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有意思我也爱写小说春秋往事

春秋往事87 召陵之盟(下)

2019-06-08  本文已影响0人  为仁由己zj

摸清了联军的来意。现在,该楚国人做出选择了:打还是不打。

这是一个值得令人深思的问题。

为此,楚国君臣立即召开了紧急战备会议。

虽然现在自己是主场作战,也不畏惧所谓的八国联军,但是真要是打起来,一方面自己并没有必胜的把握,如果能赢,估计也是敌死一千,自伤八百,惨胜而已。另一方面,万一要是输了,接下来的问题可就大了。

因此,不管是输是赢,都会伤及楚国的元气,从而削弱自己在南边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不利于自己的长远发展。

如果选择不打,那就必须答应向周天子进贡。只有这样,联军才会失去继续进军的理由。

不过向周天子进贡,理论上讲也属正常,并不是件特别丢脸的事。而且有时偶尔借借周天子的名义,举举他的大旗,别有一番效果。

经过讨论,最后大家一致决定:两权相害取其轻,能伸能屈方为大丈夫,暂时答应他们的要求,不打这一仗。

春秋往事87 召陵之盟(下)

于是,楚成王派大夫屈完再次前往联军营地谈判,见机行事,全权处理此事。

得知屈完将再次来谈判,联军停止了进军,在径地(在今河南郾城南)驻扎下来,等待屈完。

其实对于联军而言,打或不打不是关键,关键在于能让楚霸王低头服软,如果楚国同意向周天子进贡,基本也算达到目的了。

或许有人会说,为什么不不直接质问楚国恃强凌弱,吞并小国呢?这些都是事实,他辩无可辩。

可是这些事,你齐国没干过?还是你郑国没干过?大家半斤对八两,差不多。

如果说你们中原诸国这么做有理由,楚国人也可以随便找个理由搪塞过去。

事实上,奉天子以令不臣已经是最好的理由了。

现在,就看楚国人的选择了。

屈完到达联军阵营之后,一番观察,认为形势确实如大家分析的那样,不打更有利于楚国,便向齐桓公表示楚国同意向周天子进贡。

兵不血刃就让小霸王屈服了。对此,齐桓公很满意。

为了表示对回复的认可,联军后撤到召陵(在今河南郾城东)驻扎。火星撞地球的事故终算幸免了。

八国之师,精锐尽出,连伐两国,却没有用武之地。

齐桓公又不免稍有遗憾。

对了,为什么不让楚国使者看看我们联军强大的阵容呢?让他见识见识我们的厉害,吓吓楚国人,省得以后又不老实。

于是,齐桓公大摆龙门阵,邀请屈完和他一起同乘一车,观摩演习。

车上,齐桓公对屈完说:诸侯们这样做,哪里是为了我啊,他们这是继承我先君的友好精神啊!贵国也应该和我们友好啊,怎么样?

屈完回答:您为我国求福,希望能接受我楚君为盟友,这原本就是我楚君的最大愿望。”

齐桓公又洋洋得意地说:用这样的军队去打仗,谁能抵挡得住?用这样的军队去攻城,什么城池不能攻下?

屈完一听,这不是赤裸裸地恐吓吗?

不过,他没动声色,和上次那位楚使一样,不卑不亢地回答:如果您用德义来安定诸侯,谁敢不服?如果用武力,那我们楚国将以方城山(在今河南叶县南边)为城墙,以汉水为护城河,您的部队虽多,恐怕也未必有用。

屈完以德不以兵说辞,让齐桓公不软不硬地碰了个钉子。不过,齐桓公倒也没有生气,相反,他很佩服屈完沉着冷静、随机应变的能力。

随后,双方在召陵签订了盟约。

就这样,一场轰轰烈烈地伐楚行动就此落下了帷幕。

原本以为双方相见的场面一定是血肉横飞、大打出手。

没想到画风一转,武斗变成了文斗。

双方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唇枪舌剑,斗智斗勇,紧张和精彩程度丝毫不亚于真正的刀光剑影。

最终,楚国稍作让步,大家各得其所,皆大喜欢的收场。

楚国虽然低了头,服了软,但是他们的实力并没有受到任何损伤。所以很快,他们又开始不老实起来。

因此,也有不少人诟病齐桓公伐楚,雷声大雨点小,作秀成份太多,留下了后患。

可是,齐桓公率领诸侯伐楚,扛得是正义的大旗,目的是让他们尊王服软。楚国作为一个南方大国,齐桓公不想,也不能消灭楚国。

既然楚国最后尊王服软,联军不战而胜。如此结果,还要苛责吗?

孙子曰: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