,而且因身体发育在一段时间内可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但是一个人的精神涵养和灵魂塑造是长期性的,需要经过不断的修复革新突破完善的过程。正是如此,教育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时,不当以短视的速度的追求作为产出的劳动成果,而应该以长远的眼光培养受教育者终生学习的能力。所处的人生阶段不同,面临的挑战不同。接受学校教育阶段,因为老师家长全职型的服务是不愁没有鱼吃的。可是,一旦从老师和家长的羽翼中走出来,面临纷繁复杂的社会时,如果没有“渔技”就很难吃到可口的鱼了。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作为《大学》的“卷首语”,用浅近的文字指出了教育应追求的目标。而从提出的三个目标看,“明德”是基础。这与儒家的“立德、立功、立言”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人无德不立”,强调了人之为人修炼德行的重要性;“新民”指向的是人通过教育当除去陋习恶习,从荒蛮蒙昧走向文明开化;“至善”,提出了通过教育,人应该达到的最高境界。不论处于什么样的层次,三个方面都归一性地指向对人的精神和灵魂的滴灌与塑造。当然,要达成这样的目标,不是说对受教育者实施影响时是纯粹的进行干枯的道德说教,而是建立在对知识的习得和基本能力训练的基础之上。如果没有必备知识和能力做根基,在空中楼阁中畅想教育的愿景是很难实现的。

在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生存与温饱不再是威胁人类的问题。解决了基本的物质需求的问题,对个体而言面临的就是如何发展的问题。个体如何生存与发展,除了取决于自身,教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体格健硕是高质量生活的前提,精神和人格的健全是高品位生活的保障。身体需要物质提供能量,精神离不开教育给予养分。教育的相关方,在对教育投注价值期许时,应该要有准确的认知和定位。双眼只盯住考试,只盯着分数不放,短期可能见成效,但从长远看,这种只在表层耕作,仅在外围打转的舍本逐末之举,经过教育加工出来的人肯定会出现一些因缺钙而得软骨病的人。一个国家和民族,如果“半个人”太多,很难在世界舞台上立于不败之地的。教育是耕心、树人的,人是教育的核心,是主干,其他的方法手段只是为了让“人”这棵大树更加枝繁叶茂!(安徽省皖西经济技术学校陈士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