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本书》24——千万别“买椟还珠”、舍本求末

2021-12-14  本文已影响0人  月光穿池水无声

今天看到了“辅助阅读”中的如何运用导读与摘要的问题。这里强调一本书的导读与摘要只是开胃菜,绝不是主食。书中指出,“你必须读完全书之后,才能看这类诠释或导读手册,而不是在此之前看。”先看导读摘要还是先看原著,是摆在现代人面前的一个问号。现代社会节奏快,会出现很多帮助人阅读的东西,导读摘要还是传统方式,现在还有很流行的拆书稿视频、音频,网上很多牛人通过帮助人阅读,通过知识分享来获得流量以及金钱。

先不说这些知识分享经济、新形式新媒介,而是要说,千万别“买椟还珠”,还是要读原著读原文,不能用这些导读之类的玩意代替读原文。因为导读等可能把你“带偏”,因为写导读的人,可能把作者的意思搞错或者搞乱。我认为这还不是最重要的,不能代替读原著的真正重要的原因是,不能代替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思考。就像前面书中讲过的,作者和读者就是“捉迷藏”的游戏,作者的观点如骨架般一开始就存在,他再通过文字类似肉和血一般把骨架藏了起来,读者就是要去找到这个骨架。导读摘要,已经由人玩过“捉迷藏”游戏后的结果,所以就会很大程度上取代了读者的思考,也就是最大程度影响了阅读最核心的两个字“主动”。

当然,如果读完一本书之后,再去看一下导读摘要,那就是很有必要和效果。这一点,这几天很有感触。最近,和身边的人发起了三年定投巴菲特思想的小圈子活动,我从1956年看到了1961年,每年一篇文章,我也根据每封信写一篇读书笔记。前两天正好看到杨天南也有十年十遍巴菲特的信的课程,599元,就是三个兄弟一顿火锅的钱,毫不犹豫买了。这几天听到1960年,他在讲课的时候,很多时候我都很激动,一方面他讲到的内容,我看过而且还有记忆,另一方面他讲的东西我还在我的文章中有写到,这个太奇妙了,我观察到的和他一致,这样的同频共振实在令人舒爽。但是,这一定是发生在我阅读原著、写过读书笔记之后才会有的,如果我没有读过,就没有这样的获得感。所以,我坚持写完一封,听一次,绝不“超车”。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