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书:父母的格局

2018-12-14  本文已影响0人  严听的自律日记

      儿时有一个朋友,初中毕业没有继续读高中,从中专毕业以后成了区政府机关干部,那时年轻,看着其他人升学考试,读高中本科研究生,我们一路读下去,她生父母的气,认为没有帮她考虑好前途,一直不肯认同父母的安排。乃至后来恋爱结婚只考虑自己的喜好,不愿将父母的意见视为重要因素。

      还有一个朋友父母都在高校,从小到大母亲将她的发展规划得很好,国内在北京读本科,英国读硕士研究生, 她也特别争气,指哪里打哪里,钢琴网球游泳篮球,样样精通,直到即将拿到绿卡的那年,母亲生病了,她必须回国照顾,这一回来陪伴母亲度过最艰难的时光,她也没能再走。留在了三线城市,过着和母亲当年一样的生活。

      我身边的朋友们,有的父母下岗,有的是政府官员,有企业家,也有普通老师,还有本份的农民,小城市市民。高校老师见得最多,他们的孩子也发展得各式各样,一句话说,就是不到四十年的时间,生活的变化太大。

      英国那个著名的实验每隔七年重访的三个阶层的孩子,从七岁一直到五十六岁,各阶层的孩子基本会在他们自己出身的阶层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阶层的流动基本固化。

      反观我身边的朋友,过得好的还是政府官员和企业家的子女,他们从小严格自律,也看得清楚社会的真相,清晰自己想要的生活,根据自己的选择,而今作为父母,他们最关注孩子的学习力,规划一条发展孩子综合素质的路径,他们社会地位不见得上升,财富肯定是在极速增长的。

      身边还有很多突破阶层的朋友,通过学位晋升,从小家庭的艰辛,让她们知道要靠自己努力争取才能有更好的发展,这些人大多事业顺利,大多都来到了教师公务员队伍中。

      最让人看不清的是四十年前工薪阶层的孩子,从小知道要好好学习,从小衣食无忧,没见过更好的生活,也没亲身吃苦的经历。也看书,知道不同世界的轮廓,却没见过什么人,没经历过什么事,不知道如何突破屏障。

      有的孩子得到父母的真传,知道苦要老老实实的吃,一气把名校读出来。

      有的孩子父母认为在哪里发展很重要,潜心规划领域,这些人大多去了金融或者软件或者建筑领域,果然风生水起。

    有的孩子则没有吃苦的自觉,不知道如何勤奋,书也不是不读,读到一半家人满意之后就停下来。他们其实就是我本人,基本无法超越父辈的生活状态。

      也有很淘气的,早早去混,有的一事无成有碗饭吃而已,有的打架斗殴吸毒早早断送一切,极少数的发了财,又是另一番景象。

      父母管还是不管,很要紧。看得清楚别人看不清自己,没有任何人可以活在云端,我们都是自己经历的生活所塑造的角色。

    作为朋友圈里的鸡汤达人,我意识到自己向往的东西和缺少的东西就是格局,有了一张格局的地图,才能吃透生活的苦,因为你知道你要去哪里,建筑一座何样的房子,才知道自己现在该精进修行哪种技能,是该要沉心还是要去四处奔走,该跳脱还是该投入。

    只能继续读书,行路,识人,争取看到多一点的世界,作他人父母时格局不要那么扁平,不要跑偏。

      这一年工作,虽和自己原来的计划南辕北辙,但毕竟每天都在经历一些不同的挑战,比起过去的安逸舒适,又是一种自觉的选择吃苦,为着某种意义的不沉沦。甚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