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自留地散文✨满天星简友广场

《银滩日记》 之四:海上生明月

2022-09-11  本文已影响0人  孟铎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  李白

(声明:手机拍的照片质量不高,月亮长了毛毛,无法展现其明亮、清晰、晶莹。读者请自行发挥想象。)

中国人的中秋节,主要靠三个要素支撑:月饼、团圆、月亮。

这三个要素里,最易得的是月饼,各种口味,新式的,传统的,花样翻新,应有尽有,越来越好吃。当然这说的是现在,放在几十年前,月饼也是计划供应,想随便吃不是那么容易。

第二个要素是‘团圆’。团圆是所有传统节日固有的基因,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只是现代社会,说到团圆,各家有各家的情况,是个复杂的话题,这里不去说它。

第三个要素是‘月亮’。这是古往今来在中国人民的情感和诗词歌赋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意象,按说只要天公作美,就能成全人们,其实不然。

到了银滩,在银滩过一次中秋,才真正理解为什么韩少功在散文《月夜》中说“月亮是别在乡村的一枚徽章”,而相比之下,“城里人是没有月光的人”。

在城市里,月亮一般只存在于书本和微信表情包中,城市里的人没有时间没有条件关注真实的月亮,需要的时候就从微信表情包里获得补偿,或者吟两句古诗词意淫一番。

人们也能看到月亮,但,那是什么月亮,“暗淡于无数路灯之中,磨损于各种噪音之中,稍纵即逝在丛林般的水泥高楼之中,不过死鱼眼睛一只,丢弃在五光十色的垃圾里。”(摘自韩少功《月夜》)读这段文字,不觉会心一笑,好笑作家少年般的愤世嫉俗,也感受到自己发自内心的共鸣。

所以,在城里,月亮往往被人视而不见,一因身心疲惫没有余情余力,也因为城里哪有那么好的月亮值得认真地看。

而银滩的月亮是不容你不看的,她让你抬头即见,明亮、清晰到晶莹,皎皎清晖倾泻大地,落到树木、房屋之上,到达所有人的眼中和心底,她就是这样抓着你,直至被她感动到叹息。

而中秋之夜的月亮,是最好的时候。海上的天空,就是月亮最好的秀场。

当我们早早来到海边,发现已经很热闹了,有些人甚至架起桌椅,摆上月饼水果小吃在等待月亮升起。

在这里,日日抬头看天,发现在海边,即使是晴天,也很少有天空如洗,仅现一轮明月高挂的夜空。海水不断蒸发,天上总是有大量的云。但是,这些云很少完全将月亮遮挡住,反使月空更加灵动。月亮在云朵中钻进钻出,时而露半边脸,时而冰轮全现;一会儿将云层衬得透亮,一会儿给云朵镶上银边,美妙又充满趣味。

这会儿,地面上也是呼应着的。小桌子边吃月饼的在大声聊天;海滩上星星点点,灯光闪烁,是月下捞鱼的人们,即好玩,也能捕获美味;海风吹来,依稀听见有人在用手机播放王菲的歌声,是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据说这是中秋节最好的诗词;又听见有人轻声吟诵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这就是既务实又浪漫的中国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