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

读书笔记:一点杂谈

2020-07-24  本文已影响0人  一花1379

王小波曾讲过一个故事,智者死于野蛮人烧烤,连最后一句俏皮话,人家都无法理解。

宿命,有时候看起来是非常矛盾的。

它不是说传播智慧要看对象才是真正的智者,这是中国人才有的思维,实际是一种意淫。

它主要是说一种亘古存在的情感,绝望。

我举个例子来说明:鲁迅如果早知道这个故事,他或许就不会说出自己看了砍头的录像后放弃学医,想通过笔锋在思想上唤醒沉睡的中国人。

因为现实的,客观的情况是,人类不可能千篇一律。生物是多样的,人类也是。

而做为智者,又不可能进行严格筛选,因为人类还有情感。

没有一个伟人可以忽略人类的痛苦。

赫克托尔死在家门口,而且,死于无耻的报复。阿喀琉斯明知进城会死,还要进去——他去死并不想做成什么事,因为知道可以做成的事没有他也可以,想做的做不成。但还是进城了。

在中国不承认宿命。都认为存在即有用,发挥有用,牺牲了存在本身。

我这样想,如果岳飞不是死于冤屈,诬陷,莫须有,而是死于宿命——我是说这不是岳飞死得不对,而是说拿岳飞的死做文章的人水平不到。

如果岳飞死于宿命,就不这么简单了。

中国文化,连死也要有用,叫“死得其所”。

但这并不客观。或者不是“客观”可以形容,另有别的词。

你看欧洲二战,任何人成了俘虏,他不想死,他成俘虏,他的战争使命就终止,他要想尽办法求生。

当然有人会在有机会的情况下,选择让多数人得生存。

但那大多也是一种冒险状态,很少有人会直接以放弃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去拯救别人。

他们不会说自己的死有什么意义,在他们看来那只是死。更不会说死后化成厉鬼继续革命。

我是想说,岳飞,荆轲,刑天……等等,中国文化是有过许多机会的,但都没有人走这条路,没有人发掘“宿命”,所以“悲剧”长不出来。

这也不是说中国文化不好——就是走的路子不同。

智者的出现,他们所以伟大,是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

我们没有悲剧,不也生存下来了吗?

只不过有些细节显得不怎么够味。比如吃苦有用——好吧,吃苦有用是伦理问题,你不能真正去证明他的对错,但换个角度,你可以说它好不好。

吃苦有用,那吃苦的都是什么人?

吃苦这么有用,为什么不是人人都在吃苦?

就算说,吃点苦也不是不好,那需不需要把“吃苦”神圣化?

神圣化就像这样,一个人两手插腰看着一个满头大汗嘴角带血的人干活,边看边说,吃苦耐劳,那是高尚的品格!

要他吃苦,还要他把吃苦看得比他爹还重要

这就不单是伦理的问题了。

一直以来,我虽然知道自己懒,但我也一直知道自己手脚也灵活,力气也不小——我干活是把好手——我为此沾沾自喜,认为自己还不是无可救药。

但现在我对这情况有了新的看法。

人有生存的本能,有许多本能:吃苦是其中一种,趋利避害也是。

我可以干活,只不过是生存基本的能力,不值得自喜,不值得赞扬。

人还可以找到别的方式生存,所以有些人不吃苦。

刘慈欣在《三体》里写道宇宙法则:生存是第一需要。

这些虽然都是常识,但也是思想的起点。你看在我们身边有太多有趣的话,比如“饿死事小”。

还有很多人站出来说,“饿死事小”乃是我中华民族伟大品质,乃我传统文化之精髓所在。

怎么?我们中国人,就这么该死?而且还要“饿死”。

关于宿命,一些人认为这是一种崇高的体现。至于有什么用,没注意到对此展开过哪种正式的讨论。

但承认宿命在艺术上的价值,是普遍达成的共识。

它具体如何影响人类的思想和情感,我看还有很多没说清。

我想你可能曾经听到过有一些人大谈老子是中国唯一的哲学家。

就是因为老子提出“无用”。

老子想要从“无用”中找真理,找着找着还是回去了,说:无用之用,是为大用。原来到底还是要“用”。

老子是挥一挥衣袖而去,留下来一本让人可以无限误解的书(依据木心的说法)。

所以许多人就认为,老子是真牛。

因为他出关,可以认为他是绝望的。

他知道别人会误解他,但还是留下五千字。

我看过有人讲,老子本来不留一物,是守关的兵士非要他留。假设这是真的,那应该让这个兵士来做道教的创始人才对。

因为道教不是老子,道教是对老子的误解。

从一个错误的结论开始,可以推出无数可能。

这句话大概是罗素说的,再有人比他先说,我就不知道了。

人生而自由,但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这一句是卢梭讲的。

我看来,卢梭这句话可以避免,罗素那句不能避免。

人生而自由,但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认为人是从一个个枷锁中穿行,走出这个枷锁,不过是走到另一个枷锁中。

烦恼永远都在。

自由却不必争取,因为本来就有。这意味着人可以放下枷锁——自由通过放下枷锁来获得。

但误解不能避免。

为什么不能避免?因为生物多样性。

一种思想统治全人类,是法西斯独裁。已经实践很多次,证明不可能成功。

最近我看到说,“理想国”、“乌托邦”也属这类,人当然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但误解依然会在。

毫无疑问,罗素这句,更接近事实。

也不能说他讲的绝对正确,因为有误解存在。

这两个哲学家的思想,可以举两个最直接的栗子来说明:

卢梭讲的,就像吃饭一样,吃饭这个问题,一个人就能完成,你爱吃不吃,爱什么时候吃,吃什么,你可以自己决定,别人不能干涉,也不需要别人干涉。如果他愿意,吃饭是他自己的事。如果他愿意,他可以放下枷锁,选择自由。

误解却不一样——误解像做爱。必须有另一个主体才能完成。一个人干不称其为“做爱”,一个人也产生不了误解。

非要一个人干,就需要“意淫”。

这就是误解。

你就可以了解它为什么一定会存在。

因为不是每个人都能如愿找到另一个人来做爱,所以“意淫”不可避免。和误解一摸一样。

李敖说过:台湾总是意淫大陆。

就是这个意思。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