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生很长,何必惊慌

2016-12-25  本文已影响0人  韦姐姐私房茶

     

     我是一个有选择困难综合症的人,在口袋里永远会有一枚硬币,当遇到需要选择的时候我就会求助于它。自己一个人时就会郑重的把硬币放在桌面上,让它旋转而后找个相对的时机轻轻一扑,掀开一看,便能决定下来。可只当有第二个人在场,我都会变得很小心,没有太多的仪式了,只是事先默认好规则,再从口袋往外一拿,看到正反面便定下心来了。也许有些不可思议,我浑浑噩噩的过到30岁,很多人生抉择都是靠一枚枚小小的硬币来实现的,可事实却是如此简单。

       用这个简单粗暴的方式来解决选择性难题,也不是先天的,我的先天是喜欢怀疑和分析的,这可能也和选择困难综合症有关系,不过,以前遇到需要选择的时候,会做很多分析,把好坏都详细列出来,再三权衡利弊,结果却依然是决定不下来,然而这个倒是让我养成了一个好习惯,列清单!精于此道的我,做啥事儿都喜欢列清单,去超市前,做年夜饭前,出去旅行前等等。最让人起鸡皮疙瘩的是看完一本什么书,书名记不得了,只记得很清楚的是书的主旨,把每一天都当成生命的最后一天过,教我们该如何争分夺秒的生活,第一步就是列一张长长的生命未完成清单,接着每天都上紧发条开足马力冲冲冲,这样你才能出人头地,名扬天下,于是我也列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生命清单,那份清单早已经不知道丢在哪里了。

      在我刚进入职场的时候,很流行这个言论,如果你不日将去,你该如何过你仅剩的日子。虽然催人奋进,但如此焦人的伪命题让所有人每天都在百米的起跑线上都磨拳擦掌惴惴不安,速成宝典,成功窍门,就算是牙牙学语的孩子也不能放过,各种早教益智班都被挤得满满当当的。直到被压得喘不过气来还无济于事时,才认真的开始考虑,快,到底是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急,是不是真的是珍爱生命的处世态度?

        我有个书法老师姓许,很儒雅的一位老先生,善小楷,在书法界也颇有名气。老师4年前辞去了陶瓷美院的客座教授,去国美的研修班学习国画,一切从零开始。我问老师为什么,他说,书画本就不能分家,以前是没时间学习,现在正好可以。我跟老师说,您要是想给作品配画,找个画画的人就行了,自己想学好得多久啊?老师复我,不急!

        几年过去了,老师在国画专业上已经小有收获,虽不是科班出生,但因为对笔墨技巧了然于胸,所以精进的很快。我是眼见着老师怎样用小火煲成靓汤的,就是 慢慢来!

         于丹有本书《趣品人生》有个章节,写的是 静,也是一种生产力。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小木匠如何在杂乱的木屑里找到师傅的手表,办法很简单,就是等环境安静后仔细听手表走动的声音,顺着滴嗒声找就对了。我觉得人很多时候也是如此,需要在纷繁复杂的环境里安静下来,仔细聆听内心的声音,顺着自己的心慢慢走,看着是慢,但有可能这才是最快的途径。

       新近认识一姐姐,40开外,有家庭有事业,有车有房还有钱,在外人眼里也算是美满人生了。可这姐姐却总是唉声叹气,叹息青春逝去,生活了无生趣,我也不知道结症在哪里,但我看到了生活的另一面,即使早早活到我认为还不错的样子,依旧没有达到我想象那样的幸福状态。我劝她能不能静下来。认真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真实面对,重新开始生活。她说,这么大年纪了,很多事情没有说的那么容易。我跟她说,现在的人均寿命是79,你离活及格都还有30年,有什么不可以从零开始,她貌似觉得很有道理的点点头,然后告诉我,我还年轻,到时候就知道了。

      其实,我大概知道她的所指,女人,最怕的无非是年老色衰,以前我也总会有对着镜子啧叹的时候,可是为什么总要对无法改变的客观规律耿耿于怀,女人对皮囊下心灵的呵护是不是更为重要,且更为实际一些。我觉得每个女人的心都是一颗长生花的种子,不同年龄能开出不同美丽的花,20岁是青春,30岁是韵味,40岁是智慧,50岁是坦然,60岁是多姿,70岁时再多浇浇水,80岁的时候依旧能开出绚丽的花朵。这些花期都是应季而开,急不来。

余生很长,何必惊慌,还是静等花期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