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肖申克的救赎》谈起
假期利用空闲时间重温了《肖申克的救赎》,这是一部长期霸占豆瓣TOP1的影片,第一次看这部电影的时候还是在大学,转眼已经很多年过去了。
如果你曾经看过这部电影,下面这些话你一定还记得:
不要忘了,这个世界穿透一切高墙的东西,它就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他们无法达到,也接触不到,那就是希望。
监狱里的高墙实在是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是体制化。
反正人只要二选一,要么忙着活,要么忙着死。
有些鸟是不能关在笼子里的,他们的羽毛太漂亮了,当他们飞走的时候,你会觉得把他们关起来是种罪恶···
为什么这部电影这么受欢迎,因为它带了很多的标签,比如“希望”、“救赎”、“自由”等等,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今天不谈那么多,简单说说生活,说说“自由”。
如果让你选择回到过去某个阶段生活,你会选择回到什么时候?
经常会和朋友闲聊到这个话题,朋友的答案大多都是“小时候”或者是“学生时代”。具体原因不用多说,这些时候的自己最简单,也没有生活压力,自然是大多数人最向往的时候。
朋友也会反问我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现在!
朋友很好奇,难道说工作和生活给你的压力还不够大?很多东西自己都买不起,因为收入有限;很多想去的地方自己都不能去,因为没时间;每天都要强打精神早起,因为要工作···哪里有享受之说?
的确,上面说的就是现实生活所存在的窘境,但是我觉得现在的生活是相对自由的,现在的我:可以买很多自己想买的东西,比如衣服、鞋子;可以利用节假日去很多我想去的地方,比如上海,北京,苏州、杭州,甚至出国;只要平时抽出一点点时间,就可以看任何自己想看的书和电影;可以在任何自己喜欢的时候去熬夜,不耽误自己工作即可···
我可以做的事情有很多很多。
从小到大听过最多的话就是:“你要懂事”,“你要好好学习”,“你要有出息”···可是却从来没有人对我说过“你要活的开心”!
现在的我虽然多了更多的压力,承受了更多的艰辛,但是我身边没有了那么多“你要如何如何”的催促,我跳出了十多年封闭的校园生活(这里想到电影中Brooks因习惯了监狱里的生活导致假释出来之后无法适应新生活而自杀的情节,至少我还能跳出十多年的学生思维去适应现实社会的节奏),我看到了更大的世界,我有更多相对的自由,所以我喜欢并享受现在的生活。
主人公安迪因有一颗向往自由的心,纵使坐牢二十年仍能够逃出来,试想:如果我们有清晰的目标,再辅以正确的方法和坚持不懈的毅力,那么我们自己以后的生活肯定还会更好。
自由是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
享受当下,活在当下,为自己心中的目标去努力吧,毕竟有些鸟儿是关不住的,因为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