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药》的教学心得

2018-05-16  本文已影响0人  yuantao4440

孙红在鲁迅的小说里,《药》是一篇很有影响的著名作品,一直被选为大中学校的语文教材。但是,《药》又是一篇争论较大的作品,例如小说的主人公是谁?主題思想是什么?阴冷的艺术风格应该怎样认识?等等。要让学生真正弄清楚这些问题,教师就要真正上好这一课,这确实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的课题。


分析教材《药》无论从其思想性还是艺术风格来讲,都可说是现代文学上一部非常重要的作品。因此,一直以来被收入高中二年级第三册语文书上,作为小说单元上的一篇主要的讲读课文。而本册收录了两个小说单元,我想是因为高中学生首次比较深入而系统地(当然只是粗浅层)接触关于小说的相关知识,比如人物与环境、情节与主题等。

而谈到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塑造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于是,我们马上联想起同期选入的鲁迅先生另一部优秀中篇小说《祝福》中的祥林嫂,再谈到怎样理解“小说的主题就是小说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药》就是极好的例子。所以,我认为在正确引导学生读通读懂《药》、《祝福》等文章的同时,教师正在教给学生什么是小说?如何欣赏小说?如何自然地结合小说的历史和现实背景去正确分析人物形象,去理解小说的主题。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看,应该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审美价值观,而不是单纯的死记硬套。这也是我教学“药”这一课的主导思想。

理顺《药》的重要知识点通过第四单元中,《祝福》《守财奴》等小说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了何为小说、人物性格和行为的统一、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定义及其对深化主题、刻划人物性格起到的作用等。而怎样从理论转化为实际运用,如何加深理解小说诸要素及其作用,并了解分析小说主题的方法,便成了《药》的教学重点。关于教法鲁迅的文章不好教也不好理解,这基本上已是广大师生的共识。所以,怎样教好《药》,而又不落于枯燥乏味艰涩生硬,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开动机器”,独辟蹊径,力求在不违背原作主题风格的基础上讲出新意,产生自然感动。所以,我在对计划的三课时都作了精心的设计与安排。在这一课时,我首先提出一个问题:人血馒头怎么成了药?引出悬念,引起学生步步深入思考下去:这药不是从药店买回来的药,而是从刑场买回来的人血馒头,这就必然埋伏着被杀害者的故事。

人血馒头既蘸满被杀害者的鲜血,联结着夏瑜牺牲的事件,又被华老栓夫妇当作医治儿子疾病的特效药,联结着他们一家的命运,从而解决了线索和情节结构分析的教学任务。第三课时,我提出鲁迅深受其影响的西方文学作品大意,使学生对课文主题和对人物形象加深理解。第三课时,我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夏瑜和红眼睛阿文,募拟其对话、神态(想象作文已在第二课时布置下去),让其进一步体会人物的思想性格;最后讨论明确课后的“思考与练习”。三个课时我都辅以课前精心设计的课件,一方面加深学生对小说的理解,另一方面通过感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讲述式为主,加以图表分析、思考、提问、讨论等启发引导式教学,力争达到高质高效的教学质量。指导学习方法我在教学过程中,更注意对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

因为教学的终极目的,就是要培养一个具有独立完善思考并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所以,遇到偏难的问题,我提示性明确;适合学生的年龄层思考的问题,我尽力启发引导他们去“开动机器”。每一单元甚至每篇课文讲完后,我都去找一些或自己偏一些综合能力训练题,让学生自我思考自我解决,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不断摸索同类现象的学习方法,并找出其一定的规律,从而达到“活读书,读活书”。比如,在对“曲笔”的理解上,就要启发学生:作者写的虽不是事实,有点浪漫主义,但却是真实,反映了生活的本质和规律,学生自然会去联系夏瑜的形象和历史的发展来得出正确的结论,理解“曲笔”不等于“缺乏根据的歪曲,捏造”。通过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交叉教学,调动起优等生的积极思维,激发中等乃至差生的学习兴趣。每一次的教学过程中,不但是要无私地教给学生知识,同时更要结合实际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帮助其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这一点是我不管担任科任教师还是班主任时都恪守不移的原则!与其说教好一篇课文是文学的,毋宁说它更是艺术的。

http://blog.sina.com.cn/u/6533362766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