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日思考之万物生长
看完冯唐的《万物生长》,再看电影,又是一阵的欲哭无泪,悲从中来。本想祭奠一下自己逝去的青春,才恍惚间发现自己其实根本就没啥青春可缅怀,只是自以为是,却碌碌无为的渡过了。即无才高八斗的过去可以吹嘘,又无爱情的滋养,想了半响也没搞清楚到底谁是谁的因果,也许互为因果吧,想想都是报应。
我不曾为我的青春干过一杯,倒是常以为借酒可以消愁;我曾以为我万种风情,却常常自己不得安宁;我也曾以为我自己不曾虚度青春,但现在,当碌碌无为扑面来之时,才恍然大悟的发现,是否虚度并不在于过往是否有过疯狂、有过不羁、有过不会有结果的爱情,只在于当下你是否功成名就,是否富甲一方,是否有足够的话语权,让更多的人可以听到你那平凡也好,非法也罢的青春。不然再伟大的青春都无法缅怀,顶多是被牺牲罢了,每年的扫墓也不过是自己独酌罢了,既不会有人知晓,更不会有人流连。但如果你有足够的舞台,有足够的听众,哪怕你的青春平凡甚至无趣,也会有人赞叹:"那是奋斗的一生",会有人缅怀,会有人纪念,会有人黯然神伤,或惊喜不已。一切,不在意你是否真的精彩过,只在于你是否真的成功了;过往,要么成为你成功的注解,要么便是你失败的理由,它无法选择,你更无法评说,选了也不一定对,说了更不见的有人听。现实也许可以不以成败论英雄,但残酷的却永远只是英雄末路,美人迟暮。
我爱冯唐,更爱他的作品,哪怕我知道他即没他吹嘘的那般牛逼,也更不及我心中的那般伟岸,但这并不妨碍我依旧爱他,更爱他的作品。个人还是觉得电影拍的要比小说好那么一点,哪怕我可能更喜欢小说,但也不能阻止我发现小说在最后还是有些问题的,而电影至少将这些问题变得合情合理了那么一些,哪怕我自己并不觉得我上当了,但也不妨碍我随着电影的喜怒哀乐而发泄一下自己的情绪。但我想,我喜欢小说的原因也许就是生活往往并不会与我们相像的那般合情合理吧。
一部描绘青春的作品,有理想但不是主线,有爱情但并不美满,哪怕你早已猜出柳青与秋水终会适时的相逢,但仍会被柳青相见时滑过她那动人面庞的一丝泪痕所打动。我知道,这感情很庸俗,这剧情也很老套。电影在相见那一刻戛然而止,但生活却往往在这一刻才油然而生。我以为我知道,生活本可以如电影或小说里表现出来的那样;我以为我可以把胃里五杯清酒的炽热当作内心重生的烈火,但。。。万物生长,我也就那么别无选择的跟着无耻的成熟了那么一点点。
都说成熟就是渐渐的接受自己并不如自己想象的那般不凡。但问题在于我可以接受我的平凡,但这并不妨碍我依旧不服,不服生活的嘲讽,不认命运的作弄,不甘自身的平凡,依旧每天努力着改变自己,幻想的改变世界,偶尔意淫一下身边美好的姑娘,然后依旧在别人眼里孤独混蛋着,在风雨里执着牛逼着。
十四五岁的时候,我也幻想着自己的将来,但时光荏苒如驹过隙,转眼间就是十年,我突然即将二十五了;现在就是我当年幻想的将来,但当年的幻想我既无一实现。可惜的是我无法像许多人那样,要么接受,要么遗忘;我清楚的记得我十四五岁时对自己的诺言,我就好像大雄坐着时光机飞跃到未来,只可惜这里没有自己的想要的。只是大雄还有机会回到过去从新再来,而我只能一往无前,哪怕面前是万丈深渊。
只身来到异国他乡,真的什么也没了。本以为只有知识和技能是永远属于自己的,殊不知知识可以被遗忘,技能可以生疏,真的什么也没了。毛主席说"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但愿成功的炮声真能使现实的险阻退却;愿梦想也能随万物生长,也有茁壮的一天;没有,至少也有遗忘的一天,以至于可以摆脱这成长的苦涩与挣扎。
回溯过往,青春没等我绽放就悄悄的溜走了,酷的如徐志摩的康桥,愿我能像陆游的梅。不能,我想,万物生长,也总有我绽放的那一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