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危机干预,这几点你知道吗?
最近在学习危机干预和督导的课程。假如有个人站在顶楼天台上,就要准备跳下去,那作为心理咨询师,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呢?
答案你可能想象不到。是报警,打110或者119求助。因为他们是专业人士,有一整套完善的系统来处理危机时刻。
第二步是寻找他的家人朋友等相关人士。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他为什么会站在这里?寻找和平解决的可能。
第三步才是寻找心理咨询师,进行危机干预,而后长程的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另一个应用场景就是自杀热线,我觉得还比较多。
好了,闲聊就到这,进入本文主题,继续焦点解决短程治疗100个关键点与技巧。这是一本书,最近这段时间,在写这本书的读书笔记。本文是第34~36点。
1.非标准化,不进行价值评判。一般情况下,心理咨询是没有固定的标准的。因为心理咨询,默认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是活生生的。
不能用刻板的一句话来决定他的生活,聊天一般心理咨询师不能带有价值评判的标准。不管什么样的生活都是对的。
但是有套路的,是一整个的套路,就像一个解题公式,但具体要看计算结果。咨询中,要看具体来访者情况,决定思路,然后施展套路。
你可以积极上进,也可以闲云野鹤,可以追逐名利,也可以消极避世。没有固定的标准也,就没有对错。所有的选择都是对的,都是好的。
关于人应该如何生活,没有主流观点。理论上讲是应该没有的,但实际生活中,就是有一些的。
比如男人不能穿粉色,男人不适合画正红色的口红。男人如果没赚钱,就是吃软饭。男人赚钱少就会被骂,废物没用。
比如女人不能太胖,女人离婚就贬值了。女人没结婚不能有孩子。女人就该温柔,不能泼妇。女人要独立,不能做家庭主妇。
社会和集体的无意识在无形中规范着我们,让我们选择同一个方向去行动。结果这条路上人太多了,卷的受不了,最后只有一个卷王立在山顶。
2.用外部价值观来区分方向。虽然焦点解决不主张用对错评判,但也会用外部评价标准来确定接下来行动的方向。
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位被家暴的女士找到心理咨询师。这属于典型的危机干预,咨询师问出了一个这样的问题。安全对你很重要是吧?对方说当然。
在这种情况下,咨询师利用了安全和危险这个标准外部价值观,来评断和决定接下来的走向。其实这里有个点,万一对方回答否怎么办?
我的答案是不怎么办。硬说下去,或者再找下一个点。有时候心理咨询师就像侦探,根据他说的内容,判断究竟发生了什么,该怎么做才能更接近真相,更有效的帮助到他。
3.寻找其他可能的选择。就像前面说到的危机干预,在这个时刻,就可以尝试探索其他的可能,有没有自杀之外其他的应对方式。
这个时候,哪怕在心里再犹豫,再觉得傻,觉得不值,依然要说:嗯,我相信你一定有以足够充分的理由站在这里。
然后再尝试探索其他的可能,要相信每一位专业人士,在他领域内做到足够优秀的人,都一定有自己的能力资源。
之所以遇到这种困境,可能是脑子里进水了,需要用眼泪的方式把它流出来。这时要做的,可能就是认真倾听,理解,共情,他是怎么想的?
每一种抱怨都是一种可能。抱怨的背后在表达一种正向期待,需要越过抱怨,越过面前的防御和障碍,看到他的内心,看到这个抱怨背后的可能。
相信一个人之所以现在没死,就是他有着幻想,有着欲望,有着各种动力。支撑他立在这个世界上,需要找到并激发这种动力。
4.咨询的两种轨道,一种是咨询师和来访者并轨,一种是各自走各自的轨道,反复横跳。就我看来,感觉第一种轨道比较好。
因为简单方便,在同一个轨道上,针对来访者的未来工作。为未来做出设计,然后让这个设计,这个美好的蓝图,落地。
但实际上经常发生的是第二种。每个人都拖着一个长长的尾巴,这个尾巴叫过去。两个人初次见面,坐下来,一定是先把尾巴,先把过去摆到桌面上,然后再开始聊天。
咨询师也是,而且因为咨询师擅长使用暗示,催眠的手段。所以更容易自恋,更容易看到自己想看到的内容,描绘出自己想说的话。
实际咨询中,更大概率会出现第二种情况。所以觉察和自我分析,很重要。不能只看到自己,在看到自己的同时,也要看到别人。要做一个镜子,真实的反射出对方的样子。
谢谢你的欣赏,对于本文内容,你有其他观点吗?欢迎留言和我一起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