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环保之垃圾分类
还记得不久前在中国上映的《千与千寻》中的河神么?
由于常年遭受人类的污染,曾经干净的河神变成了布满污垢、臭气熏人的“腐烂神”,来到汤屋备受嫌弃。最后在千寻的帮助下,重新回到原来的洁净状态。
这样的隐喻,在宫崎骏和其它很多日本影片中常常出现。
日本神道教盛行,他们崇尚大自然,对自然界充满了敬畏和感激之心。“环境保护”已经深深渗入到他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而谈到日本的垃圾分类,分类细致无他国能及,更是大家一直在讨论学习的。作为一个将此做到如此极致的国度,我们借着游学之旅,必须切身体验一下。
走在东京的街道,作为国际化的现代都市,即使一条偏僻的小巷,路面都整洁地让人惊叹。
小编常常看到,已经非常干净的路上,年长的大叔提着清洁工具,专注地清扫那些路人可能都不曾注意到的细碎物。
如此细致入微,这也算是匠人精神的体现吧。
记得小编第一次来日本时,喝完的矿泉水瓶无处安放,路边很难找到垃圾箱,愣是抓在手里好几个小时。
而这次感受更深刻的体验是最后几天自由行入住民宿,让人头疼的生活垃圾处理问题。不同于前几天学习时的标准酒店,屋内竟没有一个垃圾桶。
由于房东没有与我们交接任何垃圾处理事宜,我们只知道房费中清扫费占了很大一部分,坚信有人会来给我们打扫。
事实是:No!
每晚回来我们会从超市购买各种食物饮料,享用的过程很美好。可是看着室内越堆越高的垃圾,内心十分焦虑。
作为整理师,小编只能靠在国内的一点经验,做了几步简单的处理:
1.剩余的食物通过马桶冲掉;
2.所有的容器包装等冲洗干净后集中在一个塑料袋中;
3.其它弄脏的纸巾、傻傻分不清是啥的收在一个塑料袋中。
这样的3类粗分法,总算让我们顺利度过了4天。看来中国人来日本,学习基础的垃圾分类知识是必备技能。
1
相信去过日本的伙伴会有同样的困惑,有时候即使站在垃圾桶前,却束手无策。
现在我就带大家看下,路途中我们常常经过的场所是怎么垃圾分类的呢?
全家便利店
7.11便利店
日本最常见的这两家便利店都是3大类,分别为:瓶罐;塑料瓶;可燃。
这确实符合便利店的实际使用情况,货架上各种饮料食品,瓶罐包装大多可回收,实现资源再利用。
顺便说一句,如果路边找不到垃圾箱,可直接来便利店丢弃。这里除了购物,很多都设有自助取款机,还有中国人最需要的热水,很贴心,有木有。
地铁站
同样是3类,分别为:报纸杂志;瓶罐、塑料瓶;其它垃圾。
每个类别投放口的形状立马吸引了小编的眼球。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乱投的问题,必须点赞。
日本的公共交通发展至今已经相当成熟,四通八达,尤其在东京。
大家注意到没,即使在人流量很高的东京区域,垃圾箱里的量也非常少,他们大部分都已经形成了减少制造垃圾的习惯。
自助饮料贩卖机
2个圆形的投放口,主要收集2类垃圾:塑料瓶、饮料罐。
再大的垃圾也塞不下,再看看贩卖机里的饮料商品,果然又是量身定制。
总的来说,公共场所的垃圾分类相对简化。这对外国游客来说,执行上也容易许多。
2
生活垃圾的处理可没那么轻松了。
由于各地区的人口、处理设施条件的差异,垃圾分类具体标准不一,细分程度也不一样。
一般分为5大类: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资源物资、有害垃圾、大型垃圾。
可燃垃圾:厨房垃圾、无法回收再利用的废纸、破碎的玻璃等;
不可燃垃圾:陶瓷器、旧金属等;
资源物资:饮料食品罐、玻璃瓶、塑料瓶、塑料容器或包装;纸张、布类等;
有害垃圾:水银温度计、打火机、灭火器、电池等;
大型垃圾:尺寸超过30CM的家具、家电等。
(特别强调垃圾的可燃性,因为日本是焚烧技术最发达的国家,对于无法资源再利用的垃圾,大部分以焚烧的形式处理)
各大类别下面会继续分有小类,有些日本地区细分到了近50种。
不同类别的垃圾回收时间不一样,每一项都必须严格分类,遵照垃圾日历按时、定点回收。
从垃圾日历上我们看出,周一到周五对应不同种类的垃圾回收,周末休息。不得不说,垃圾分类已完全融入了日本人的生活,成了一种生活方式。
实际的执行方式都以住所管理处发放的指导手册为准。
回来后,京都的朋友给我发了当时所在区的垃圾分类与丢弃方法手册,长达近30页的说明,详细地介绍了基本的分类方法、资源物资的去向、大型垃圾的处理方式、其它需自行处理的垃圾等。
最后还附上了垃圾分类大辞典,可以根据物品名查询到所属分类和扔弃的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大件垃圾需要自行向接收中心申请收集,预约确认时间、地点,计划丢弃的物品及数量,关键是还需支付手续费哦,这跟国内完全不一样预约的。
若是自家宠物死亡,也需先申请收集,支付大约300人民币的手续费。
再仔细看日本的商品包装会发现,商家在商品设计制造之初就已经考虑到帮助使用者后端垃圾处理的问题。
包装上的小标识告诉大家这几瓶饮料分别为塑料、钢铁罐、铝制罐、纸类,再对应各地的分类标准,顿时觉得容易了很多。
纸质饮料盒上还有具体的3步操作说明:1.清洗;2.剪开;3.晾干,小白都可以学起来啦。
3
在日本观摩当地整理师入户服务那天,小区楼下的垃圾集中区也是我们的一大发现。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不走近仔细看,完全想象不出这里是放置垃圾和清扫工具的。
各类垃圾分类清晰,按照可视化的类别区域标识存放有序。
杂志报纸类折叠整齐,用带子绑成十字或纸袋装好;瓶罐类统一收在对应的筐中;连清扫工具都采用悬挂的收纳方式集中在墙角。
更幸运的是,我们在路上还遇到了垃圾转运车。车上3种不同颜色的筐代表了不同种资源垃圾,为后端处理做好准备。据小编查阅,Yoshida是吉田集团,其塑料资源回收业务范围在日本非常广泛。
看到他们不论年龄,兢兢业业地献出自己的一份力,内心充满了敬佩。
4
艺术源于生活,日本真的是从各个方面影响着大家日常的环保行为。“GABAGE BAG ART WORK”艺术垃圾袋这项活动融合各种元素的创造设计,将艺术与垃圾完美结合,街角的垃圾收集点变成了一道特色风景。
红色代表可燃垃圾,绿色代表可回收资源,蓝色代表不可燃垃圾。
以“流泪的动物”为主题的艺术垃圾袋,用濒临灭绝的海狮、北极熊、企鹅三种形象,给人们很强的视觉冲击,唤醒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关注。
图片来源于GBA官方网站这样的环保运动使得丢垃圾成了一件特别有趣、充满仪式感的生活乐事,同时还加强了大家的环保意识。
日本的垃圾分类能够取得今天的成果也是经过了百年的努力,值得学习借鉴的确实有很多,对这方面的文化探索我们会继续。
7月份开始,国内上海已全面强制推行垃圾分类,其它各城市将纷纷加入。苏州作为邻近的城市,将很快参与到大队伍中,引领这项热潮。
这是一场新的生活方式的变革,作为倡导者,【37度整理】团队还通过沙龙的形式带大家提前预热,让我们用行动一起为这份守护出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