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看得几清明
1
今年清明是我在魔都的第八个清明,我眼里的清明只是一个普通的节日,跟周末没什么区别,正好最近所负责的新项目要上线打样,从周三早八点一直奋战到周四中午一点,期间也就次日凌晨小睡三个小时,多年不熬夜的我不得不给自己一个赞。这是一个全新的项目,复杂程度是之前的两倍之余,项目进度被压缩成两天,恰逢清明小长假,最终虽然并没有全部交付成功,但至少把部分产品已经转给需求单位。其实,上面已经把这个项目从我手头转给集团别的公司过来学习的同事,可负责任人不在现场,我心里一百个不愿意一千个抱怨。有同事说,干嘛不去其他轻松点的部门;还有问,你为什么要留下来加班。有人说,工作虽然是养活自己的途径而已,没必要那么拼!我只想说的作为一个PM,leadership真的很重要,年轻时需要不断积累提升个人魅力和品牌。我现在是在给老板打工,其实也是给以后的自己打工。
2.
自上大学之后,再也没有在清明节回过老家。正好瘪哥在群里吼了一句诗:人生难得几清明~是句好诗,此刻应景应情,都讨论清明节回去标坟(老家方言,意为祭祖)。打心里,我也想回去看看,一来顺应清明习俗返乡祭拜祖宗,二来,又可以跟那帮发小在一起扯淡子。在我们那里,清明节都是男人翻山越岭去祖宗坟前烧香祭拜。此时只有母亲一人在家,也挺想回去帮帮老妈的。有时想法并不要行动!因为,上月月底外婆的去世,已回一趟老家,加上最近项目进度太赶,并没计划回家。
3
老黑在群里说,回去给祖宗多烧点纸,多磕几个头,保佑多赚点钱。都知道这是说笑而已。清明节,说难听就是死人的节日,有什么好过的。我们这一代人应该更多在节日关注的是情怀和人文。在网上看过一篇文章《今年清明烧什么》,讲述的是新加坡在清明节历年祭品,从冥纸起,到别墅、电脑、汽车等“高档生活用品”,之前的洋房附带女佣和保安,再到现在的电动滑板车等等。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公众为了让先人享有更好的衣食住行,真是做得面面俱到啊。在攀比上,国人应该不会比新加坡差多少吧。
4.
没想到外婆就这样静静的走了,记得过年去舅舅家拜年,她老人家坐在轮椅边吃东西边说话,虽然认不出我。才一个月不见,她老人家就不在了,如我妈所说,走了也是一种解脱,不用忍受疼痛。外婆一生育有六女一儿,在世八十余载,如今子孙满堂,也算得颐养过天年。出殡那天,老表和姨们都不远千里赶回送外婆最后一程。记忆里外婆是一个很勤劳的人,外公走的早,舅舅舅妈常年在外,外婆持家照顾两个老表起居和学习。外婆离我家不远,是独居的,方圆三公里之内也才五户人家,四面环山,依山傍水,犹如世外桃源。每到假期,我跟弟妹翻过一座山就到外婆家玩耍。在这里,所有的食材几乎是自给自足,外婆家门前有一大棵拐枣树,秋天结满个头大大的拐枣,现在想起来满嘴的口水,左屋是一颗枣树,每到吃枣季节,我们拿着长长的竹条,敲打枣树,吃着甜甜的枣,外婆看着我们也是开心的。屋后不远还有一个池塘,天热时就去里面捉虾捕鱼,顺便洗个热水澡。屋后是一座山头,经常会采到野蘑菇,还有各种各样的野果子和兰草花……玩累了,回家吃上外婆种的甜甜的大西瓜和满桌的下饭菜,蒸霉豆,辣椒蒸野生小鱼虾,黄花菜蒸土鸡蛋,那些味道现在再也吃不到。和我姑家表弟聊天时,他提及最多的外婆家的炒三样:炒花生,炒蚕豆,炒薯条……他也时常跟我一起去外婆家,儿时最多的记忆都是在外婆度过的。
5.
深圳的姨妈没有回来参加外婆的出殡,记得姨妈说过一句话厚养薄葬,生前她会尽最大努力好好照顾老人,死后简单点,她回来外婆也感受不到。不了解的认为我姨妈不孝,其实不然,姨妈是是我见过最孝顺的。听我妈说,外婆家人口多,那时候条件不好,都吃不饱,据说姨妈六岁的时候是被别人一套衣服和一袋糖给抱养走的,之后姨妈跟着养父养母去江西了直到现在在深圳定居,很少回来,也没跟外婆一起生活。即使这样,姨妈还是对外婆很孝顺,有假期就回家看外婆带外婆去旅行,外婆嘴里夸的最多的夜市姨妈。去年外婆中风偏瘫那段时间,姨妈回到我老家和大姨,小姨照顾外婆起居一个月,外婆半夜三更经常醒来坐在床头,姨妈就会陪外婆说话,一直到天亮,那段时间应该是外婆最幸福的时刻,儿女常伴膝下,虽短暂,但长情。
5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多痛心的一句话,树想静下来,而风不停的摆,子女想养父母的时候,而父母却不在了,每每看到这句话,都会有一种钻心的痛,父母与子女,都是彼此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亲密且重要的生命过客。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轮回,每个人都要面对的,子欲养而亲不在,会让人泪流不止。所以当父母还在的时候,就多回家看,多陪陪父母,其实他们并不希望你能拿多少钱回去给他们,他们只希望我们做儿女的多陪陪他们,因为他们空虚,寂寞,而他们又不愿意和我们住在一起。只为了减少我们的负担。与其在清明的时坟前送这烧那,不如在世对亲人多一分关爱,有空多陪陪父母,没空抽空回家,多打打电话,不要等父母不在时才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