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写到老的故事历史有意思中国传统文化

最成功的演讲,是把成绩升华为境界

2019-12-29  本文已影响0人  轻读经典

干完一件大事,有必要回顾总结一下。如果成绩突出,带头人还要发表演讲,享受胜利的荣耀。

曹操英雄盖世,也不能免俗。打败了袁绍父子,把北方四州纳入囊中,威震天下,是时候站出来说几句,把彼此成败得失的关键点一点,让天下人知道,为什么会有今天这样的局面,以后会是个什么样的局面。

毕竟不是普通人,没有啰啰嗦嗦,讲五大要点,每个要点再分为三小点。也没有得瑟,罗列自己创业的艰难,战斗在第一线的辛苦,指挥若定的大智慧。更没有糟蹋人,痛骂袁绍的作为,批评部下的失误,淡化同事的贡献。

发言很简短,很朴实,让人一听就觉得,道理最最简单,调性最最高级。曹操说:

当初,袁本初和我一起举兵讨伐董卓。

他曾经问我:“如果大事不成,下一步应该往哪里去?”

我说:“足下以为如何?”

本初说:“我南面据守黄河,北方依托燕、代之地,兼并戎狄等异族的部众,然后南下争夺天下,大概可以成功吧?”

我回答:“任用天下有智慧或勇力的人,用道义统率他们,我到哪里都能成功。”

结束了。

啊,茶水还烫嘴呢,就要鼓掌了?

曹操是大文学家,坐在台上滔滔不绝讲几个时辰不带去厕所,估计没啥问题,但那个难度系数太低。像这样寥寥五句话,把成绩升华为境界,才叫做艺术。

首先,替自己正了名,名正则言顺。

双方开打之前,袁绍帐下笔杆子陈琳发布檄文,把曹操祖宗三代骂了个遍。又说袁绍当年首倡大义,率领群雄反抗董卓,觉得曹操是个“鹰犬之才”,给了一支人马充当爪牙。没料到曹操趁机“贪残酷烈”,所以不得不替天下人收拾他。

陈琳名列“建安七子”,大笔如椽,这篇文章传遍大河南北,影响很恶劣。

因此曹操感慨地回顾往事,顺便帮大家温习一下历史知识。袁绍跟我那叫同事,一起打怪升级。他拿不定主意的问题,还来请教我。什么盟主鹰犬的,可笑啊可笑。

还有很多大事要接着干,名声最要紧,先要正一正。

其次,自己占足了身份,也要充分尊重对手。摆出气度,安抚人心。

千辛万苦把竞争对手搞垮了,再贬低到一文不值,可以泄愤。

曹操的心眼不止这么大,袁绍带头抗击董卓,是有功的,不搞全盘否定。给予对手应有的尊重,是素质,是风度。

这样的带头大哥你服不服?

从前的伙伴,后来的对手,如今人鬼殊途。感慨一下峥嵘岁月和战友情谊,有血有肉,人情味十足。

这样的带头大哥你觉得是软弱还是强大?

袁绍已经病故,他的儿子们全世界都知道不成器,早晚小命不保,没死的旧部该何去何从?连袁绍都被客观评价既往不咎,其他人把心放到肚子里,加入新队伍一心一意干就是。

这样的带头大哥你愿不愿跟?

话不多,潜台词很多。

再次,曹操说了,部下都是“有智慧或勇力的人”,不是吃干饭的。

这些年袁绍急着抢地盘,曹操急着抢人才,谁赢了?来之不易的胜利,证明了大伙的能力,都是有功的,以后继续一心一意干就是。

对手也评价了,人心也安抚了,那么你自己的功绩呢?

这个不急嘛。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必须总结得失,找到成败的深层次原因,以便明确方向,树立信心。

袁绍背景硬能力强,家里“四世三公”,天下十一路诸侯反董,他稳坐盟主宝座。眼光也毒辣,占据北方四州之地,综合实力首屈一指,当年的设想全都一一实现。

但还是一败涂地,为什么?

因为格局小了。

袁绍看重的是地盘,有了地盘,就有枪有粮,就老子天下第一,觉得可以为所欲为。忘记初心,能走得远?当初一起举兵反董,为的是上报天子,下安黎民,什么时候,眼里只剩下地盘了?

反观曹操的追求,妥妥高出一个层次。

一是突出人的作用,前面已经说过,抢人才。

二是形而上、伟光正,打出“道义”的大旗。“用道义统率”,是整段演讲的重点,要划粗线。战争的胜负关键,今后的前进方向,曹操帮大家点出来了:一个“道”字。

谋略,勇气,排兵布阵……在这个“道”字面前,都是旁枝末节。我们坚守道义,就站在了正义的一方。

我们打败地盘大、兵力多、粮草足的袁绍,原因不是运气好,不是靠阴谋诡计,甚至不是教科书上说的“天时地利人和”,归根到底,因为我们是正义的一方。

我们不是赢得一场战争,我们是赢得了正义。

这不仅仅是我们的胜利,更是正义事业的胜利。

我们这次胜利,以后还将继续胜利,因为正义无往而不胜。

这一切,我当年就悟出来了,还告诉袁绍,可惜他不听。

曹操基本上就是讲了这么多,要言不烦,高屋建瓴。

有没有讲杀了多少坏人缴获多少物资?有没有讲救了多少百姓收复多少土地?有没有往自己脸上涂脂抹粉抢部下功劳?

他就是往道德制高点上一站,千言万语凝炼成一个“道”字。

曹操这个人特别复杂,时而充满人情味,时而残暴跋扈。这一次,他的境界非常高,因为不仅作了一次高境界的发言,更做了一件高境界的大事,命令免去河北四州当年的租赋,并且抑制豪强兼并土地。百姓为之喜悦。

这实在不是一件小事。打仗打的是钱,乱世民不聊生,租赋捉襟见肘。陈琳在战争檄文中,曾经痛骂曹操不择手段捞钱,设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等专业盗墓职位,可见财务紧张程度。大仗过后,百废待兴,到处要用银子,新占领地区免交租赋,照顾力度确实不小。

至于改变成例、抑制豪强的举措,虽然保护了小民,但得罪了大户,为推行统治带来一定弊端。锄强扶弱,下的决心也确实不小。

《三国志》记载的这个演讲,宋朝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也收录了。到了明朝,罗贯中编写小说《三国演义》,捧刘备、贬曹操,但还是安排曹操在袁绍墓前祭奠,发表了演讲,发布了免赋命令。

英雄风范,大家都服气,当年的演讲现场有没有掌声不好猜测,历史的掌声就在这里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