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漫谈家庭教育的智慧》

2018-12-01  本文已影响0人  Amy教练的成长空间

11月30日,有幸参加三幼的家长课堂,园长的分享题目是《漫谈家庭教育的智慧》,爸爸妈妈们原本是带着是否选择送孩子读幼小衔接班的疑惑来到课堂,没想到,曾园长的分享,给我们带来了意外的收获。
园长的分享一共分为九个部分,我一个一个来记录和分享自己的收获与感悟。

1、且听且思
曾园长和客观的给大家定了基调,这和古人云:“尽信书不如无书”同理。
无论我们是参加讲座还是咨询专家,因为没有一个家庭和个人的情况与我们的家庭和孩子一模一样。他人的建议,都是站在对方的视角与背景下做的决定与建议。对于他人的建议与看法,我们需要带着对自己孩子的了解、对自我家庭情况的熟悉,做自己的判断。

很感谢曾园长有这样的胸襟和见解,让家长们以客观的角度对分享的内容保持理性的态度。

2、小幼衔接是面镜子
-担心落后
抢跑:人生是场马拉松
择校:放大、依赖学校的作用

孩子的学业像了一场马拉松,作为家长,选择让孩子提前学习拼音、汉字、数学,不就像是在马拉松里进行抢跑吗?
抢跑是为什么呢?为了掩盖问题,不想孩子落后。想赢、怕输、担心、恐惧,这些都是我们想要抢跑背后的心理。

幼儿园叫做学龄前,就是说是在学习年龄还没有到的阶段。如果这个时候开始过早学习,这就好比是马拉松前的热身运动。当伙伴们都在热身的时候,我们如果提前冲出起跑线,看似快了,但到后面,肌肉没有预热,可能会发生痉挛,反而影响最终成绩。跑长跑的伙伴应该都知道,刚开始跑的时候,并不在乎速度,而在乎体力的保持,最后的成绩是在冲刺阶段决定。

孩子学业的冲刺阶段在哪里呢?每个孩子的情况一定都是不同的,但我认为至少一定不是小幼衔接阶段。

要跳起来,还需要先蹲下去。孩子的人生也需要有失败的经历,才能真正体会成功的甜。正所谓“成长的过程不能逾越”,经历即所得。

作为家长,我们要做的,就是始终陪伴者孩子,一起去经历、越过成长中的每个阶段。我们要与孩子孩子们做怎样的热身运用,以应对接下来数十年的教育成长马拉松呢?

曾园长给到的建议是:想办法提升孩子的自学能力。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与建模?这是我们可以一起探讨和尝试的。
---多与孩子讨论遇到问题的解决办法,让孩子自己找答案;
---让孩子经历真实的事件,并进行总结(这里我会单独写一篇用沟通工具,帮助孩子从挫折和失败中得到成长的文章,用在自己孩子身上,真的屡试不爽)

3、守住家庭教育的初心
---家庭是爱的港湾
---爱是一种力量,能帮助家人有生生不息的力量应对外面的时间
---会爱是一种能力,需要学习和提高。

在这里,曾园长提到了一个数据,让我感受到了一丝的焦虑。目前的孩子,有30%的机会能进入到普通高中,有70%的孩子可能进入到技术学校。

作为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人中龙凤,但30%的比例,真的不大,万一自己孩子成为了那70%,家长们会怎么面对和处理呢?

这时一个关键词---“纯粹的爱”跳了出来。回想孩子刚出生时,我们对孩子的期望都是:健康、幸福、平安;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我们慢慢开始期望孩子:聪明、伶俐、听话;再到后来,也许就会变成:成绩好、有一份体面的好工作;也许还会有更多的期待,我不知道。如果孩子没有成长为我们想要的样子,我们还会爱自己的孩子吗?

可能大家都会不假思索的回答:“当然爱他”。可是“爱”不是语言,不是文字,它是一种行为,是一个动词。
思考下我们怎么用行动表达对孩子的爱。
当孩子成绩不好的时候,我们会如何对待孩子?
当孩子不按照我们的选择,学习吹拉弹唱的时候,我们如何对待孩子?
当孩子回家不乖乖做作业的时候,我们又如何对待孩子?

千万不要打着“我都是为你好”的理由,去要求孩子成长为我们想要的样子。妈妈都担任了老师的角色,妈妈的角色没人了。孩子现在不缺老师,孩子缺的是妈妈。
孩子需要家庭的港湾。

在这里给大家讲个案例:
有个做教练对话的客户说:孩子太让我操心了,回家做作业,磨叽的我真的想揍他。好不容易做了几分钟作业,吃饭的时间到了,看着他吃饭我更冒火,不好好吃,吃的到处都是,吃完筷子一放,碗也不收,就走了。

我说从你的描述中,我听到了,你希望:孩子回到家,乖乖的放下书包,然后安静的回到房间自己做作业,按时完成作业后,乖乖的到饭桌上吃饭,吃饭的时候彬彬有礼,吃完饭后,乖乖的收拾好碗筷,并洗完碗筷后,继续回到房间完成作业。你觉得怎么样呢?
客户回答说:我怎么觉得怪怪的呢。
看,这不就是他想要的理想状态的孩子吗?这已经不是孩子的行为了,对吗?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年龄段应有的行为特征,但我们总会习惯性的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他们。大家觉得这样合适吗?

孩子的学业和生活中,会遇到很多无法预估的困难。一年级的适应困难,对于他们的人生旅途来讲,真的太小太小。

所以我们可以放下对于孩子学业、名次的期望,但要让孩子知道,做事要认真,在学习阶段,学习就是自己的工作,需要认真的学习。而分数知识分析学习能力的数据,对学习情况的反馈,爸爸妈妈和孩子们一起客观看待数据就好。找到题目回答错误背后的原因,并一一克服就好。

碰到问题,不急不躁,淡定陪伴。做温和、平静、雍容的母亲。

所以如何守护孩子,是在考验我们每一位家长。
教育的最高标准是因材施教,根据孩子的特征进行属于他的定制陪伴与教育。可以多和老师交流孩子的特征,包括学习的特征、行为的特征、玩耍的特征等等。

4、守住家庭教育的本分:
---孝顺的教育:做给孩子看
---健康的教育:
(1)给孩子创造体育锻炼的机会,脑力劳动者的休息方式就是体力劳动
(2)让孩子懂得营养的知识,毕竟以后他要自己照顾自己

5、警惕家庭教育的陷阱
---控制的“幽灵”

这个部分中,曾园长提到了“潜伏式教育”,潜伏在孩子身边。
(1)我们要做示弱的父母:在学习和生活中,很多家长习惯性的证明:“我是对的,孩子你错了”。殊不知在这样长期的关系中,孩子的自信心会受到很大的打击。孩子的经历和学识,原本就不及家长,所以我们要从孩子的阶段出发,让他们在生活中的小事找到自己的成就感。做个智慧的家长,孩子的潜能会被大大开发。

举个阳阳的故事:
被老人带出来的孩子,多少或会有点较弱,因为老人们总喜欢帮孩子做各种事,所以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在家里总大大下降,在幼儿园能做的事,回家都没有机会做。
于是我总是趁着婆婆爷爷不在家的时候,通过语言鼓励和创造机会,并充分信任孩子,快速的(一天内)让阳阳自己学会并完成了洗澡、刷牙、剪指甲等各种生活应有技能。孩子的学习能力在我们的充分信任下,会让你觉得惊讶。
有一次我买了一箱书,真的有点重,我自己抱着都觉得吃力,可是阳阳说:“妈妈我来帮你拿吧,我不想你太累。”这时,孩子表达出了对妈妈的爱,我也就选择尊重孩子并给予这个他表达爱的机会,但我告诉他:宝宝,这个包裹真的有点重,如果你拿不动,就告诉妈妈,我们一起想办法。
结果,那一箱重重的书,孩子走走听听,花了十多分钟,独自扛回了家。
很多家长认为的孩子不能做的事,真的都只是我们的思维局限,孩子有太多的可塑性。我们需要给他们一点时间和机会,让他们独立尝试与承担。

(2)父母是双翼
父母双方都有各自的优缺点,我们在家庭中,在孩子面前,要习惯性的看到对方的优点而非缺点。

人非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孩子是父母的共同结晶,所以会集结父母各自的优缺点于一身。如果我们看到孩子的优点,说:“还好宝宝这个能力有爸爸的遗传,宝宝这个优秀的品格像妈妈。”大家可以试想一下,一个家庭的幸福感有多高。

换言之,如果孩子犯点错误,我们就说:“这孩子这点就像他爸,这孩子这点就学了他妈”。这又是怎样一种家庭氛围,很多家庭因为孩子吵架,原因就起于此。

成长是思维方式的特征:夫妻相互欣赏对方的思维方式和角度,幸福的方式也是要教孩子的。

所以,当我们可以练习用发现美的眼睛,不断看到孩子身上的优点,链接到父母的优点,同时给予孩子言语上的鼓励,不仅让父母的感情越来越好,也让孩子在不断的从鼓励中得到力量,孩子的自信心将得到提升。

在这个部分,曾园长也给了一条的建议:
孩子书写的作业要在独立的环境中完成,不建议在客厅这种开放的环境中完成。因为孩子考试时需要极度专注,所以我们也要刻意训练孩子的极度专注。

---补偿的心理:把梦想寄托在孩子稚嫩的肩膀上,父母自己的梦想应该自己扛
我们都想要有自信的孩子,什么样的孩子是自信的孩子?
自己能搞定一切的孩子,有舍我器谁的气魄。所以孩子的一切事物,都让我们陪伴他自己解锁技能。

同时,当我们要孩子优秀的时候,我们自己精进了吗?
做和孩子共同进步的战友。

要记住,孩子养成习惯所需要的时间,和改变习惯所需要的时间一样长,不要期望孩子几年养成的习惯,在几个月就改变,我们要给孩子足够的时间。

6、家族的文化基因进化
---思维“次元”
父母要做孩子思维的双翼

---拥抱“问题”
1-3年级,孩子的学习暴露问题,我们就陪伴孩子解决问题就好
eg:高中生的教师之争
要教孩子只会待人生的方式,用不同的视角看时间,提高孩子利用信息的效率,让孩子对世界友善。
这也是发现美的眼睛,这个部分,我会用文章单独讲,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练习“发现美的眼睛”

7、学习的核心素养
高考就是国家选拔人才的渠道
我们对于孩子的培养,要符合国家对人才的规划与期许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8、发现孩子的特征:
---个体特征:孩子的思维特征、喜好特征、行为特征等等
---年龄特征:从小让孩子心里要装下更多的人,孩子长大以后才会志存高远。

9、家校共育的丘比特
父母要成为学生与老师之间爱的传递者
eg:因为爱老师,所以爱数学,

结语:
加入一个人有了高飞的冲动,又怎会甘于在地上爬呢?

尊重人的自然发展
激励人的自信发展
成就人的自主发展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