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忧社读书•写作•遇见

这到底怎么了?究竟在急什么?

2020-03-25  本文已影响0人  努力的烟子

3 月 25 日 周三 6:00(天气未知)每日堆肥之 9/100

昨天才刚刚写了一篇《时间,最好的馈赠者》,昨晚聊天听到一个让人大吃一惊想讯息。真的很纳闷,这到底是怎么了?

记得小学课本里有一课,揠苗助长。农夫为了让禾苗快速的生长,每一根都去拔一拔,结果可想而知?不懂务农的我也知道,凡是有早晚,时间自然会成就一切,如此返自然的行为,会招致什么结果不知,至少不会太好吧。

这样浅显易懂的道理,有人都明白过之后,还真实的去做,还做的理所当然。想来好可怕。

我们所在的城市是沿海一线,生活节奏之快让人瞠目结舌。这其实是蛮好一件事,谁也不愿意温水煮青蛙,被时间嘲笑。

记得刚来这里的时候,只身一人,投靠大学同学,住在城市东边她郊区的家里。每日清早,她需要 6 点起床,7 点出门,搭公交地铁去一小时车程以外的地方上班。这里的时间很不值钱,因为住在里面,贵,住在外面便宜,但是远。每天这样好几个小时的在路途上奔波。我很吃惊时间在这里变得这样的廉价。抛开每日交通成本,时间所剩无几。

因为看到了这个城市的匆忙,我不自觉的紧张,还没有工作的我也每日 6 点准时就醒了,开始上网投简历、准备面试、奔走于城市之中。朋友问我,刚来这里,有没有好好去玩一玩。天哪,我哪有那个心思。这里的时间太短,我浪费不起。

这种紧张感知道工作稳定下来,才算结束了。这样的感觉,还一度被自己怀念,称作这座城市的正能量。在这里生活习惯之后,再也不能接受老家小城市那些怠慢。时间在那里变得好漫长,一天只做几件事,高兴做做,不高兴呆一呆,那里的人,大多时间自由。这一度是我不屑的地方。

可如今,这个城市也已经魔怔了,揠苗助长这样的事也居然很有兴致做。

昨天和人聊天,听说这里的重点小学很疯狂,疯狂到什么地步?我听了又一次瞠目结舌。

这里的小学入学一个月,拼音教学就停止了,学好不学好都不再教。这就意味着入学前必须得自行先学。

这里的小学入学前,学校老师会给出善意的建议:报学而思。必须报。因为一年级开学之后,很多一年级的东西都不会再教了。自学,或者超前学习,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这里的小学一年级,上学期结束要求学生掌握 3000 中文汉字基础。下学期开始写作文,还是在电脑上打字。

这里的小学课业压力重到不报课外学而思,很可能跟不上。每天的作业,从放学回家吃晚饭开始算起,刨去中间半小时洗漱时间,要一直做到半夜 11 点、12 点。

这里的小学,不仅仅要求正课的学习,还必须有素质教育。比如国学、比如足球等等。

这里的小学,我感觉不像是小学。

讯息的来源,也是那些读这样的小学的家长聊出来的。他们大多都习以为常。揠苗助长这样的词他们完全懂,但是心里都默认,时代变了吧。

我还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第一篇认字教的是:人、口、手、上、中、下。学龄前我在家里在父亲的监督下学习多几个字,已经觉得是超前了。而现在的小孩更不得了。我家哥哥如今大多生活中常见的字都会认会读,一部分会写,我已经觉得他是个天才了。可是依照现在小学的要求,这些都远远不够。

我还记得我从小学到高中毕业,都没有在外面的培训机构报过一个课外辅导班。甚至高中之前都没有做过一本课外辅导练习册。并不是自己多有学习天赋,而是那时候的我们,普遍的理念都是,学好课堂上的知识,足以。可是依照现在小学的要求,感觉只靠课堂已经靠不住了。

究竟是在急什么?赶什么?未来是有多虎狼,让孩子在一开始就必须赢在起跑线上。

不是谈因材施教吗?我先生说,对啊,因材施教才让孩子们去学学而思呢。我张张嘴不知道要如何反驳。

不是谈素质教育吗?原来所谓的素质教育不过是将开始学习的年龄往前拔。把素质教育搬进课堂,把基础教育放到课外。我看到的,听到的,不过是应试教育愈演愈烈罢了。

孩子的未来堪忧。前几天还和朋友聊培养的事情。这么快就被现实狠狠上了一课。我不得不真实开始思考是不是要给孩子选一些网课了。开心的童年?不存在的。开心的成长?但愿吧。


最近椿芽上市了,原本不是很喜欢吃的一种食物,吃了几次椿芽炒鸭蛋,觉得甚是美味。便不停的让家人买。每次打开冰箱看到有椿芽就觉得春天真好。

可是这样的美味,每年也不过这两周时间可以吃到。

突然觉得大自然的神奇,什么时间供奉什么,一切皆有定数。椿芽这样不起眼的小物,瞬间变得珍贵。

可是“一切皆有定数”,这些早该预料。从不知什么时候夏天可以吃到冬天的季节菜时,从春天可以尝到秋天的水果时,就应该意料到。这样返自然的行为,迟早会出现在人身上。

这也许也是一种自然行为吧。细思极恐。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