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谁?
如果你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女性需要经济地位,还需要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你一定要知道说出这句话的人是谁。她就是英国20世纪著名的小说家,评论家,是女性主义的先锋。她一生都在创作或者为创作积累着素材。
1882年1月25日,她出生在伦敦肯辛顿海德公园门22号一楼的大主卧。母亲是画家笔下的美人,也是一位务实和勤勉的女性。父亲是一位历史学家,也是一位编辑。他编辑的《英国名人词典》是英国一座不朽的丰碑。她的父母结婚之前都各自有过家,也有孩子。父母结婚后又接连生了几个孩子,这样在弗吉尼亚小的时候,家里人口众多,这样的家庭环境使得她的感情有时需要克制,有时也需要溢出。
她的父母为孩子的教育提供了强大而持久的支持,家里的男孩儿陆续进入了大学,但弗吉尼亚因为是女孩儿,不能走进学校,她便通过自学进行了大量的阅读,那时,她便认定自己将来要成为作家。
1895年5月5日,弗吉尼亚的母亲茱莉娅斯蒂芬逝世,那年弗吉尼亚伍尔夫才刚刚十三岁。
母亲去世对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打击很大,1995—1996,她的生命中出现了第一次的“崩溃”,她的创作进入了空白期。
1997年,生日之后,病情才好转,根据父亲建议的书目开始阅读,每翻开一本书,对她而言就开始了一段精神之旅。
1897—1904年,是伍尔夫最不快乐的七年,原因大致有哥哥的滋扰,长姐的突然离世,父亲的去世。不过,这七年也有欢乐,那就是与姐姐瓦妮莎的关系很密切,她找到了一份为报纸写散文和书评的工作,她把书房布置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她日复一日的自学,以她未上过大学这独特的经历,发挥着她写作上的与众不同。
1905年,弗吉尼亚发表了不少评论作品,让她逐渐有了名气。1906年她的弟弟索比去世,两天之后,她的姐姐瓦妮莎结婚,期间她在创作一部特别的小说,假装弟弟未死。她创作的这部小说《远航》直到1915年3月出版,在这部长篇处女作中,她在追求一种自我剖析的写作理念,这是她公开出版作品的开端。在创作这部作品期间,1911年,伦纳德向她求婚,她找到了陪伴她终生的伴侣。从1913年到1915年,她多次发病,每次都非常严重。
1916—1922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她在伦敦郊区里士满完成了两部长篇小说《夜与日》《雅各的房间》。那时,她清楚地知道,自己已经成为受人仰慕和追随的人物了。这一阶段她和当时同样著名的小说家狄金森关系密切,TS艾略特也开始拜访她了。
1923年,在离开伦敦十年后,他们搬回伦敦。回到伦敦后,她和维塔产生了同性恋恋情,这恋情让她充满活力。创作了散文《普通读者》和小说《达洛斯夫人》。和身为画家的朋友雅克一直写着书信,直至雅克去世。
1925年,创作《到灯塔去》。创作这部作品时,她与维塔的恋情正炽,但正因为此,她更看清了婚姻的重要,她体会到了满足,在日记中她向婚姻致敬。
1928年,《奥兰多》出版,这是一个恶作剧,是作家的狂欢,她把与维塔的恋情写进了书里。这期间,她在剑桥发表演讲,后来,把演讲结集为《一间自己的房间》
1929——1932年,创作《海浪》。该作品按韵律创作的,根据几个意象展开的。这期间与作曲家埃塞尔保持着友谊,但埃塞尔的爱对她也造成了困扰。她感觉最快乐的时候是就是安静的时候。
1934年,完成《岁月》初稿。这部作品是作家有生之年最畅销的一部,也是唯一一部登上过美国畅销书榜单的一部。但它也是一本阴暗的小说,人们质疑她的观点,对待战争她说:“思考就是我的反抗。”
1938年,希特勒上台。二战的阴云布满了英国的上空,不知道德军什么时候会突然侵入,对战争的恐惧,让弗吉尼亚伍尔夫和丈夫伦纳德讨论了N种死法。
1941年1月,伍尔夫又开始发病,在战争阴云的笼罩下,加上病痛的折磨,伍尔夫选择独自赴死。1941年3月28日,她给伦纳德留了绝笔信,心中写到:“你给了我完整的幸福,没有人像你这样好,从开始到现在,从来没有。”也给姐姐留了绝笔信,表示“决定孤独地死去。”之后,她便穿戴整齐,在外衣口袋里塞进一块大石头,然后投入冰冷湍急的河流……
就这样这位智慧而美丽的女性便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2017/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