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疗中的依恋》第9章 自我对于体验的姿态嵌入心智化和觉察
我发现在临床上思考对于体验的三种基本姿态非常有用:嵌入、心智化和反思性姿态,或者可以觉察。
嵌入:
当我们嵌入体验之中,就好像随着体验的持续,我们就是这种体验。当我们深深的陷入体验之中时,便非常难以画出一个界限,以区分外部事件和他们与我们内部被记录的方式。
嵌入姿态类似心理等同内在世界的主观体验和外部现实被简单的等同起来卡,在这种存在方式中时,我们就被困在了,称为偏执分裂心位。分裂占了主导自我,被感受为体验的客体,而不是一个正在发起和进行解释的主体。
心智化:
依恋理论家把注意力集中在心智化或反思性姿态的各种不同方面,闷强调原因,制的能力对想法进行思考,这是建立在认识表面实质的区分表中的多样性和表征性改变。
冯纳吉注重对单一情境保持多元观点的能力,也很强调被他称为的读心或将心比心。
主张心智化的精髓是根据潜在心理状态来解读或解释他人行为和体验的能力。
觉察:
觉察就是在此地就在此时,能在这一刻,全然临,在当下能够接受任何出现的体验,但又不被体验的任何特性方面所阐述,觉察也是不带任何评判和评估的,对企业有所觉,知这种开放警觉的存在状态和不加评判的觉知,通常是通过冥想来培养的,然而这样的实践其最终目的却不是为了在冥想中达到觉察,状态而是去练习,因此而强化在生活中对日常事务进行决策的能力。
像心智化姿态一样,对体验的觉察姿态带来的好处,极为可观,大体来说觉察练习能帮助我们调整困难的感受,减少自我强加的痛苦,使我们更有技巧地应对生活的挑战,更深刻地体会生命赋予我们的喜悦。
大部分正规的研究都聚焦于冥想对身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这种练习降低了压力的常规指数研究表明,觉察冥想能使免疫力增强,影响学者表现出随着练习的时间推进与正向情绪和杏仁核移植相关的做前额叶皮层活性得到提高。
迅速增长的研究文献表明觉察与冥想对很多生理情况和心理问题,可能产生一些非常有益的效果,这种练习好像减少了诸如恐惧和愤怒等一行人和为基地的情绪所引起的自主反应以及交感神经系统的过度换气,在心理水平上,它似乎促进了平和自我了解和自我接纳,也促进了对思考的感受的习惯性模式去除,自动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可能帮助创造内化的安全基地,最后不断增加的证据表明觉察强化了共情。
从嵌入到心智化:
无论在童年时期,还是在心理治疗中从僵化的切入姿态转移到灵活的心智化和反思姿态,这种转移通常发生在亲密关系的情境中。嵌入与心智化的桥梁是建立的情感调节,对动机的识别和象征性的游戏的基础上。
很大程度上都是一类危险,把儿童和成人都推进了弗纳吉所说的假装模式里避难,当我们离开了外部现实,驻留在假装的王国,我们就把内在世界和外部世界脱钩了,而不是把他们等同起来,由此我们就通过想象把自己从感到过于真实的心理状态的压迫中解放出来,如果在心里等同的现在姿态中体验就是那样,真实的,有时候就让人感到害怕,那么在假装模式中的体验才是我们想要的真实。
在假装模式中的象征化代表着重大的发展性进步,超越了嵌入或心理等等。从某种意义上说,只要我们在假装,我们就可以心之话。
在心理治疗中强化反思性自我和促进整合:
值得强调的是这次互动的几个互相强化的方面,因为他们与我们和患者的工作直接相关,第一,只有当我能够设法找到一种反思的姿态,可以成功调节我自己的感受,我才能理解他正在感受的是什么,别把这一点经验给他,第2只有当我根据他的意图来理解他的情感时,我才能够理解这些情感,第三恰恰是这种对他的情情绪体验进行心智化,让我自己能镇静下来,因此而有能力帮助到他。
强化反思性自我一个临床过程的例子:
从1点一滴开始,我们一起认识到从自己的内在来体验世界和感觉他是自己人生的作者,对他而言有多么困难,我们逐渐明白了,他在认识自己心智上的困难是源于童年时,他需要把主要注意力都用来关注母亲的心智了。
让内隐的外显出来,理解,体验解释,心智化和叙事。心智化与觉察。
在心理治疗中的觉察:
心智化帮助我们从以社会化心理为代表的家庭和文化的历史中解放出来,通过内隐的理解和外向的反思,心智化让我们从体验和表征中后退一步,目的是为了去理解他们,然后逐渐成为自己人生的作者和解释者。
觉察并非让我们弄清楚体验的内容,而是指引我们对每时每刻的体验过程予以接纳和觉知。主要从三个方面,一是唤醒觉察性自我。二是觉察的治疗性行动,丧失觉察性,自我和反思性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