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拆不成器

没有长大的“大人”,社会情感帮他长大

2022-12-30  本文已影响0人  游弋鸢尾

一群青少年混混在墙角抢小学生的零花钱。这时一位中年妇女和一个中年男子走过来,妇女狠狠教训了这群混混,让他们把钱交出来。混混看妇女和男子都不是吃素的模样,乖乖把钱掏出来。男子一把拿过钱,然后塞进了自己的裤兜。妇女拍了拍男子,呵斥男子把钱还给小朋友。男子才不乐意地将钱给了小朋友。

看到这,会不会觉得奇怪?中年男子的行为为什么那么幼稚?他的行为和那一群青少年混混的行为没什么本质上的差异。说白了,他实际是一位还没有真正长大的“大人”。

这一幕来自日本治愈系电影《菊次郎的夏天》,男子正是主角菊次郎,小朋友是正男,中年妇女是菊次郎的妻子。电影讲了游手好闲的菊次郎带正男找妈妈的故事。

《菊次郎的夏天》海报

在旅途的第一天,菊次郎就把妻子给的钱全部输光,于是他和正男只好步行前往。一路搭顺风车,惹了不少麻烦,多次陷入危局。

电影节奏比较慢,不太明白为什么要让一个吊儿郎当的、看上去有些呆呆的中年无业游民带一个小学生出行。

最近阅读《孩子的教育》,一本名家经典,个体心理学之父阿德勒风靡百年的正向养育理念,告诉我们“每个问题行为背后,都藏着未被发觉的心理动因”。阿德勒认为,孩子口吃、懒惰、说谎、打架、尿床、逃避学习等问题行为,是孩子内在自卑感的外在显露,他们在追求完美和优越的过程中迷失了方向,因而导致了人格缺陷。

《孩子的教育》封面

因此,我们有必要教会孩子,把自己的人生看作一部故事集,故事与故事之间并非毫无关联,而是由一条主线串联起来。没有任何一个故事可以脱离人生的大背景,它只能根据以往发生的事情来解释。

——摘自《孩子的教育》

看到这段话,似乎理解了菊次郎带着正男不务正业去找母亲路上的行为的合理性。菊次郎从小被母亲抛弃,就像暑假寻母的正男一样。他内心深处感到缺乏关爱,电影中的正男是他的童年,混混是他的青少年阶段......他用偷奸耍滑对待他人,强装暴力实际弱鸡。

没错,小正男是被妈妈抛弃了,所以和外婆住一起。当菊次郎终于带着正男到了妈妈的新家,看到妈妈和她的家人和睦相处的幸福模样,正男十分沮丧。重返外婆家的路途中,菊次郎努力安慰正男,尽管荒唐,但终二人过得十分愉快。菊次郎在帮助正男的过程中,似乎也长大了一些。期间,菊次郎还绕道去了一趟养老院,远远探望了一番孤独的老母亲。

这是一部治愈系的电影。电影中,被治愈的是正男,更是菊次郎。而治愈菊次郎的解药是“社会情感”。

与我们在前几章讨论的追求优越感不同,很多孩子和成人身上普遍存在一种将自己与他人团结起来的趋势,通过与他人合作的方式完成各项任务,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这些表现都属于社会情感的范畴。

——摘自《孩子的教育》

菊次郎在返回的路途上和偶遇的三个伙伴一起合作,陪伴正男一起玩,给了正男一次开心的暑假之旅。用陪伴告诉正男,失去一种爱没关系,生活中还有很多爱包围着他。菊次郎在这个过程中做了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情。他自己似乎也成长了一些,从某种意义上原谅了母亲,与正男挥手告别后,满意地回家了。

这让我想起了另一部电影《闻香识女人》。一个退伍军官,因为意外失明,人生从顶点的辉煌滑落谷底,他计划结束没有意义的人生。但是陪同他一起旅行的学生查理遇到了麻烦,退伍军人在帮助查理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对社会还有用,最终放弃了轻生的计划。

所以,如果哪天感觉EMO了,去帮助一个身边的伙伴吧,哪怕是小小的一个开门动作,一个微笑......也许会不一样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