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加菲日记亲子教育

是孩子需要改变,还是你呢

2018-03-29  本文已影响79人  开在夜里的花儿

(文/亦浓)

图片来自网络

1.

某次与朋友陈儿聊起孩子上学的事情。

陈儿的女儿上的双语小学,据说该校是区里最好的小学之一,中英文教学,师资质量及管理水平都很高,但上了一学期之后,孩子发现,班级里总会有几位迟到的同学,往往是老师讲得热火朝天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时候,迟到同学的“报告”就不合时宜的打断了大家的兴致。

陈儿的女儿跟妈妈说起此事,往往最后加一句,想想要是我啊,那么多人盯着,该多不好意思呀!

是啊,经常迟到的同学,对于孩子个人来说却并不是很有面子的事情。孩子也是有自尊的,无论哪一个孩子都不想在众目睽睽之下走进教室的吧?

作为父母可千万别把迟到当作小事,孩子的迟到或会导致其以后对于时间没有概念,对于上课或其他事情都不会严肃对待。将学习当成了游戏,边学边玩儿,一旦养成习惯,后续要更改就很艰难。

很多人都会说,小孩子嘛,年纪小啊玩心大得很,大了就好了。并且,小孩子实在是难教得很,一个不如意就哭,而且,早上总是睡不醒,睡醒了又不好好吃饭,好容易吃完饭吧?又开始拖拖拉拉的,总之,不知不觉时间就晚了呀!没办法的事。

真的是这样吗?俗话说,三岁看老,说的就是人生习惯。孩子小的时候,你不舍得给孩子立规矩养习惯,将来到了社会,总会有人给他立规矩去改变他的习惯。到时,孩子需要面对有悖于自己一直以来的习惯,那就难捱了!

而刚入小学,这时候是改变他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而一个人一生中,学习、人际关系、生活习惯啊等等却是彼此相关的。

譬如,走路要靠右边走,红灯停绿灯行,公共场合不得大声喧哗,楼梯间不得打打闹闹,用电安全、同学友好、尊师重道、尊长爱幼……等等。

一个不好的学习习惯,或者说是,在学校的一个不守规则,会延伸至在将来人际关系的处理、家庭关系的不和谐和社会场合的不遵守礼仪。

其实,这么小的孩子知道什么呢?孩子都是以父母为标杆的,孩子的行为自然与父母脱不了干系,因为父母没有时间观念,不尊纪守时,孩子自然是不以为意。

一个孩子的行为,往往体现了一个家庭的教养。

2.

今年正月某天的晚上,与老公到他的发小家里玩耍,发小家里有一位年方五岁的小正太,眼睛大大睫毛长长皮肤白白的。

正太的美丽的妈妈也很会打扮他,小马甲、牛仔裤休闲打扮配上毛寸发型,额角前面头发翘翘的煞是可爱的小绅士般,对于喜欢儿子的我一下子没了免疫力。

过年嘛,一下子放羊了般,老公自然是与那帮子发小们打牌去了,我对打牌不感兴趣,与发小妈妈(小正太的奶奶)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天。

后来,发小妈妈有事忙活去了,我只好看电视,这时候本来在看动画片的小正太开始凑到了我身边,先是邀请我参观他的玩具,后来又拿出跳棋与我玩儿,紧接着又问“阿姨,你看什么节目啊?我喜欢动画片,你呢?”

不知为何,总觉这小家伙是故意想让我玩儿的开心些,但又不是特别的粘你,会照顾你的感觉,简直小暖男一枚。不用说,心里还是蛮享受的,本来因为被打牌冷落的感觉烟消云散了。

后来与正太的妈妈聊起来,他妈妈说,这个小家伙就是挺会照顾大人的感受的,谁也不曾教过他呀,这一点儿随他爸爸啦。

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遗传?非也,是其父母行动上的教育。

父母的言行,孩子是有样学样的,耳濡目染的就模仿出来。

所以说,要想教育好孩子,首先要学会做好父母。

作为父母的你,平时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你内心对生活的态度。你的身体语言和行动结果,是孩子看得见的最好的教育典范。

只有父母做得好,做到了言行一致,其言传身教自然感染孩子,形成了家教和规矩。

图片来自网络

3.

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是说小的时候养成的习惯,就像人的天性一样自然、坚固,其以后所取得的成功、创造的奇迹,很多是由小时候的习惯所支配的。

英国教育学家洛克在其《教育漫话》中也说道:“儿童不是用规则教育就可以教育好的,规则总是被他们忘掉。你觉得他们有什么必须做的事,你便应该利用一切时机,给他们一种不可缺少的练习,使之在他们身上固定起来。这就使他们养成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养成以后,便不用借助记忆,很容易地、很自然地发生作用了。”

好的习惯如此,反之,亦然。

如果从小不给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而是任其由着本性,养成迟到、拖沓、散漫的习惯,就像不关心小树生长的不负责任的园丁一般,美其名曰不抑制孩子天性,实则是任其自生自灭,则以后必将追悔莫及。

记得一本书上说过“如果把孩子一生比作一幢高楼大厦,那小学阶段便是他的地基,地基一旦出了问题,这幢大厦就会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豆腐渣工程。”

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习惯的黄金阶段。

可是,要怎样才能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呢?

以上面案例为例,如何养成守时的好习惯呢?

如下方法可供参考:

1)与孩子一起制定规则。

制定每天出发的时间:确定每天上课时间、饭后到校路程时间,推算出每天需要出发的时间,确定后,与孩子一起确认,由孩子自己制定闹钟执行。

制定执行到位或不到位的奖惩措施。

惩戒(一周杜绝看动画片、没有零食、洗碗……)与激励(一本书、一场电影、一次郊游……)。

2)按上述规则执行,并适时进行激励或惩戒。

对于孩子执行的好(刚制定规则的兴奋劲未过,孩子一般都会遵守),按既定原则适时进行奖励。

一段时间后,兴奋劲过了,孩子会有一定程度的懈怠,此时要及时提醒,提醒不要重复多次,得让孩子尝到自己未遵守规则的苦果(惩戒)并承担由此造成的一系列后果。例如,某次迟到了,需要他自己(在保证安全前提下)到校,自行与老师解释原因等。

4.

譬如做作业拖沓是每个妈妈都头疼的问题吧?作为初中生妈妈的我也不例外。小女猫猫自从小升初之后,大约有半年多时间,一直未从小学生的角色里转换过来。

小学时候作业较少,每天晚上拖拖拉拉的作业习惯也不会影响到休息时间,保证九点多睡觉肯定没问题,因此,作为她粗心的妈妈我也确实没在意她时间观念的养成。

及至到了初中,第一学期期中考就来了个下马威,早上起床和晚上的作业完成时间成了老大难问题,作业都半夜三更完成,睡眠质量不好,考试成绩自然是不太理想。

作为妈妈的我的拖延症习惯形成了孩子榜样,女儿猫猫做作业也拖拖拉拉,边写作业边玩儿,遇到难题时不够专注,想着想着思想就开了小差:会在做作业时候,突发奇想勾画人物山水画自我欣赏,会在我们不经意聊天时候随意插话,边写作业边“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如何能专注呢!

这时候我才后悔,小学时候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是多么重要的事情啊,而为人父母的我们标杆做得很不到位啊,多少个夜晚面前摆着专业书却同时玩着手机呢!多少个夜晚孩子写作业我们在毫无顾忌的看电视呢!……

父母未做好榜样和标杆,孩子也会有样学样,光吼孩子是没用的。悔之无用,只能赶紧补救了。

紧急制定措施,早上我跟她爸爸开始轮番上阵叫她起床(后来改为吼了),晚上专门一人在她身边督促写作业,撇开手机和电视。

如此一段时间,效果并不理想,这时候的孩子已经开始了青春叛逆期了,改变习惯,对她来说也不是容易的事。

后来,想到了一个办法,早上起床,我跟老公不再吼叫或是碎碎念,而是由她自己制定早起时间,自己负责;晚上做作业不再在其身边转悠监督,但提前约定好,中间需要进行过程检查;并且,需要她自己制定计划确保做作业时间,晚上十点之后必须上床,作业做不完也不许再做。

总之,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后果也自己承担。

如此改进之后,效果居然大有改观,每天早上,我们起床了,猫猫也起了,“爸爸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早起这件事了。

至于晚上的作业,有过几次没做完作业的时候,但坚持原则不变,要求她执行上床时间,晚上不允许她再做作业,结果这孩子愣是把次日早上闹钟提前了一小时。

只要提出了要求、制定了规则,孩子也是知道去执行的,他们也会去敬畏规则并尊重执行。孩子虽小,并不是我们大人想象的那般不可理喻。

所以说,要给孩子养成习惯之前,需要先制定规则,监督原则执行。不是说“21天的坚持可以养成一个习惯”么。

但是,父母必须首先做到,自己就要尊重规则,做好执行规则的榜样。作为本就拖沓的父母(比如我),就需要改变自己,与孩子共同成长了。

图片来自网络

5.

再说回小陈孩子的同学迟到的事情,孩子几次三番的迟到,你能说都是孩子的责任么?

是否其父母实际上并没有将孩子准时到校放在心上呢?或者,并没有把尊重老师劳动、尊重他人时间的道德准则放在心上呢?

如果把孩子上学看成与上班打卡一样重要呢?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留美博士王涛在他的《规矩和爱》里讲过这么一个故事:

一位非常爱儿子的年轻妈妈,她非常好学,而且力求教子有道。其子聪明过人却调皮捣蛋,如何培养儿子,妈妈颇伤脑筋。

后来,这位妈妈读到《弟子规》,心里有了主意,要求儿子熟读并背诵《弟子规》,并日常生活中用弟子规所说的四句话来要求儿子: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儿子认可,不仅背出了弟子规,平常也努力照做。

突然有一天,儿子面对妈妈的批评不仅不顺承,反而开始顶撞妈妈。妈妈即刻让儿子背这四句弟子规,儿子背完后说了一句“你咋不要求自己呢?我看你对姥姥就不这样。”

不得不说,这儿子反驳得太好了!我们往往要求孩子要怎样怎样做,但自己的行为却与之背道而驰,这样的教育如何让孩子心服口服呢?即使以父母的威严强制其执行,也会培养或阳奉阴违或敢怒不敢言的儿女罢了。

为了孩子,我们做父母的都需要重新成长。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父母受教育成长的过程。要想改变孩子,父母需要先改变自己。

“给孩子做规矩所遇到的挑战往往是父母自己无法真正敬畏规矩。很多父母常常不忍心给孩子做规矩,这样的错误行为的根源就是父母自己没有建立对规矩的敬畏。”

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首先要引导其尊重规则,我们做父母的也应重视起来,并引以为戒。

为了孩子,改变自己吧。在孩子小学打基础的黄金阶段里,与孩子一起提炼真金,打造完美的自己。

图片来自网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