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仔长大之后
我在大学之前一直坚信自己会且一直会是个好人,我严格的按照道德标准和校纪校规给自己造了个笼子,一举一动身在笼中从不出格。但笼子中的我开始迷茫,笼子外的人也并非以包含善意的眼光注视着我。
勿以恶小而为之
我第一次开始迷茫是大学刚刚接触《明朝那些事》的时候。“只可傲霜雪,不可为栋梁”是明代哲学家李贽对海瑞的解读 。纵观海瑞一生,除了辞官上谏留得身后清名外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政绩。同一时期的 抗倭名将戚继光笑纳将士“上供”结成利益联盟,又以钱财美色贿赂张居正赢得朝中支持专心练兵。于明朝而言恐怕十个海瑞都不如一个戚继光有用,而明朝的官场环境决定只有成为戚继光才能有用。这对当时的我造成巨大的冲击,我所接受的教育告诉我为人需清廉刚正,对戚继光只会有屠龙少年终成恶龙的唏嘘。但这样的感叹看着便觉得荒唐。那么荒唐的究竟是我还是这个世界呢?
如果我为了做成一件好事而圆滑世故,以小恶成就大善,这个小和大要如何比较?若我行小恶但难成大善我该如何自处?主动沾染恶的行为的那一刻我还是好人吗?又有多少人在行小恶的过程中迷失,然后小恶慢慢成大恶呢?
无规矩不成方圆
我所受的教育告诉我好人是按规矩来做事的,无规矩不成方圆。世上各人有各人的难处,若都依着自己的难处做事难免我轧着你的脚,你挤到我的胳膊。所谓规矩是利益博弈后的平衡点,依着规矩做事各人的难处虽不一定能解决,但总能活得下去,且不至于踩着别人来解了自己的难处。但守规矩的人落到别人眼中便成了蠢货和坏水。中国是人情社会,遇到点事能搭上个人走关系那是十分有面子的事,能被别人搭上解决事情的人也被看做是有本事的。而守规矩的人在其中难得好话,有人脉而不用的人被骂蠢,被别人当做人脉但守着规矩的则遭人怨,报纸一登当然全是好评,可我们又不是活在报纸里的。
甚至报纸上守规矩的人也不一定能得到表扬。我们如今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村民私下偷偷搞出来的,交口夸赞的实业经济很多来自于当初的投机倒把,如今看来它们自然是时代发展的趋势,可在当初这些行为不正是在打破社会经济的既定规则吗?我们当然可以说它们是新规则的萌芽,新法优于旧法,可我们又怎么断定如今的很多行为是犯罪,而不是新趋势的萌芽呢?前段时《大宋少年志》热播,主角王宽称自己一生求直,从不说谎,但这个评价是靠着真话说半截,坏事全擦边。众人纷纷夸赞这样懂变通不迂腐的才是真正的君子。可是按规矩来说,截取部分事实故意误导他人的也是诈骗,扯着正义的大旗行不轨之事还可以被称为虚伪。这样的按规矩则被认为是迂腐。
好人有好报
一个人行好事是将善意传达给他人,那么体贴会换来体贴,善意会换来善意,我过去所受的教育是那么告诉我的。但人的秉性是得寸进尺,我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同学,接受了很多的求助,但受到帮助的同学只觉得理所当然,拒绝求助才让人难以置信。斗米恩,升米仇,斗升之间的界限又在哪里呢?
在我长大后越是接触这个世界越是困惑,从前奉为圣经的准则如今看来太过单薄。遂将自己的疑惑写下来,若有人解答不胜感激,若能为其他人留下思考也是我的荣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