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时尝一些苦,栽种绝处的花

我很喜欢这一句话“开始时尝一些苦,栽种绝处的花”,所有的辛苦与磨难都是以后幸福花的铺垫,所以为了自己变得更好,我也会不断努力!
周一晚上七点,有幸听了周老师关于小学语文目标制定的授课,深有感触,尤其是当周老师说到“同课异构”这个词时,我更是觉得熟悉,因为我们学校也在进行这样的一件事,也许不同老师上同一堂课,同时其他老师还要去听,最终再评课,这个过程很辛苦,但最终收获一定大于付出。

周老师周一的课程围绕三个点:
(一)课程目标与年段目标了然于心
在没有听周老师授课之前,我也没有把课程目标与年段目标放在心里。我是一名新老师,所以有些时候思想依旧很狭隘,不知道有时候要把握整体,把握全局。原来了解课程目标与年段目标也是一个重点,从低年级到中年级,再到高年级,这样一个过程是呈螺旋式上升的,我们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把握每个年级段的特点,了解其特点,才能更好的把握教学目标。
(二)制定有效教学目标的策略
周老师带我们重新认识了语文书,原来语文书里有那么多的知识。
1,单元导语,部编版三年级的每单元都有单元导语,当我们上课之前去看单元导语,有利于我们去把握整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比如说:我们三年级下册的第四单元的单元导语里有一句话: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这一句话的理解对我有很大帮助,于是我在这一单元十分注重让孩子寻找关键句,引导孩子们认识关键句。
2,语文园地,我对语文园地的理解就是对这一个单元内容的复习与巩固,如我们三年级下册的第四单元园地里的交流平台就是巩固孩子们对关键句的理解。
3,课后习题,课后习题是对这一课的巩固,关注课后习题也有利于我们对教学目标的制定。
4,文本特点,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要求,我们也要学会从文本来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三)同课异构构出精彩与理性
周老师以《去年的树》为例,和线上的老师做了互动,在互动途中,各位老师都各抒己见,这一过程也让我看到了同课异构的魅力。
课上周老师留了一个作业,让我们根据一篇课文,分级段制定教学目标。我选择了《陶罐与铁罐》,因为这是我们班孩子上的最有兴趣的一课,所以我选择了这一课。

低段:
(1)认识“陶,罐”等10个生字,会写“尘,代,价”三个生字
(2)借助课文中的插图来朗读,观察并体会陶罐和铁罐之间的语气,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
(3)认识课文中的常见标点符号?
(4)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5)大致复述故事内容,明白要看到每个人的长处与短处
中段:
(1)认识“陶,罐”等10个生字,会写“骄,傲”等10个字,会写“国王,骄傲”等15个词语
(2)结合课文相关语句,了解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特点,分角色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能说出陶罐和铁罐的故事,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
(4)能说出“阅读链接”中的北风和铁罐的相似之处
高段:
(1)识字写字
(2)用一定的速度默读课文,能用俏皮语言概括故事内容,并懂得做人要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道理
(3)自学朗读课文,用词语概括陶罐和铁罐的性格特点,并用角色扮演朗读
(4)找出和铁罐相同性格的人物,在班上做一次交流
(5)理解课文的同时,体会说话语言在不同位置的用法。
人生总是先苦后甜,不断的学习是为了以后更好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