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人物趣评:说说对贾诩的印象

2024-08-13  本文已影响0人  陆小凤读历史

《三国演义》里贾诩真的是智囊的化身,看到一个有关贾诩的小故事,在贾诩年纪很小的时候,跟一群人出门远行,碰到一伙强盗要杀他们。这时换做是你,你会怎么办呢?是赶紧求饶?还是赶紧跑?又或者跟他们拼了?但是贾诩并没有这样做。

他先去思考说:作为一个强盗,会恐惧什么?那当然是恐惧比他们更强大的力量啵。这些强盗在渴望什么?当然是渴望攀附更大的力量啵。

想明白这些后,所以贾诩他就骗对方说:我是太尉段颎的亲人。就只这么一骗,他就把强盗给镇住了,因为太尉让人恐惧,也让人渴望攀附。所以临走前,贾诩顺便和对方结个盟誓,满足对方渴望攀附的心理。

这很简单,可是和他同行的那一群人,全都被强盗杀了,只有贾诩一个人活下来了。

有人说,贾诩总能在矛盾重重错综复杂的环境中,抓住其中的最为核心的主要矛盾,并且是主要矛盾中的主要方面,最最关键的是主要矛盾主要方面的核心支撑点。

有人说,贾诩要比司马懿等要好上百倍,乱世谋命,顺世谋国。不是他汉献帝早就死千百次了。三国谋士都是有分寸的,比如郭嘉献策,从来不伤贤士,刘备几次死里逃生,不是刘备命大,而是德在哪里。

有人说,贾诩在赤壁之战前,向曹操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劝曹操应该先稳定内部,安抚百姓,利用荆州的富饶资源来犒赏将士、安定民生,等待时机让江东地区自然而然地归顺,而不是急于用兵东征。贾诩认为通过提升内政和威望,可以不必通过大规模战争就使江东臣服。然而,曹操并没有采纳贾诩的这一建议,执意发动了赤壁之战,最终导致了历史上著名的失败。这显示了贾诩在关键时刻的战略眼光,尽管他的意见未被采取。

有人说,贾诩出主意让张秀投降曹操,后来张秀婶子被曹操霸占了,后来建议张秀突袭曹操,张秀这边要是有几个能打的,曹老板估计就挂了。可惜,张秀这边没有大将!

有人说,曹操在立嗣时问贾诩意见,贾诩半天不说话!曹操等了半天,问我跟你说话呢你听到没有?贾诩这才慢吞吞的说我在想一件事!曹操问什么事,贾诩慢吞吞的说我在想袁本初!曹操恍然大悟,贾诩这个人聪明就在于直接给领导说,不如让领导自己悟出来!

有人说,就说一点,贾诩不去跟随袁绍并非什么袁绍不懂用人,是因为袁绍四世三公用人太注重出身,贾诩背景不高去了肯定不受重用,曹总用人唯才是举,所以贾诩后来可以官至太尉,所以选曹总还是袁绍本质上都是为了贾诩自己能有更好的职业发展。

有人说,贾诩能有这么大的名头,是他每每都能看破事情的要害以弱胜强。出什么样的计谋不重要,所有的计谋都能在书中照搬跟引用,重要的是看待事情的眼光,看得准看得远。

有人说,比起贾诩,我更欣赏程昱能文能武行事果断,胆色过人袁绍10万军队下来他700人守城丝毫不惧,能担事并且有眼光,他曾经劝曹操杀刘备他不会被名声所惑,反观贾诩典型的搅屎棍,洞悉人性是根聪明的搅屎棍,做事没有原则就是他的原则!

有人说,贾诩,程昱就是那种典型的杀了可惜,扔了可怕,用了还没有好名声,反正呀这俩玩意儿也不花多少钱,还不如自己养着呢,如果这俩人但凡像跟我有敌对关系的那两国,其中但凡去一个我都遭老罪了,还不如搁我这里养着。

有人说,贾诩是毒士我承认,但后续跟的人是曹操,曹操资源比刘备多得多,谋事成功率自然高,如果把他放刘备阵营,作用自然没诸葛亮大,因为刘备资源有限。换句话来说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过诸葛亮反而巧妇“能”为无米之炊!

有人说,贾诩只为了在乱世保命,谋士只是一份工作,无论投靠谁只是顺其自然;程昱是认真办事不在乎名声,只要能辅佐曹操多狠多损的事都会做!

对此大家怎么看?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