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书连载:《闲话三国》(137)
诸葛亮再拔令在手,一声吩咐:“两位糜大夫听令。“
便是刘皇叔的两位舅兄糜竺、糜芳。两人从旁闪出,上前见过军师。孔明便付令和一封锦囊给他们说:“两位糜大夫带兵五十。“
两位文人只带五十人,是否太少了?事实上足够了,孔明感到你们的事情不必多带军队的。究竟怎么回事呢?
诸葛亮:“你们去衙门中保护两位主母,一位小主,请他们安心在城内便了。“
这是稳住民心最好的办法。人家考虑要不要逃难,首先要打听皇叔的家眷。要是皇叔夫人离开新野,民心就无法安定。现在大家听到刘备家眷都在城里,这样,他们便相信军师的说话而照常办事。后方一稳住,在前方就可全力以赴了。
两位糜大夫接令而去,一切照锦囊办事。
这里要说明一下,刚才每条令都明确具体干什么。事实上,孔明在发令的时候并没有这样详细。
三条令箭把四位文人全部差完,军师重新拔令在手。
这时,三将军的心还不死。认为刚才文人不好算是头令,现在要差武将,大概我是头令了。
但只听军师一声吩咐:“子龙听令。”
赵云听到诸葛先生呼唤他,子龙想,我自从跟了皇叔以来,不是头令便是二令,最多三令。可是,今天军师到现在才想着我。
子龙再一想,还是我有面子。你看,堂堂关君侯还没有轮到他,坐在旁边声音都没有。尤其三将军张飞,立在将台之下只是唉声叹气。
这时候,张飞才算明白,刚才大哥是欺骗我的。因此,他叹着气说到:“看来不要说头令,老张末令也要没得哉。“
子龙上前见过军师:“未将在。“
诸葛亮:“本君师付你将令一支,锦囊一封,带长枪手马队50人,连子龙共51人,51匹马。离博望坡五里,敌人头队正先锋韩浩杀到,子龙带长枪手杀出,同韩浩交战一个回合,胜则有罪,败则有功,名为诈败。然后,进了两山环抱的地方,子龙用回马枪一枪挑去韩浩,大功一次;两枪挑韩浩功过相抵;三抢挑韩浩,不但无功反而有罪。其他一切按锦囊办事,不得有误。”
赵云听完孔明这番说话,他想,这条令是难接的,其中条条框框多的很,就是条件苛刻得很。
首先,他关照在博望坡外五里交战,博望坡在什么地方都不知道,怎么样去交战?
三国中有许多无名的小地方,甚至连当地人都不完全晓得的地方。由于在这里发生了大的战斗,因此这地名就传向四方,随着历史一直流传到今。博望坡,根本就是新野县外面一个山套而已。因为被后汉军政家诸葛亮初次用兵,把十万曹兵消灭在这块土地上,所以,博望坡的遗迹被后人传为佳话。当时,子龙想,军师在锦囊上一定写明在哪里。
这不去多讲。奇怪的是,要我只能败而不能胜。再一想他有他的道理,此乃是假的败。
凶险的是要我一枪挑去韩浩有功;二枪挑去功过抵消,便是白当差使了;可怕的是三枪,即使挑去了韩浩,我还是有罪的。
子龙知道,韩浩是河北道上一员名将,本领高超,就算我能取胜他也要费一番心血,可能要打几十个照面。照现在孔明的规定,三枪就要杀头了,那还有什么可能打几十个照面。因此,这条令我是很难胜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