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孩子为什么遇到一点挫折就一蹶不振?如何提升心理韧性?

2024-10-29  本文已影响0人  小叶小姐姐

不少家长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今天的孩子看上去格外脆弱,遇到一点儿挫折就容易一蹶不振或者容易陷入负面情绪?

因为,孩子从小就被教育千万别输在起跑线上。

孩子太怕自己是《龟兔赛跑》的兔子,一觉醒来自己落后了。

说实在的,外在环境的变数太多,很多事都不是我们能控制的。

心理学中有一个词叫做“心理弹性”,也可以叫作心理韧性、抗逆力、复原力。

指人们遇到精神或者情感麻烦时,处理和摆脱危机的本领,他们在危机中通过自我调节免受负面压力影响。

介绍三种心理学中普遍认为有利于提升心理韧性的方法。

1.重构负面评价

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被别人批评和否定的情况。

有时候,还没等别人否定,我们自己就马上对自身做出了负面的评价,认为“我不够好”“别人都比我强”等等。

甚至别人对我们的不认可,也会转化为我们内心对自我的攻击。

这其实是一种正常的心理过程。

当我们一旦接收到类似于“我没有成功”“我做得不够好”的信号,大脑马上就会激发情绪系统,让我们感到难过、沮丧和焦虑等消极情绪。

当我们遭遇了过多的否定,就很容易会陷入只关注到那些负面的声音,导致我们长期处于焦虑或抑郁的状态之中。

所以,当我们面对负面评价时,可以尝试用以下几个步骤进行认知重构,让这些负面评价不要成为自我攻击的武器。

暂停:

不要立即做出反应,而是先深呼吸,给自己几秒钟的时间平静下来。

觉察:

识别并承认自己当下的情绪,例如“我现在感到很生气”“我现在有点难过”。

挑战:

尝试挑战质疑这条负面评价,以客观理性的态度来看待它,例如认为“我不够好”,可以想想自己有过哪些成功的经历证明自己还是有能力的。

重构:

尝试换一种正向的说法来表达这种评价,例如把“我不够好”重新构建为“每个人都会犯错,我可以从中学习和成长”。

2.设立心理边界

心理边界,是指个体在心理上、情感上、行为上设立的自我保护线,以区分自我与他人、保护自身的心理健康和情感需求。

缺乏心理边界的人,往往会在各个方面都很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而产生很多问题。

例如:难以拒绝他人、情绪不稳定、过度依赖他人、自尊心低下等。

设立心理边界的人,有助于我们保持自我认知和情感独立,让我们更加注重内心的自我需求,防止他人的期望过多地侵占自己的生活。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设立心理边界:

自我评估:

了解自己在生活中哪些方面缺乏心理边界,例如“哪些方面总会感到被他人侵占”、“在哪些情况下难以拒绝他人”等。

找到边界:

需要明确自己最看重的需求是什么,能够接受的行为和情感界限是什么,这些就是自己的心理边界。

解释边界:

我们每个人都有权向身边的人表达自己能接受和不能接受的事情,这就是解释心理边界的过程。

别人也需要知道你的边界在哪里,才能更好地尊重你的边界,例如“我需要一些个人时间”、“这对我很重要,希望你能理解和尊重”。

坚持边界:

刚开始设立心理边界,可能会对我们的生活和人际关系带来一定的影响和变化,但是这些都是暂时的。

一旦设立了心理边界,我们就要坚持执行,不随意改变,例如告诉自己“我的需求和边界是合理的”、“为了自己感到舒服我必须坚持边界”。

3.练习自我关爱

练习自我关爱是锻炼心理免疫力很好的方式。

经常做一些自我关爱的事情,也能够提升心理韧性和自我价值感,我们会变得更加重视自我需求的表达和满足,更有能力抵抗外部负面事件。

日常就可以做的自我关爱练习:

制定自我关爱活动:

例如规律的饮食和作息、身体锻炼,以及设定一张放松活动清单,当自己感到焦虑和沮丧的时候,就从清单中找几项活动来做,让自己重新充满活力。

培养兴趣爱好:

投入到自己喜欢的活动中,不仅能够给自己带来快乐和满足感,而且能够培养自己的一技之长,从而为自己提供成就感和自信心。

给予自己肯定:

面对别人的夸赞,我们可以大方地承认自己的努力和成就。

也可以通过日记的方式进行积极的自我对话,给自己一些肯定的话语,让我们在面对逆境中拥有更强的韧性。

学会调整不良情绪,用这三个简单方法:

一是多微笑,人的面部肌肉有反馈作用,微笑会让人积极起来。

二是运动,运动能调整荷尔蒙和情绪。

三是注重人际关系,沟通交流和爱很重要。

写在最后:

不要将孩子养成温室里的花朵,让孩子学会从伤痛和挫折中复原、成长、前进,这才是孩子未来人生路上的铠甲。

心理韧性意味着良好的恢复力、强大的适应力、积极的学习力和不断的成长力。

只有那些心理韧性强的孩子,才能在逆境、冲突、压力中发现自己的潜能和优势,将挑战转化为成长的机会。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