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释道传统文化国学与传统文化

读庄漫笔——逍遥游(二二)

2019-06-26  本文已影响1人  悟庄

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接着许由打了个比方,把自己比作很小的鸟和鼠。小鸟生活在森林当中,要筑造一个居巢,只需要一根树枝那么大的空间就够了。一只老鼠跑去河边喝水,它的体量也不过是那么大,并不能喝下再多的水。

“归休乎君”是告诉尧,你还是快些请回吧!你的天下对于我来说,完全没有用处。末后一句又用了个比喻,是说自己不肯“越俎代庖”,去取代尧的位置。

许由不爱慕虚名,但也没有什么实际的作为,只是一个恪守名节的隐士罢了。憨山大师对许由的评价是:“许由虽能忘名,而未能忘己,如鹪鹩之一枝,偃鼠之满腹,皆取足一己之意,正似列子御风而未能忘形。”前面我们提到列子,和许由一样,他们两个都只是自我陶醉,不管是玩弄神通自娱自乐,还是抱守贞节孤芳自赏,都仅仅只是保全自己而已。他们不关心任何事务,这不叫做真正的无为。

尧和许由都没有达到圣人的境界,真正的圣人是无我的,因而也就不会居功求名。既然连“实”都不在意,又何必辛苦地去维护一个“名”?这里我们需要辨明,“无功”与“无名”存在积极和消极两种理解。圣人的的确确是无名亦无功,他只是出于自然地去帮助众生,所谓的“帮助”不是对众生施加什么,而是让天下的人、物自生自化,各得其所、各尽其用。圣人只是启发众生认识自身的觉性,使人自己醒悟。所以佛说,他没有度众生。众生凭借修行的工夫,转迷为悟、转凡成圣,这可以说是圣人的功德,但这样的功是无形无迹的。另一种消极的“无功”,则是不思进取的人所用的借口。

今天有许多学佛的人,没有真正领会佛教的精神,仅仅是把学佛当成一种精神的寄托。身居寺院庵堂,有意避开世俗,不肯回到社会之中,害怕受到染污。这只能说是自己的修为尚浅,定的工夫还未到深厚。圣人能够知时随势,懂得“用行舍藏”,这个“藏”不是彻底抛却万事,而是以退为进的智慧。大乘佛法以行菩萨道为事业,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应该是每个学佛人的动力,菩萨的六度万行在中国有极为深远的影响。近现代历史上出现的一大批知识分子,都普遍受到了大乘佛教的熏染,用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为社会、为众生奉献牺牲,在这个末法时代,佛教更要荷担起拯救世道人心的使命,如此方才不负如来出兴于世的本愿悲心。

这一段文字,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