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被表达的情绪永远不会消失,每天保持清零,成为情绪平和的人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未被表达的情绪永远都不会消失,它们只是被活埋了,有朝一日会以更丑恶的方式爆发冲突。
这段文字是心理学领域非常重要的言论,而且也是不争的事实。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如当头棒喝,如何活出高品质人生,平和自我的情绪是我们每个人面临的人生课题。
认知的差别在于我们的体验和对世界认识的局限性,每个人的认知不同,决定了我们看待事情的角度,方式和结果的不同。
我们大部分的人活在意识层面,正如成长小组里一个小伙伴最初分享的,她之前从来没有想过如何沟通,话都是直接从嗓子眼里冒出来的,不计后果,以为那就是本来的样子,自己永远是对的,错都在别人。
通过三四周的静坐学习,探讨分享,再回头看过往的经历,发现曾经那么坚守的信念是如此不堪一击,想来是个笑话,而自己像个小丑。
我们认为的,应该的,必须的,那些理所应当的正确的东西,都是头脑里固化的认知给到的判断。但这并不是世界本来的样子。
提升认知的本质就是让我们越来越接近事实和真相,而不是我们头脑里所认为的样子。
波斯特所说,其实很多时候人们现在的自己,是因为过去的自己对此时此刻的影响。很多过去未被满足的需要、未被表达的情绪、未被说出口的话语等在被抑制后便形成了固化的未完成事件。
我们积压的未完成事件越多,情绪的压力越大,消耗的能量也就越多,往往需要更多的能量来平衡当下的状态。有时候我们发现同样一句话一件事,人们的反应是大相径庭的,这与每个人的个人经历息息相关。
成长小组的小伙伴有一个困惑,一直热衷学习但没有看到生活上或心态上有何改变,为什么增加了探讨、反馈、练习等,就能学以致用,一切都会有所变化。
在心理学上“说出来”具体神奇的效果,不但能宣泄情绪,让别人理解自己的想法,也能让自己更了解自己,充分体验当时的情感,“说出来”即是表达,表达即是治疗。
面对和我们息息共存的情绪,我们需要像了解自己身体其他部分一样,认真对待,用心呵护,过激的情绪堆积可以致病,而平和的情绪能增加人生的幸福感。
《黄帝内经》中说,“大怒伤肝,大喜伤心,大思伤神,大悲伤胃,大惊伤肾。”
情绪平和,不悲不喜,亦是平衡。那么,怎样及时处理情绪不让它成为未被表达的情绪,保持持续清零状态,成为一个情绪平和的人?
首先,识别自己的情绪。情绪没有好坏,每一个情绪的到来都是我们身体在当下给出的信号,是我们的内在防御机制在进行自我保护。
其次,意识到当下我有怎样的情绪,是什么事情引发我的情绪?我真正的需求是什么?非常重要的是提高自我的觉察力。
当我们的精力被外在各种人,事,念头吸引时,很难保持内心的中正和平和,尤其在我们个人能量很低的时候更容易被情绪困扰。通过观呼吸,静心的方式,让我们的能量回到自己的身上,保持内心清明,不被头脑挂碍时,我们才是觉知的。
当情绪出现的时候,能意识到情绪正在发生,才有可能不被情绪淹没。我的一个小伙伴,在快过年那几天静坐总是定不下来,而且身体反馈很焦虑,让她体会感受当下的念头,因为一想到往年过年回家的那种体验,让她很不舒服,静坐下来那种感觉就加剧,胸闷气短。
当她正视当时的场景,情绪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希望父亲看见她,认可她。那一刻,她看到了自己真实的需求,并意识到一切正常,她开始转而内观自己,努力满足自己的渴求。
很多时候大家会安慰困顿中的人放下,其实能否放下和意志力是否坚强关系不大,与未被表达的情绪能量有关。
佛教中讲的放下是彻底放下后无所畏惧的创造。表达就是这样具有创造性的通道,让情绪经由我们自身的能量而循环释放,然后又回到中心。
往往在我们无意识而为之时,通常会选择压抑忍受,自我攻击,然后息事宁人,这无疑是自我伤害最大的应对方式。
有时候会直接任情绪肆虐爆发,这样只会引发后续更多的未完成事件。还有一种是转移,将不良情绪发泄到其他人身上,这些方式都会影响我们和其他人的关系。
最后,花时间满足自己的渴求。当我们用心观照内在,意识到引发我们情绪的事件和相关的人,我们可以慢慢归类总结,其实真正能触发你情绪开关的,就那么几件事,几个人。
当你看到你深层次的需求来自于对别人的期待,父母的认可,自己对自己的接纳时,这时候我们需要敞开自己,创造机会去表达自己的需求,让内心得到满足。
用心和你的重要他人搞好关系,关系好直接的效果就是大事化了。当你和家人,夫妻,孩子,朋友之间发生了争执,产生了不愉快的情绪,不管谁对谁错,第一时间进行和解。
对自己不满引发内疚自责时,看到自己的优势,努力与自己和解,每天让自己感觉好是我们爱自己的最好方式。
情绪不隔夜,第一时间进行和解,每天保持清零状态,不困于心,不乱于情,不念过往,不畏将来,如此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