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让生活美好读书·随想

《悉达多》摘抄与思考

2018-06-12  本文已影响5人  Recycler

《悉达多》摘抄与思考

文:Recycler

80/290.3341

20180523-20180611

【而他的容器没有盛满,他的心灵没有满足,他的灵魂没有安宁,他的心没有平静】给他人带来的满足,这在他人开来是圣人。却没人满足自己,自己则会失落。

【虔心沐浴是善,但那只是水而已,不能清洗罪孽,不能疗慰思想之渴,更无法驱散心之恐惧。】一些客观的为什么能满足主观的,每个人都有这个疑问。

【向诸神的奉献与祈祷固然极美,但那就意味着一切吗?这种奉献是否使人快乐?而诸神又如何呢?真的是生主创造了世界吗?难道不是阿特曼独自创世吗?诸神的形体不是创造得像你我一样吗?不是像你我一样无常而终有一死吗?那么向诸神的献祭是否是真与善的行为呢?是否明智和值得呢?除了唯一的阿特曼,人们还应当向其他的什么人献祭、向谁表示崇敬呢?然而,阿特曼又在何方,那永恒的脉搏到底在何处跳动?难道不是存在于自我中吗?然而这自我,这最深处,这终极永恒又在何处?它不是筋骨,不是肉体,也并非思维或知觉,这就是智者们所教诲的。那么它到底在何处?】一旦有了疑虑,连神仙都怀疑。

【他是否真的内心宁静快乐?他不也是一位充满渴望的追求者吗?他不也是带着无止境的饥渴不断诉求于神圣的源泉-诸如祭祀、经典与婆罗门的论道吗?】追求宁静快乐,便会失去宁静快乐。动和静总是矛盾的。

【为什么毫无过错的他要每天沐浴一新,试图洗清自己的罪孽呢?难道阿特曼不是存在于他的内心,源泉不是在他的心中流淌吗?】一个在众人看来完美的人,为什么还是要去清洗罪孽?

【什么是冥想?什么是对肉体的弃绝?什么是斋戒和调息?那只不过是逃离自我,只不过是对自我所受苦难的一种短暂的逃避,只不过是针对生命荒谬与痛苦的一副暂时的麻醉剂。】做事是因为想要,是由于欲望。不做事是因为害怕,是由于恐惧。欲望和恐惧都是圣人所不准许的。圣人需要的平静。不奢望什么,不恐惧什么,确实很难做到。舍去了情感,不惧死亡。

【我们是否走在正确的路途上?我们是否在接近智慧?我们是否在趋于救赎?抑或是我们只是原地兜圈?而我们原本的目标却是逃离轮回。】什么是正确的道路?我们现在看的“好”能持续好下去吗?

【而你我也将如他一样老朽却仍在无休止地修行、斋戒与冥想,但我们无缘证得涅槃,无论我们自己还是那位长者都不能。】因为没见过所以有所怀疑。一生苦行,只是为了暂时逃离,却永远无法真正的面对。

【他不在追求本质,不再企图在这现象世界的另一边追求自己的目标。当一个人以孩子般单纯而无所希求的目光去观看,这世界是如此美好。】在一些智者眼里,世界在运动,此刻所见事物不同于下一秒所见事物。正因为不断变化,也就无法发现事物的本质。正因为如此好奇想一看事物的究竟,却一直不得结果。没有得到结果便会一直苦痛。当认识到本质无法探寻,跳出这个苦痛的追求,不如接受这个事实,不去找答案,而是提高个人的感受。感受生活的点点滴滴。

【肉体固然绝非自我,感官的运作、思想或知性亦非自我。而用以推论或由已知思想来编织新鲜思想的机智仍非自我。】什么是自我,这里没有答案,但是否定了三个看似是代表事物。首先,肉体不是自我。如果肉体是自我,追求自我既是追求满足肉体的欲望。如果自我是由个人想象的,那么自我可以塑造成各种形象。如果自我假设推论出来的,那因果关系适合吗?什么是自我呢?

【思维和感官同事美好之物,在这两者背后隐藏这终极的意义,人应同样专心地倾听并习练两者,从中聆听最深处的神秘之音,而不应鄙弃或高估任何一方。】原来自我是个结合体,是肉体思想的结合体。自我即听从内心的声音,饿了吃饭,困了睡觉。不在压抑自己。有想法就去实现,不在畏首畏尾。

【人只应服从自己内心的声音,不屈从于任何外力的驱使,并等待觉醒那一刻的到来,这才是善的和必要的行为,其他的一切均毫无意义。】重视的东西不同,正如实现圣人之路,最后的捷径就是做自己。如果重视的是集体国家家庭,做自己就会与之矛盾

【只要能够思考、等待和斋戒,任何人都可以施魔法,任何人都可以达到自己的目标。】思考即智慧,等待即忍耐,斋戒即无欲。如此三者,便能使人成功。

【大多数的人都像一片片落叶,在空中漂浮、翻滚、颤抖,最终无奈地委顿于地。但是有少数人恰如沿着既定轨道运行的星辰,无常的命运之风吹不到他们,他们的内心有这既定的航程。】目标既是既定航程。每一片树叶为一个人,土地每一块即为一个成就。既然是成就,就会分高低。如果有目标,可以直达目标,忍受途中与轨道的摩擦。如果没目标,可以随机落到任何地方,可能是高,可能是地,都是命运。

【尘俗与怠惰也如此深入了悉达多的灵魂,缓缓地充满其中,使他的灵魂变得沉重而倦怠,沉入了昏睡。但在另一方面,他的感官却变得更为醒觉,它们学会了许多,体验了许多。】追求灵魂,感官便会缺少。追求感官,灵魂就是少。灵魂和感官总是矛盾的,很难同时存在。它们互为制约,互相牵制。但不是一概而论,从生活中追求灵魂,能同时达到要求。

【世人对自己的生活所持的那种重大感,他们深刻的欢乐与忧伤,以及那种永恒推动他们去爱的力量所带给他们的焦虑而甜美的幸福】事情看的太透彻,则就少了一些庄重感。快乐和忧伤也不会存在。幸福感而需要体会生活,才能获得。看的太透彻,就失去了生活的动力。

【我需要体验那么多的愚蠢与罪孽,那么多的谬误与恶心,那么多的幻灭与悲伤】【我需要体味到绝望,我需要坠入精神的无底深渊,我需要陷入自戕的心绪,而后才能体验到神恩,才能再度聆听唵之音声,才能沉入酣睡并面目一新地再度觉醒。】只有经历过痛苦再能明白曾经拥有的价值。

【但是他所体验的绝望与极端的恶心并未将他压倒,那只歌鸟,他自心中清亮的泉源与自性之音并未死寂。】绝望不曾压倒,希望尚存。一切都有机会。

【因而他也必须经历那些可怕的岁月,遭受恶心的折磨,彻底认清尘俗生活的空虚和疯狂,直到他陷入痛苦而绝望的境地。】经历过则会感触,没有经历总是怀疑。如果没有顺利通过,则变成了失败者。

【过去之心不可得,未来之心不可得,万法皆如,俱入眼前。】水是流动的,前后与现在都不一样。可以说,水是随时变化的呢?是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是这样呢?好像是的,只是变化的慢点而已。变是不变的真理。实物是变的,那虚物是否也在变?答案是肯定的。

【和谐,对世界永恒圆满的体悟,莞然微笑,万物的圆融统一。】这是一种最高智慧的表现,保持各自的个性,但是要和谐相处。微笑可以消除敌视,实现统一。

【任何体验如果未达到极致并终归寂灭,都会重新出现,悲哀总会回归】因为好奇而去体验,体验带来喜悦也带来悲哀。只有极致的体验,看破其中的喜悦和悲哀的关系,才不会再次为了喜悦而去体验。悲哀也就不会回来。

【每个人都执著于自己的目标,每个人都为自己的目标所困扰,每个人都在经受痛苦】目标是所需求的,目标也带来的痛苦。但是两者综合感受是值得的。因此一边追求目标的喜悦,一边承受痛苦。

【当一个人有所追寻,悉达多道,他只会看到他所追寻之物。他之所以无所发现、无所获得是因为他之专注于他所追寻之物,因为他执迷于自己的目标。追寻意味着有了目标,而寻见则意味着自由、包容,摒弃一切目标。】总以为,目标就在前面,朝这目标的方向就可以了。就像是跑步,只要往前跑就可以达到目标。如果以跑步为例,还需要理解气温,饮食,风向等多方面的目标。将所有的目标都应用到跑步中,则跑步这个目标更容易实现。

【智慧无法言传。】智慧是需要自己去感悟,不经过感悟而是通过言传得到的,只能说是知识。

【每一真理的反面也同样真实。比如说,只有片面的真理才能形诸于言辞。事实上,以语言表达或思维的一切都只能是片面的,只是半个真理而已,它们都缺乏完备、圆融与统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我认为一切的存在皆为至善-无论是死与生,无论罪孽与虔诚,无论智慧或是蠢行,一切解释必然,一切只需我的欣然赞同,一切只需我的理解与爱心,因而万物于我皆为圆满,世上无物可侵害与我。我通过我的灵魂与肉体得知,我之坠落乃为必需,我必然经历贪欲,我必然去追逐财富,体验恶心,陷于绝望的深渊,并由此学会抵御它们。学会热爱这个世界,不再以某种欲愿与臆想出来的世界、某种虚构的完善的幻想来与之比拟,学会接受这个世界的本来面目,热爱它,以归属它而心存欣喜。】世界是想象的,只要我愿意,一切都可以是善的。不必把某些事想成恶的,经历过,产生抗体,自己则占了主动。

   ~~~~~~~~太长不看~~~~~~~~~

简版:《悉达多》被很多人推荐,之所以推荐是因为觉得这本书不错。有什么不错的,这不就是普通人的一生吗?既是书中说的是真理,你会去效仿吗?

~~~~~~~~~~声明~~~~~~~~~~

欢迎交流思想。

谢谢您的包容。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