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日本美学

2019-07-27  本文已影响0人  oOhmyhobby

美是一个无法被明确定义的概念,因为它总会根据所处环境的不同而改变自身的样貌。西方人对美的定义是理性的、秩序井然的。日本人对于美的看法——排除干扰、舍弃无用之物。这同时也是留白的真意。

在日本著名画家长谷川等伯的《松林图屏风》中,前方墨色浓重、笔法遒劲的松树与后方宛如披挂尘雾的松树形成了鲜明对比,加之周围的大片留白使得整幅作品呈现出一种神秘的纵深感。这时,无论是画面还是其所处的空间都呈现出一番深邃幽远的意境。

关于日本美学 关于日本美学

长谷川等伯《松林图屏风》,纸本水墨,安土桃山时代

与留白所营造出的缥缈感相似,日本人所热衷的美整体看来都存在着一种非具象的“状况感”。西方世界对美的认知自古以来就建立在“秩序感”之上,无论是庭院设计,还是雕塑。但这一点在日本人心中却并没有占据很重要的位置,他们反而更关心“在何种状况下会产生美”。对于这种“状况之美”,日本平安时代(794-1192年)著名女作家清少纳言在《枕草子》中有一段极为相应的文字,她写道:

秋之日暮。

夕阳余晖渐近山巅,鸦飞急急欲归巢,

三只四只,两只三只,其情亦动人。

更有雁成行,渐行渐远,别具风情……

此段描述意外地吻合了前文中日本人对美的想象,这说明他们对美的理解千百年来都不曾改变。因为这种虚无的“状况美”是无法用实物量化的,它美就美在了情境的变化之中。倘若这情境变了,美也就消失不见了。就像日本人所钟爱的春日花见、秋日观月……因为易逝,所以珍贵。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