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文库国学与传统文化历史

【酱香通鉴】窝囊了八九百年,就威风了这么一回——燕国伐齐

2018-02-05  本文已影响28人  衣赐履

衣赐履按:诸葛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今天乐毅出场了。

前314年,燕国发生内乱,太子姬平与时任燕王子之发生争斗,向齐宣王田辟疆求援。齐宣王派军帮助姬平杀掉了子之,然后妄想吞并燕国,受到强烈抵抗,狼狈撤军,抢走了燕国大量金银财宝,种下了两国之间的深仇大恨。

前312年,燕国贵族共同拥戴太子姬平继位,是为燕昭王。燕昭王以被齐国欺诈占领为耻,决定复仇,于是广揽人才。魏国名将乐羊的后人乐毅来到燕国,昭王任命他为副宰相(亚卿),委托以国家大事。

齐国于前286年吞并宋国后,国君齐湣王田地突然发现自己乃是智慧的化身、超人的代表,于是信心爆棚,先是攻击楚国,然后攻击三晋(韩赵魏),甚至扬言要把周天子赶下台,由他来做(表现和被他灭掉的宋康王如此相似)。大臣狐咺(读如选)指责他荒唐,田地把狐咺押解到街市上斩首。大臣陈举规劝他,田地把陈举绑到首都临淄东门处决。

燕昭王姬平,日夜加强战斗训练,擢拔人才,不吝惜给他们官爵财富。前285年,姬平得到齐国天怒人怨的情报,认为时候已到,遂跟乐毅密谋发动一次灭国性的大规模进攻。乐毅说,齐国是霸权的后代,疆土广大,人民众多,以我们燕国的兵力,单独攻击,不易成功。一定要发动战争的话,最好跟赵、楚、魏结盟,共同出兵。姬平于是派乐毅前往赵国,再派其他使节分别出使楚、魏,并通过赵国向秦国承诺分给它相当利益。各国君王对田地的蛮横,早已厌恶不耐,所以巴不得早日行动,阴谋一拍即合。

【谁设计的,乐毅这么难看,呵呵】

衣赐履说:从这里看出,打一场战争,要动员的不只是兵力,还有外交,甚至八杆子打不着的秦国,都得打点。从前312年乐毅任副宰相,到前285年准备攻击齐国,整整准备了二十七年。再想想秦国从孝公开始,到始皇统一六国,一百多年间,发动无数次战争,对人力物力财力都是巨大的考验,不得不凭吊公孙鞅变法为秦国储备的力量是多么强大。

好大齐国,摧枯拉朽

前284年,燕王调动全部兵力,以乐毅为上将军。秦国将领斯离率军队与韩、赵、魏联军也前来会合。乐毅作为五国联军总司令,大举向齐国进攻。齐湣王田地征召全国武装力量抵御,双方在济水(济水是古黄河支流之一,流经河南省及山东省北部,大部分河道今已湮没)西岸大战,齐军大败。乐毅请秦军、韩军先行班师(两国与齐国不接壤,贪不了土地,抢点金银财宝乐呵乐呵),请魏军前往占领宋国旧地,请赵军去收复河间(河北省献县)。乐毅本人率领燕军,由北长驱直入齐国。

燕军将领剧辛说,齐国大,燕国小,依靠各国的帮助我们才打败齐军,应该及时地攻取边境城市充实燕国领土,这才是长久的利益。现在大军过城不攻,一味深入,既无损于齐国又无益于燕国,只能结下深怨,日后必定要后悔。

乐毅说,田地是个昏庸之辈,这家伙就像和贤良人士有仇似的,专门任用各种马屁精,贪虐暴戾,百姓怨愤已极。当下,我们乘胜追击,齐国百姓必然反叛,其内部一乱,齐国并非不可征服。如果我们不抓住这时机,万一田地突然改好了,随便体贴一下臣下,安抚一下百姓,我们就进退维谷了。

衣赐履说:对于形势的判断,谁对谁错,事前很难判断,但事后大多都能有个基本把握,剧辛所说,中规中矩,不能说错了;而乐毅的判断比剧辛高明百倍。然而,大将判断的高下,又要考量君王的政治智慧,从燕国伐齐的过程及结果来看,可惜了燕国终于出了个燕昭王,死得早了一点。就这一点点,很可能影响历史的进程,就如同秦始皇,如果晚死半年,历史可能就完全不一样了。

于是,乐毅挥军深入。燕军穷追猛打,齐国人心崩溃,齐宣王田地出逃。乐毅进入齐都临淄,把齐国的金银财宝和王宫的各种宝物,通通运回燕国。

燕昭王姬平欣喜若狂,亲自到济水以西劳军,颁行奖赏,犒劳将士;封乐毅为昌国君,让他留在齐国进攻其余未克的城市。

齐宣王田地逃到卫国,卫国国君卫嗣君让出自己宫殿给他居住,向他称臣并供给日常用度。田地很有意思,还是摆的齐王的谱儿,人家卫嗣君有涵养,不跟他计较,但卫国的其他人却不尿他,田地呆不下去了,又出奔到邹、鲁国,这两国家干脆就城门紧闭,拒绝其入境。最后,田地跑到莒城(山东省莒县)。

牛逼大王之死

【好演员,《雍正王朝》里的八爷,这台词很合田地的身份,呵呵】​

楚国派大将淖齿率军前来救援齐王,田地任命淖齿为齐国宰相。淖齿也不地道,私下里跟燕国商议,打算瓜分齐国。于是,派人逮捕田地,数说他的罪状,千乘(山东省高青县)、博昌(山东省博兴县)之间,方圆几百里,天降血雨,把人们的衣服都染红了,你知道吗?

田地说,知道。

淖齿说,嬴邑(山东省莱芜市)、博邑(山东省泰安市)之间,大地崩塌,泉水上涌,你知道吗?

田地说,知道。

淖齿说,有人堵着宫门大哭,找时却不见人影,不找时哭声又出来,你知道吗?

田地说,知道。

淖齿说,天降血雨,是上天警告你;地崩泉涌,是大地警告你;人堵着宫门哭,是人心在警告你。天、地、人都警告,而你却不知改悔,不干掉你行吗?!

于是在鼓里(山东省莒县南)把田地处死。

柏杨先生注:田地被淖齿处决,并非大刀一砍,人头落地,而用的是一种残忍的酷刑。淖齿把田地悬挂在屋梁上,活生生地剥皮抽筋。田地在酷刑之下,哀号两天两夜才死。让人不解的是,淖齿跟田地相处的时间很短,不可能有血海深仇。即令利害冲突,当场格毙也就是了,何必下此毒手?只有一个合理解释,就是田地那种牛逼不可一世的态度,扎扎实实把淖齿给惹到啦。

谱儿太大了会死人的!

说来也很搞笑,田地到达鲁国边境时,他要鲁国以天子的礼节侍奉他,鲁国国君必须早晚到厨房察看烹调,站在台阶下面侍候田地用餐,等田地吃完,鲁国国君才能告退,办他自己的事。我倒!这个谱儿是不是摆得有点离谱?

到邹国时,恰恰邹国国君逝世,田地要以天子的身份吊丧,新任国君要背向棺木,站在西面台阶上,向北哀哭。田地却坐在北面祭坛那里,一面接受新任国君的哭,一面举手表示慰问。后来,邹国人实在受不了了,对田地怒吼了一个字:滚!

燕军长驱直入,齐国大小城市望风崩溃。乐毅整肃军纪,禁止劫掠,寻访齐国的隐士高人,致以荣誉礼待。减免人民赋税,革除苛刻法令,务求宽厚,齐人一片歌颂。乐毅于是兵分四路,高歌猛进。乐毅把统帅部设在临淄,亲自祭祀齐桓公和管仲。表彰齐国的贤良人才,齐国人接受燕国所封君号、领取俸禄的有二十余人,被封爵的有一百多人。六个月之内,燕军占领齐国七十个城市,一律改为燕国郡县。

燕军势如破竹,一路凯歌,齐国全国只剩即墨和莒城还在坚守。乐毅包围这两座城,一年多未能攻克,便下令解围,退至距城九里处扎营,下令说,城中的百姓出来不要抓捕,生活困难的,还要赈济,让他们各操旧业,并安抚逃亡过来的难民。

这样,又过了三年多,已经到了前279年了,两座城还是没有攻下。有人在燕昭王面前打小报告说,乐毅智谋过人,进攻齐国,一口气攻克七十余城。现在只剩两座城,不是他的兵力不能攻下,之所以三年不攻,就是他想倚仗兵威来收服齐国人心,自己好南面称王而已。如今齐国人心已服,他之所以还不行动,是因为妻子、儿子在燕国。况且齐国美女天下无双,乐毅早晚将忘记妻子。希望大王早些防备!

燕昭王听罢下令设置盛大酒宴,拉出打小报告的人斥责道,先王倡导全国礼待贤明人才,并不是为了多得土地留给子孙。他不幸遇到继承人缺少德行,不能完成大业,使国内人民怨愤不从,无道的齐国趁着我们国家动乱得以残害先王。我即位以后,对此痛心疾首,才广泛延请群臣,对外招揽宾客,以求报仇。谁能使我成功,我愿意和他分享燕国大权。现在乐毅先生为我大破齐国,毁掉齐国宗庙,报却了旧仇,齐国本来就应归乐先生所有,不是燕国该得到的。乐毅先生如果能拥有齐国,与燕国成为平等国家,结为友好的邻邦,抵御各国的来犯,这正是燕国的福气、我的心愿啊!你怎么敢说这种话呢!

接着高声道,来人,把这个孙子拉出去砍了。

又赏赐乐毅妻子以王后服饰,赏赐他的儿子以王子服饰,配备君王车驾乘马,用一百辆战车保护,派宰相亲自送母子们到齐国,封乐毅当齐国国王。乐毅心情就复杂了,既惶恐,又感激,一再拜谢,发誓至死效忠燕昭王。从此齐国人敬佩乐毅的忠义,各国敬畏他的信誉,诽谤也就不攻自破了。

衣赐履说:读到此处,不得不佩服燕昭王姬平,连出几手漂亮牌,杀诽谤者,送乐毅妻、子到齐国,封乐毅为齐王,这几手牌一出,乐毅想不忠心都不行,必须誓死孝忠燕王。有人可能会说,那乐毅真当了齐王怎么办?靠!可能吗?春秋战国时期,所有的国王们都是世袭,包括田齐取代姜齐,虽然田齐也是贵族出身,取代姜齐用了四五代人上百年的时间才办到。乐毅什么出身?本来好端端的一个大夫,一旦称王,连自己的手下都可能立即背叛他。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时代即将来临,秦末的王多了去了,连陈胜这样的泥腿子,也能振臂一呼,叫声,王侯将相,宁有种呼?但是,春秋战国时,不行,呵呵。

然而,不久之后燕昭王逝世,儿子姬乐资继位,是为燕惠王。惠王从当太子时,就与乐毅有矛盾。齐国的田单听说后,便派人去燕国用反间计,到处散布说,齐王已经死了,齐国仅有两座城未被攻克。乐毅与燕国新王有矛盾,害怕加祸不敢回国,他现在以攻打齐国为名,实际想率领军队在齐国称王。齐国人没有归附,所以他暂缓进攻即墨,等待时机,要举大事。齐国人所怕的,是燕王派别的大将来,那样即墨城就完蛋了。

【一朝天子一朝臣,虽然可惜了点,但符合历史规律】

燕惠王本来就对乐毅心有疑虑,听到齐国人的造谣,也不管真的假的,就派大将骑劫取代乐毅,并召乐毅回国。乐毅当然知道燕惠王那点小九九,一转身就投奔了赵国。从此,燕军将士愤愤不平,内部出现裂缝。

赵王分封乐毅于观津(河北省武邑县),对他十分尊宠,齐国和燕国都很震惊。燕惠王姬乐资派人找到乐毅,一面表示歉意,一面也责备他说,乐将军你误听了挑拨离间的话,认为咱俩之间有矛盾,这才舍弃燕国跑到赵国。但你这样做,能对得起能报答先王对你的一片恩情呢?

乐毅回信说,从前伍子胥的建议被吴王阖闾采纳,吴国的势力一直扩展到楚国郢都(湖北省江陵县)。而阖闾逝世不久,继任的吴王夫差讨厌伍子胥,把他的尸体装入麻袋抛进江中。夫差不明白伍子胥对先王的建议是吴国得以成就功业的根本,所以沉下伍子胥的尸体一点儿也不后悔。伍子胥不能早日看出两代君王器量不同,所以尸体虽入江而魂灵仍怨愤不化。免去自身的灾祸,立就功业,以表明先王的心迹,是我的上策。自己遭到别人的诽谤,从而使先王的英名蒙上耻辱,是我最害怕的。但你也可放心,我不会跟其他国君联合起来算计燕国,这是必须遵守的道义和原则。我听说古代的君子,与人断交绝不口出恶言;忠臣被迫离开祖国,也不去辩解洗雪自己的名声。我虽然不成器,也曾多次从古代君子身上得到教益。敬请君王垂鉴。

燕惠王姬乐资总算放下心来,封乐毅的儿子乐闲继承昌国君爵位,乐毅跟姬乐资重建友谊,常去燕国拜访。最后,乐毅死于赵国,号望诸君。

衣赐履说:读通鉴常常读得迷惑。究竟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还是英雄创造历史?战争胜负究竟是什么决定的?是国家的综合实力,还是主帅的个人能力?从历史资料上来看,乐毅在,齐国想复国想来难于登天;乐毅被罢免,才有了田单的火牛阵。如果燕昭王姬平没死,历史又将怎样发展?燕国如果并吞了齐国,在姬平和乐毅的领导下,有没有可能与秦赵抗衡?……

历史不可假设。下一回,我们来看田单的火牛阵。

【图片来自网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