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的四个层次
旅行可分成四个层次:
1.随大流型
比如,我老爸老妈,谈不上喜欢旅行。退休前,除了出差时顺便旅个游外,自己花钱去玩是不可想象的。
09年,我带他们在上海、苏州、杭州和南京玩了一圈后,他们开启了跟团游。
跟的都是廉价团,用最少的钱,去最多的地方。每天早出晚归,吃着最简单的食物,住着简陋的旅馆,老爸老妈都不在意,竟走遍了中国大部分地方。
去什么地方不重要,重要的是走出去,到知名风景区打个卡,表示自己来过了。他们的标准动作是在每一个标有景点名字的地方照个合影。
老妈的视角有些独特,风景对她没啥不一样,旅行回来,关于风景,她说不出来什么,却对同行的人的职业、家庭、爱好等如数家珍。敢情老妈旅的不是行,而是社交。
他们的口头禅是,人老了,再不赶紧走,就走不动了。
去过很多地方后,让他们感觉自己没有白活,发发朋友圈还能赢得同龄人的羡慕。
青海湖秋一些朋友和同事,跟团的档次比我老爸老妈倒是高不少,有品质团、豪华团,但不论国内、国外都要跟团。美其名曰,懒得做攻略,怕麻烦。他们收入不低,也舍得在旅行上消费,出国游买起奢侈品来一掷千金。
但本质上,他们和我老爸老妈没什么不同,都不是真正的旅行爱好者。只是觉得不出去走走就亏了,亲朋好友都在旅行,咱为什么不去啊?他们对人文风情没什么兴趣,对买买买兴趣却特大。
他们有的最喜欢说一句话,“只要人好玩,到哪里都一样”。
2.到此一游型
他们对旅行有兴趣,有的喜欢跟团,尤其是去国外,理由是语言不通。
其实,但凡出国旅行过的人都知道,旅行能用到多少外语呢?基本的衣食住行,几十个单词就能搞定。
有的从不跟团,国内国外都是自由行。路线严格按攻略走,网红景点、网红餐厅、网红小吃必去打卡。拍的风景照和别人的没啥不同,甚至都是一个角度拍的。
但只要对旅行真正感兴趣,走出去总会有些收获。听听导游的讲解或参观博物馆,并能提前做功课,怎么也能增长些见闻。
巴厘岛阿亚拉酒店但严格打卡的旅行,缺乏弹性,即使是自由行,也少了几分意外的乐趣。
3.随心所欲型
以前的我,也属于到此一游型。虽不跟团,但旅行也基本是按照攻略来进行。网红景点打卡,去吃网红餐厅。因为一年只有10天年假,总想以最短的时间,去最多的地方。每天早出晚归,玩得精疲力尽才回酒店休息。
在A景点玩时,就惦记着B景点,生怕在一个地方呆久了,后面的旅程来不及完成。
行色匆匆,不能完全放松自我。
每次回来,都会遗憾那些错过的地方。
后来,我开始了反思。世界上的美景是看不完的,美食是吃不完的,活动也不可能都去参加。不如,放慢脚步,就挑自己喜欢的,慢慢享受好了。
错过了就错过了,这次错过了,还能给自己下次再去留些念想。
放慢脚步后,我才真正体会到旅行之乐。攻略依然要做,但不再严格执行。喜欢的地方就多呆一会,酒店沙滩椅上也可以躺1-2天,看看书,游游泳,吃吃美食,做个SPA,放弃很多所谓的网红,才能有更多的时间享受自己喜欢的东西。
斐济海滩旅行开始变得从容的标志是,没有了“必须”二字,没有必须要去的地方,没有必须拍照打卡的景点,没有必须要吃的美食,也没有必须要住的酒店,从五星、六星到民宿小旅馆都能接受。
还得放下成见,大胆去和当地人搭讪、聊天,语言不通又怎样呢,不是另有一种乐趣吗?
放下对稀奇古怪食物的抵触,勇敢去尝试,才能修炼出吃遍全世界的国际胃。
4.深入融合型
达到随心所欲型这一层次的人,才真正懂得了旅行的乐趣,也能从旅行中收获更多。
但随心所欲型依然不是我心中的最高层次,尽管他们懂得了取舍,也能放慢节奏,但毕竟时间有限,只能匆匆一瞥,难以融入本地人的生活。
只有旅居全球,心态又Open的人,才能做到。
我有个客户,印度长大,在美国工作了4年,又在英国工作了5年,现在移民新加坡,时不时回印度。和他交谈是一件很愉悦的事,他懂得每个地方的好,不论是环境,还是食物,还是人。他的心态极其Open,无所不谈。即便是第一次和我们吃火锅,被辣得满头是汗,依然Enjoy。
这样的人,不狭隘,能享受多元文化,超越了单一国家公民的定位,精神层面上已属于世界公民,在全世界都能生存。
以我周围来看,约60%的人的旅行在第一层次,别人去过的地方,我也得去。至于是不是真的喜欢,并不重要。
30%的人在第二层次,喜欢旅行,但行色匆匆,难以真正放松。心态也不够开放,到哪都要吃中餐,也基本不和当地人交流。
要达到第三层次,必须是自由行,因为跟团者没有时间的自由和选择的自由。
还得是长期旅行的人,喜欢思考,在某一个点,突然就醒悟了,旅行开始了蜕变。
少于10%的人能达到这个层次。
第四层次的人,除了我那个印度客户,因为机缘巧合能达到,身边没有其他的典型。
咱虽不能至,却也不胜心向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