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想法成长励志

别让最后的1%,毁掉你的所有努力

2017-11-12  本文已影响73人  2fc846360439

今年国庆节假期的时候,我回了趟老家,下了火车,看见车站里停着不少出租车,就没叫滴滴,随手叫了辆车就往家走,路上走了20多分钟,大概在离家门口还有100多米左右的时候,司机师傅跟我说,车上油不多了,就送你到这儿吧,我去附近加点油。

车没油了我还能说啥,下来走吧。对我来说多走几步无所谓,倒是这位司机师傅,这么远都送过来了,就因为这一小段路程,给人一种很不专业的感觉。当然,也可能是因为我被滴滴专车的良好服务给惯坏了,小题大做而已。

我早就听说因为这两年网约车的普及,让出租车行业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看来还真不能怪人家来抢生意,只能怪自己的服务意识跟不上,其中就包括不提前加满油就跑过来服务客户这一项。

2000年欧洲杯决赛,意大利对阵法国,意大利队开场不久就1:0领先,当时我是意大利的死忠粉,所以在剩下的时间里,就一个念头,希望比赛快点结束,还好意大利对以防守见长,法国队一直都没什么机会。

到临比赛结束还有5分钟的时候,感觉意大利的某些队员开始有点松懈了,心里突然有种不祥的预感。果然,在最后一分钟,法国攻入一球,并因此士气大振,在加时赛里乘胜追击,最终以2:1取得了胜利,问鼎冠军。而我,却因为这件事,心塞了很多年。

不能总说别人,类似的蠢事我自己也干过,记得当年上大学的时候经常逃课,每次都是上课之前点名的时候报个到,然后就撤了;后来有一次,课上没点名,都快下课了还没点,我想老师一定是忘了,趁他在黑板写字的时候,就溜号了;然鹅,同学回来告诉我,你走之后,老师点名了......

人生中最让人感到遗憾的,并不是错过了什么机会,因为那可能从来就不属于你;也不是抓住了机会,也尽力了,但没有做到,毕竟人力有限,谁也不能保证每件事都能成;而是我努力过,本来也能做到,却在最后时刻大意了或是放弃了,导致满盘皆输。

《战国策》里有句话说,“行百里者半九十”。意思是,对于一个打算走一百里路的人来说,走了90里的时候才算走了一半。

在《书经》当中,也表达过类似的道理,叫做“为山九仞,功亏一篑”。意思是,要想建造一座九仞的高山,哪怕最后一筐土没有倒在山顶上,都不算建造成功。

古人的这两个比喻是用来告诫人们,决定事情成败的关键,往往不是前面的99%,而是最后的1%。在现实生活中,愿意开始的人很多,能善始善终的人却很少。

因为越是在快要接近终点的时候,人越容易懈怠下来,觉得前面99%都做到了,剩下做还是不做、做好还是作坏,都无关大局,可就是这最后的1%,才真正决定了一件事情的最终结局,也充分反映出做事的人到底是个什么成色。

关于这一点,我自己就有一个挺深刻的体会,每次写文章,我都会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在构思、选题、和书写上,在文章的最后一句话最终落定的时候,心里就会出现4个字,打完收工,然后长出一口气,找个乐子放松一下。

然而最后一步,一项最简单也是最关键的任务——文章审核,却是我最不愿意做的,经常就是粗略看一遍,没有什么明显的Bug就发了。

可每次过后回过头来再看自己写的东西,总能发现一些书写问题或者是错别字,那感觉,就像是不小心让一粒老鼠掉进了一锅刚煮好粥里,费尽心力写的东西,就因为几个小小的纰漏而显得千疮百孔。写的好不好是能力问题,态度不好连自己都交代不过去。

现在我每次写完文章之后,都会再检查两遍,这对于专业写手来说,并不算要求严格。据说在罗辑思维的公司里工作,如果一个员工一年之内出现两次“责任心”事故(由疏忽导致的低级错误,比如文章出现错别字之类),就会被开除,他们给出的理由是,不管你写的文章观点多新颖、措辞多优美严谨,只要有一个错别字,就会给人一种感觉——态度不专业。

在商品市场上,“德国制造”常被人们视为高品质的代名词,但如果要说世界上哪个国家的产品质量比德国还要好,那就只能是瑞士了,瑞士以“工匠精神”闻名世界,其追求极致的制作工艺,体现在产品的任何一个产品细节当中。

但你要说瑞士生产的产品一定比其他国家的好出多少倍,也未必,充其量也就好出5%,可它的价格却要高出好几倍。就是这关键的5% ,把“瑞士制造”定位在了高端奢侈品行列,很多人购买瑞士产品,并不是真的需要它,而是因为产品实在太“完美”了,具有收藏价值,或者只是为了欣赏。

如果100%是完美,那么最后的1%便承载着之前99%的努力。每天只做99分好,那一年之后的结果就是0.99 ^ 365=0.03;这就是为什么做同样的事,却能让人与人、物与物拉开差距的原因。

对任何人来说,我们做事情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为了事情本身,而是要通过做事来不断修炼自己的心性,让我们逐渐成为更好的人,以至于配得上我们想要的那个结果。就像王阳明所说的那句话——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啊~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