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鲁迅

2021-04-28  本文已影响0人  Rain师兄

消极自由,积极自由。不爱自己是不太可能爱他人的,不爱己的做不了父亲。“凡是不爱己的人,实在欠缺做父亲的资格”

坟,埋葬自己的一部分。

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度日,合理地做人。

鲁迅的核心意象,黑暗的闸门,他知道自己是要被砸死的,夏济安说鲁迅觉得他要做的就是扛住那黑暗的闸门,让年轻人让新一代去到一个光明的世界。这个闸门是什么?1.中国传统文化,2.鲁迅内心的悲观主义。

他身上背着这两个东西使他走不远,但是他愿意让年轻人走。所以鲁迅是这么个悲剧的英雄。

谁沉溺形式,就会得到泡沫。谁顺服黑暗之心,就会得到实质。多么痛的领悟。

《娜拉走后怎么样》

里面里面说到,娜拉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

人生最痛苦的,莫过于梦醒了却无路可走,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若没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他。梦是好的,否则,钱是要緊的。

娜拉是易卜生的一个话剧(的女主人公),讲一个女的不愿意在富裕的家庭里,只是当一个有钱丈夫的花瓶,所以,毅然决然地离开很温暖的、很舒服的家,推开大门离家出走,出走的那一幕是全剧的高潮,也是结尾,通常是全场起立掌声。

其实关于娜拉出走以后的几种情况,很多作家后来都写了。鲁迅自己的《伤逝》就是写一个比较有钱人家的女儿子君,跟着一个书生涓生同居,男的失业,两个人太穷,最后子君就回家了,好像是病死。这个悲剧吧,这就是“回来”。

而另一种“堕落”,故事很多,比方说曹禺的《日出》,我们都记得陈白露当年也是纯真浪漫,嫁给诗人,做过明星、歌女等等,最后变成交际花。大酒店,日出之前吞药自杀。所以《娜拉出走以后》这一篇文章里的两句话,无意当中勾画了之后几十年,甚至一直到今天都是很多现当代中国文学的主题。

所以就在这篇文章的最后,鲁迅说,“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是戏剧的看客。中国太难改变了,即使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几乎也要血,而且即使有了血,也未必一定能搬动

《未有天才之前》

今天大师扎堆,谁都是老师,但是真实情况也许未必如此。

鲁迅也因为这个上翘的胡子,从日本回国途中呢,路上有一个人跟他说话就称赞他,说,嘿你这个日本人中文说得真好!鲁迅辩解都没有用,我是中国人啊。显然人们对胡须的样式,有很多爱国主义的联想。

这些联想深深伤了鲁迅的民族自尊心。因此鲁迅说:“凡对于以真话为笑话的,以笑话为真话的,以笑话为笑话的,只有一个方法:就是不说话。”因此他说:“于是我从此不说话。”

鲁迅的文风已经变得曲折又刻薄了。

鲁迅接下来说:“虽然有人数我为‘无病呻吟’党之一,但我以为自家有病自家知,旁人大概是不很能够明白底细的。倘没有病,谁来呻吟?如果竟要呻吟,那就已经有了呻吟病了,无法医治。”

后来文风刀锋四起,充满发散性的批判。

散文《春末闲谈》

一则看似温馨的故事。看似讲的是个大自然的故事,实际讲了很多东西,从科学到四处批判,既美丽又残酷。

又让我想到了江南逢李龟年这首诗,这首诗藏的最深,同样的篇幅包含的内容最多。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