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医说】
【为医说】
【为医说】医者父母心!逢医师节,有感而发,撰文以说。
醫之上从殹,无论“恶姿也”、“病声也”抑或现代之释“呻吟声”,皆为病患身处病态的痛苦的表现,此种外现的痛苦,自然“病诸内”。其“形诸外”,则医工以寓“酉”之酒,发散、疏通、协调、平衡,以调和病证,并病愈。又有殹在上,酉在下。梳理这种逻辑,则先见病患内在以显诸外在的痛苦,则后以调达、疏通医治,便是中华医术。
医乃仁人之术,必具仁人之心;德不合佛者不可为医;而仁者爱人、佛善慈悲。
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至巧。
爱,始作“愛”,其中为“心”,为心性。遂无心,何以爱?
《中庸》谓“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此“性”则为心性。
地天生,人秉承天地阴阳而生,天地在人的感应,则为心性——仁义礼智信等等初善性,又是最纯乎天理之性、最纯善之性。
顺应天理之性而行,则为“道”,道有所违,即是心性有所污秽,则修缮之,即为“教”——最根本、纯善的教育。
医,从殹——医工见病患的痛苦,则以纯善、纯乎天理之心、性,自然而生慈悲、怜悯,则以这种慈悲与怜悯,去感受病患的疾苦,外以酒——疏通、平衡之法调节病证,则自然病愈。
所谓大医精诚者,仁心仁术也。
医乃仁人之术——以慈悲心救度病苦,是大医的入门,亦是根本。未医彼病,先医我心。
医者仁心,传染病、慢性病、危重病,性命攸关,迎难而上,替国分忧,为民解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医,仁术也。仁人君子,必笃于情。
人处疾则贵医。人身疾苦,与我无异。凡来请召,急去无迟。
《大医精诚》有言,“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即是对待病患,无论“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必先以纯乎天理之慈悲心、怜悯心,去感受病患的疾苦,方能拯救这个病患。
医非仁爱不可托,非廉洁不可信。
夫医必自爱自重,而后可临大病而是托。
业医者,活人之心不可无,而自私之心不可有。
为医者,须绝驰骛利名之心,专博施救援之志。
医勿重利,当存仁义,贫富虽殊,药施无二。
古人医在心,心正药自真。
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
良医处世,不矜名,不计利,此其立德;挽回造化,立起沉疴,此其立功也。
修道之谓教,教为根本、纯善的教育,构成以孝、文,而“夫孝者,教之所由生也”。又有“以纯乎天理之心,发心事父母便是孝”、“不敬,何以别乎?”皆云孝须发心事父母。心性纯善,则见纯孝,则见其如“孝”字之老在上、子在下。孝,是老与子的关系,更是天地大秩序。所以,教育,在心性的修缮、洗礼。
凡为医道,必先正己,然后正物。正己者,谓明理以尽数也;正物者,谓能用药以对病也。
医之为道大矣,医之为任重矣。
医家有割股之心,安得有轻忽人命焉?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
为医者,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
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己德。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
凡为医者,性情温雅,志必谦恭,动必礼节,举止和柔。
夫医者,非仁爱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
为医者,在治病,更在传道,更在医人心。
上医医国,其次疾人,固医官也。
医道,可以医人,可以医世,可以医心。
发纯乎天理之纯善慈悲心,以感病患之疾苦、病痛,便是医。
医者有仁心,慈悲济世人。悬壶轻己利,德品胜黄金。
知其所来,识其所在,明其将往。
此便是中华千年医人医己医万物之道。
【为医说】丁俊贵
2019年8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