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北大教授告诉你:“为什么要上大学?”
上周五看到了一本书,名字叫《十九札》。
这本书呢,是一位北大教授,朱青生,写给学生关于大学学习方面的建议以及期待。
之前写过一篇类似的文章,但觉得不如朱教授写的全面,写得透彻,我就从他的文章里面提取了很多,我对大学学习的肯定没有教授理解得深刻,那就把我的理解和他本人的一些观点结合起来,一起叙述。
今天咱就再聊一次这个问题,我为什么要上大学?
先说说大学是个啥东西吧,这个地界是个培养专业人才的场所,也是个教师传授道德和思想的平台,同时,这个地方给予了科学非常坚实的保障。
培养专业人才,不用解释了吧,都知道,大家都要学自己本专业的知识,也要用一部分知识去认识这个世界,毕竟你学什么,你看这个世界的方法就会倾向于什么。
教师传授道德与思想的过程,更注重老师对于学生的社会人格塑造,以及对于科学的判断与理解。我们有一部分学生一定会走向职场,他们将会成为社会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这些人的专业素养和社会素质都离不开大学时候,老师们对他们的影响。就比如,很多时候导师的行动方式,会影响学生的行事风格。
为科学提供保证,这个的解释,我引一段书里的话,“科学的保证是指人类的理性在大学这样一个系统中,根据理性本身的逻辑,自我生长,自我推展,自我检测,自我批评”。多看几遍,你会发现“理性”这个词在教授的这句话里起到了非常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理性是个什么东西,用我自己的理解,就是每个大学生都是学术界的特种兵,没有身份感,没有尊严感,也没有利益纠葛,就是单纯的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用教授的话说,就是“无我”。总有人提及这个论调叫做“大学无用论”,好,今天就给你说明白了,大学就是对以后你个人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不了直接影响,大学对你以后的生活就没有直接的用途,因为你以后的生活不是这样一个理性的场所,学校就是学校,社会就是社会。可是,这直接影响着你的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因为“人性要求自我发展”。人性是驱动整个社会的重要因素,毕竟违背人性的人,要么是罪犯,要么即将变成罪犯。人性要求每个人都得发展,这个自我发展的方向是多方位的,不单单是生存下来,还要有品味,有格调,活着要有意义和产生价值。人性的影响都是潜移默化的,我们就没法逃离它。既然如此,顺应人性是一定的,它要求我们自我发展就有它的道理。并且在竞争激烈的今天,自我发展是一种刚需,这不是我们决定的,而是人性要求的,也是社会要求的。从古至今,一定是多一种突破现状的能力,就会让个体乃至社会产生巨大的改变,历史从来没有让任何一种不具备“自我发展”能力的人或者社会存留太久。
大学不是技校,大学训练出来的是学术特种兵,不是专业人才,大学生的职责一定是推动学术的进步,而不是成为某个专业技能的大师。目的不要搞错,这个事情,不知道耽误了多少人选择是否读大学,是否选择这个专业。大学毕业生的替代词,就应该是“理性的知识探索者”,不应该是“技能大师”或者“社交达人”。
这是我第二次写关于“读书无用论”的文章,真的很痛恨这个论调,真耽误事,真耽误人。
上大学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上大学这条路,最符合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