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人际沟通分析学之《沟通赢家》
什么是TA?
人际沟通分析理论(Transactional Analysis, TA)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埃瑞克•伯恩(Eric Berne)创立的一种人格理论。
70年代,TA理论风靡欧美。至今,TA理论不仅被用于心理治疗,而且被广泛应用于咨询、企业管理、教育等领域。
学习和掌握TA理论,一方面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我状态,增进人们的“自知”;另一方面可以帮助人们更深刻地了解人们之间是如何进行交往的,帮助人们改进沟通方式,避免人与人沟通中的矛盾和冲突,有利于建立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
一、基本概念
自我状态
- 父母状态
- 成人状态
- 儿童状态
任何时候一个人一定处于三种基本状态之一。自我状态包括某一时刻一个人的思想、感觉和行为的表达。
心理地位
每个人在沟通的之前其实已经对自己和他人有了预定的信念,或者说内心根深蒂固的潜台词,那就是:你是什么样的人,我是什么样的人。
在确定我们自己和他人的地位时,有四种情况:
- 我好,你也好
- 我好,你不好
- 我不好,你好
- 我不好,你也不好
心理地位的形成和一个人出生到长大的经历有关。
心理地位要时常觉察,纠正,不健康的心理地位会让我们更多地进入沟通游戏,一次次体会挫败感。
沟通类型
沟通类型和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 互补沟通
- 交错沟通
-
隐藏沟通
书本截图
漠视
在人际沟通中,我们会习惯性过滤掉一些东西,这种过滤会让我们无意识地忽略有助于解决问题的各种资讯,这在TA中叫做“漠视”。漠视分为四种情况:
- 漠视问题的存在。因各种理由没有注意到问题发出的信号,导致严重后果的出现。
- 漠视问题的重要性。注意到问题发出的信号却不重视,漠视问题的发展,导致严重后果的出现。
- 漠视改变的可能性。环境决定论,认为自己无能为力无法改变,看不到可能性。
- 漠视个人的能力。不相信自己有能力改变问题,只能维持现状。
针对这四种漠视情况,人们也会演化出相应的行为模式,包括:什么也不做、过度适应、烦躁、无能或暴力。
特殊的沟通漠视——沟通游戏
沟通游戏是两个人相处时一连串的交流和沟通,但这种沟通并不愉悦。更简单的说,它是“一系列诡异的沟通”。
沟通游戏有以下几个特点:
- 处在游戏中的人并不自知,至少表面上他们并不是有意制造冲突。
- 游戏结局很混乱,大家都感觉到挫败、互相指责。
- 游戏是一再重复的。你跟同一个人可能会反复陷入相同的感觉挫败、失落、不对劲的沟通游戏中。
- 参与沟通的人之间都会有隐藏沟通。也就是在表面的沟通下,会有隐藏的信息在传递。也就是“话中有话”。
游戏公式与戏剧三角行
饵 + 钩 = 反应 -> 混乱 -> 转换 -> 结局
所以的游戏原型都是孩子
玩沟通游戏的人必定属于迫害者、拯救者、受害者三种角色之一。
卡普曼戏剧三角形玩游戏的人质检缺乏基本的互相信任,没有诚实亲密和开放的关系。人们玩沟通游戏是因为它能引起别人对自己的关注,或者打发时间,或是强化早期对自己或对别人或者对命运的开发。
亲密
亲密指我们可以在自己关注的人面前表现真实的自我,表达我们真实的思维、情绪和行为。
亲密关系中沟通不存在隐藏沟通和交错沟通,沟通的双方都清楚自己在做什么。
亲密是有风险的。
亲密需要我们投入很多的时间和情感,所以一生之中,我们只能和有限的人达到亲密——伴侣、知己、部分家人。
二、TA理论的哲学假设
- 人都是好的:我好,你也好;尊重人本质的价值与尊严。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考能力:每个人都有自己思考的能力,有能力做决定和选择,所以要过什么样生活的责任,也落在自己的身上。
- 人决定自己的命运,人所做的决定是可以改变的:儿时的决定和行为模式,是可借此时此刻的不同资源,重新决定改变旧的行为与信念,故人的改变是可能的。
三、总结
- “我好,你不好”式沟通
- “我不好,你好”式沟通
- “我不好,你也不好”式沟通
- “我好,你也好”式沟通
书本其他章节主要以四大沟通模式来分析对应的情景案例中,沟通双方之间发生了什么,以及如何调整。让我们能够更加清晰的认识到在沟通过程中我们的角色的转变以及自我状态的变化。沟通游戏的原型都是儿童,时刻反省自己的一些沟通过程中有没有把心理地位放在一个正确的成人状态,而不是自我为中心的“父母状态”或者漠视自我能力“儿童状态”。
正确的表达的自己真实情绪和想法,带着扭曲的情绪沟通,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糕。
部分TA概念参考豆瓣读书以及豆瓣 TA沟通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