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片分类法--信息结构合不合理,让用户告诉你
1、卡片分类法概念
1.1定义
卡片分类法:是让用户对功能卡片进行分类、组织、并给相关功能的集合重新定义名称的一种自下而上的整理方法。
目的:是通过整理信息架构,观察的用户心智模型,提升产品易用性。
卡片内容:通常是功能、界面名称、导航等需要分类组合的信息。
1.2适用场景
卡片分类法通常用于产品信息架构设计的前期,不清楚如何合理归类时,主要适用场景有:
——设计一个新产品的导航时(app、网站、小程序等)
——改造已有产品的分类
——设计已有产品的一块新功能模块
特点:具有信息的核心入口,信息量大,信息种类繁多。其目的在于改善信息的分类或组织,让用户能快速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降低用户学习成本,提升产品的使用体验。
1.3卡片分类法的类型
卡片分类法常见的有:
1) 开放式分类法:没有预先规定的标签,由用户按照自己感觉恰当的方式把卡片分为若干组,最后再给分好的组命名,并贴上标签。
♣ 优点: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分类卡片和命名某一类卡片。
♣ 缺点:没有固定标签,用户可能会对每组的分类和命名有多种理解或分类,造成耗时耗力。
2) 封闭式分类法:有预先规定的标签,用户只需把卡片上的信息归类到这些标签下。
♣ 优点:了解用户如何适应已有的框架,从而对于已固定的信息框架类别可以进行验证;降低了用户的分类难度以及学习成本。
♣ 缺点:不能探索用户希望创建什么样的分组。
3) 开放与封闭式结合法:(本章重点用此方法测试)
开放与封闭各自有优缺点,如果能充分结合二者的优势,避免二者的劣势,也许能挖掘到更多信息,结合方式为:先开放后闭合的卡片分类法(即先探索再验证)。
4) 在线软件分类法:在软件界面上进行的卡片分类。
♣ 优点:用户在线分类就可自动生产数据;实施后数据主动呈现;利于不方便到现场的人员参与;可能会邀请到更多用户。
♣ 缺点:卡片不直观;不知道用户分类时遇到的困惑,沟通效果差;用户质量不好把控。直接呈现的数据还需结合定性分析。
2、如何进行卡片分类测试
2.1前期准备
a)功能/信息卡片
准备便利贴,内部讨论确定需分类的卡片文字,正面编写文字,有需要可以在文字下方加少量描述,便于用户理解;背面标记序列号,以便于后期的统计分析。
编写卡片的注意事项b)预先规定分类后的标签名
确定一份预先规定的标签名,以便验证用户命名的方式(即封闭式分类法)。
b)说明文档
欢迎词及主持人自我介绍,测试过程及目标介绍,测试要求(如出声思维等),注意事项提醒(如测试中只需要将卡片归到他们认为有意义的不同组别中,无所谓对错;测试后感谢用户等)。
c)工具准备
2支笔(一定要能写的出字的);一些空白的便利贴(便于归类名称或补充缺失的功能);笔记本/录音笔(记录过程中的用户发言);小礼品/礼金(用于测试后的奖励);相机/手机(拍照记录分类结果)
d)人员及场地
提前预定一个适合进行测试的场所,以及1-2个主持人员。
2.2评估卡片
测试前专家团队最好对卡片内容预先评估一份信息架构,最后与用户测试结果进行对比,一方面是便于查找差异点,另一方面是在用户遇到困难时给出引导。
2.3招募用户
a)确定目标用户
核心是目标用户,需要找到产品所需要服务的对象,比如:中医
诊疗功能,需要找到中医医生,而非西医生或者药剂师。
b)用户数量
为了数据的有效性,一般建议招募15-20个人,最少应该6个。
2.4执行分类
-分类前:
1) 活动介绍:分发卡片前,清晰地介绍活动,给用户足够多的背景信息,让其明白卡片是关于什么的。(注意:每位用户分类前需事先打乱卡片顺序)
2) 分发卡片:尽量将卡片分散放在桌子上,鼓励用户先看看这些卡
片,而不是上来就划分(因为大多数人都不会根据后面看到的卡片来回头重新组织内容)。
3) 开放式和封闭式结合的分类:前面开放式分类时先不要告诉用户需要进行标签命名,等到分类结束后再告知命名(避免用户一开始就会琢磨标签命名,而不是考虑如何分组);在开放式命名结束后,将封闭式分类标签摆在桌面上,询问对比。
-分类中:
1)用户第一次归类:
让用户根据自己思考自由归类卡片,不需要给予过多引导。当用户感到疑惑的时候,你可以适当引导,比如:为什么把这些卡片放在一类?(帮助用户思考为什么会这么归类)
2)第二次归类:
经过第一次归类后,为避免用户归的太细致或者太笼统,建议追问用户让其再次归类,进一步挖掘用户心中的心智架构模型,比如:这一类的卡片数量较多,是否可以进一步细分?现在已经分了N类,是否还有哪几类能再放在一起?
3)开放式取名:
提醒用户为归类好的卡片取一个总类名称。当用户取名困难时,你可以给予建议,比如:根据您刚刚的归类原因,是不是可以叫xxx?
注意:针对开放式分类,有些类别命名的意思是一样的,但是用户使用了不同的措辞,要统一起来。
4)封闭式确认标签名:
为避免多个用户取名雷同或无法统一,我们将预先设定类型名称(即封闭式分类法,将标签摆在桌面上),让用户将取好的名称与设定好的名称一一对应,或是替换更新,同时在第二位用户测试时给出更新后的名称。
-分类后:
1)简单访谈:
待用户将卡片分类完成后,让用户回顾一下自己分类的过程,询问为什么会这么分类?根据什么来分类?
——哪些分类困难?为什么?哪些分类容易?为什么?记录困惑点。
——确认是否是最后的结果?对整体分类的结果是否满意?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
——检查卡片分类结果,发现有明显不合理处,即时询问沟通,比如:用户没有根据业务目的,随意排列的卡片,就需要排除在数据分析外。
——如果是迭代优化的产品时,可拿出迭代前的信息架构与现在的进行对比,询问用户迭代后是否更易理解。
2)拍照存档:
将卡片背面的数字标记在标签上,拍照存档,最后把用户的归类结果进行一个记录,以便后续整理。
分类中的注意事项:
——关注用户分类过程,仔细聆听用户的出声思维并记录,保持中立态度;
——尽量让用户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完成任务;
——如果用户对卡片内容不理解,主持应给予解释,但不可以引导用户分类;
——当看到用户对某个卡片犹豫不决时,要立刻询问原因并记录下来。
2.5、数据分析
按照之前搜集的数据,制作成两张表格:分类结果表和类别概率表。
1) 分类结果表:
左侧为卡片列表,右侧是每位位参与者对应的分类方式。(例如:用户1将浏览器分类到了“基础性能”一类,用户2分类到了“网络连接”一类,用户3将浏览器分类到了“多媒体模块”一类,一一记录。)
分类结果表2) 类别概率表:
左侧为卡片类别,右侧横向按照从大到小排列各个类别标签,每个单元格是这张卡片被用户分到这个类别的概率。(见下表,此表根据分类结果表统计出每张卡片被分到每个类别的用户频数,再除以总体用户数即可得到相应单元格的概率值)
类别概率表注意:对低于一定概率(55%以下)的卡片需要重点关注(比如:通讯录在基础功能类别占45%,在通讯模块类别也占45%),需要和专家进一步评估,是不是卡片命名过于专业术语,用户无法理解,或是类别名称区分性太小;
2.6、结果呈现
根据以上的类别概率图,取概率最高的分类项,一般结果产出物就是信息架构树状图,见下图。
信息架构图将此信息架构与测试前的卡片评估架构图进行对比,与团队内部探讨两者的差异,以及测试后未考虑到的价值点,为后期交互页面布局做准备。
2.7、更多定量和定性分析法
在常规的项目中还会遇到从定量和定性两个角度进行一定程度的扩展。
最常用的定量方法是层次聚类分析:
采用线上卡片分类软件如:OptimalSort、xSort等。它会计算每一对卡片之间的距离,被多数用户分到同一组中的两张卡片距离较近,反之距离较远。(比如:音乐和视频较近,音乐和GPS较远)
计算出初始距离之后,软件会将最接近的两张卡片合并为一组,然后将整个组作为一个整体重新计算被分到的概率值距离。如此反复,直到结束对所有卡片的类似计算。
聚类分析表——弊端:卡片不直观;不知道用户分类时遇到的困惑,沟通效果差。建议是结合定性分析。
最简单的定性方法是观察法:
将用户分类结果反复对比并体会用户分类的一般规律。
——浏览每位用户创建的卡片分类,查看分组是否存在某种趋势;
——每位用户在分组过程中的完成时间和速度是否类似,有何差异;
——哪些分组结果是对预期分类的肯定,哪些分组结果是对预期分类的否定;
——是否有出乎意料的分类结果。
主要依靠观察人员的丰富实践经验以及主观的判断和分析能力
小结:
以上是卡片分类法的整个过程,卡片分类法虽然操作过程简单,但执行前期和数据分析过程还是有很多细节需要注意,尤其是最后的数据分析必须结合专家团队评估才可确认,希望本文能给大家带来参考。
以下分享一个卡片分类法的真实案例
案例的核心是:设计公司通过卡片分类法,为企业优化其网站的现有内容结构。
一、项目背景
最近,Decibel Digital团队正致力于重新设计英国一个主要的动物慈善网站。现有的网站仅仅将网站内容按字母A到Z进行分类,网站包含了上百个页面。很多页面都是真正有用的并且包含大量的内容诸如新闻、帮助、视频和下载。问题在于内容没有结构。一切都被混杂在一起然后按字母排序。这就是目前为止网站内容的最大划分,这就导致不依赖搜索而定位到你所需要的内容时遇到难以置信的困难。
上面我们提及了数字团队,我们认识到问题的部分原因是缺乏内容监管。公司的任何人都能够上传新内容到这个模块,他们经常上传名字上稍有不同的重复内容。经过许多年,这个模块的内容变得一团糟,就像一条小行星带——就是难以导航。
二、进行内容审查——发现卡片分类的需求
在对网站进行重新设计之前进行内容审查,养成这种习惯是件好事。我们在一张电子表格中收集了所有的网站页面,对页面内容(文字,图像,视频,文章等等)的简要描述以及它们的URLs。这些URLs可以从现有的CMS(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中导出来,但是我们使用了一个叫做Screaming Frog的工具。
搜索引擎蜘蛛是一个漂亮的小工具,它可以爬取网站,网站的页面列表和页面元素。你可以使用这个列表去进行内容审查。
一旦上面的电子表格准备好了,下一步就是评估内容。我们使用了一种叫做“ROT”分析的方法。我们用以下标准检验每项内容:
R:内容是否是多余的?
O:是否过时?
T:是否琐碎?
像这样遍历网站内容似乎是费力的,但是实际上它非常有疗效。一旦客户开始解决他们的旧网站所引起的内容怪物,客户会感到宽心,这也会使每个人对项目的感觉更良好。使用ROT分析能使团队在选择哪些页面需要删除,哪些页面需要增加的问题上更快达成共识。很快,内容就会消减到可以管理控制的水平。下一步就是解决如何组织内容的问题。进入了卡片分类的范畴!
内容审查是比税务审查更有乐趣的方式
三、进行卡片分类测试
内容审查之后,我们感到现存的按字母A-Z的内容划分是不合适的,尽管许多内容都是有用、有价值的。我们决定执行卡片分类测试来组织内容,以用来设计新的网站导航。我们的目标是开发一个新的结构,使得内容浏览的体验更友好,用户无需依赖搜索就能很容易找到所需内容。
四、测试什么——确定卡片内容
网站还是有许多页面,所以我们必须决定测试中要包含哪些内容。若有太多卡片需要分类工作就会变得费力而困难,所以我们决定仅对一级和二级页面进行卡片分类测试,以确保工作在可管理的范围。我们没有把一些通用页面包含进来,比如,“联系我们”, “隐私政策”等等,这些页面在许多其他网站中一般也能发现。做完这步筛选工作,我们发现还剩下大约50个页面,我们认为这是个进行卡片分类的理想数量。
五、寻找用户(被试)
下一步就是寻找可测试的用户,我们在客户的帮助下征募到了用户。这个网站的用户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倾向于年长的女性,这里拥有客户的帮助是非常有用的。参与我们测试的一些用户已经加入了客户进行的线下营销活动,他们很乐意能为我们提供帮助!
六、开放式 VS. 封闭式——本次选择了开放式
我们决定执行一个开放式的卡片分类测试因为现有的按字母从“A”到“Z”分割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由新闻、视频、博客、帮助文章和建议等内容构成。我们想要依赖用户为这些类型的内容创建对他们而言有用的标签。因此,我们为用户提供了充足的空白卡片和笔,让他们写下他们的建议。
每次测试过程中,我们都做了大量的笔记,特别是那些用户感到分类困难的卡片,以及他们所提出的而我们没有考虑到的新标签建议。我们也把每次测试录下来做了备份,以便我们随后翻看观察一些我们遗漏的东西。
七、我们发现了什么
在测试结束时,我们拍下了用户的分组并且把它们整理到电子表格当中。我们寻找一些定量的数据——是否存在一些趋势?是否有多个用户对于新标签具有相似的建议?是否有一些标签不断得让用户在分类时感到很挣扎?我们也查看一些定性的数据:用户的具体评论或者当他们对某个特定卡片进行分类感到挣扎时大声说了些什么。
卡片分类测试的结果可能会使你感到很惊讶
作为一个慈善机构,我们的客户大量依赖于公众捐款和支持,所以正确获得这个模块的分类标签很重要。我们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结果:
网站提供了年费会员作为公众支持慈善的一种方式,同时用户也可以在网站上注册免费账户。它们分别被标为 “注册一个账户(Register an account)” 和 “成为一名会员(Become a member)”;然而,许多用户对这两个标签之间的区别感到困惑。我们最后通过改变称呼会员的单词的方式,采取行动消除了这种困惑。
我们提出用“知识中心(Knowledge Centre)”这个名称作为帮助内容的标签,但是许多用户具有不同的提议。我们最终在网站上使用了“帮助和建议(Help & Advice)”。
这个慈善机构每个月都举行“呼吁(Appeals)”活动作为获取捐助的另一种途径,同时也会举行其他一些问题的活动,他们都被列在“活动(Campaigns)”这个标签之下。尽管缺少任何的上下文,每个参与测试的用户都对这些卡片感到分类困难。我们最终把“活动”模块整合到网站的另一个区域中。
为了表明对外界支持的渴望,几乎每个用户都建议将“参与进来(Get Involved)”作为一个主要的分类标签。我们注意到在其他慈善网站中也有这个惯例。
做完以上所有工作,我们呈现我们的研究报告。我们决定不报告大量的定量数据。但是对我们团队内部来说,定量数据是有用的,我们认为客户不熟悉定量数据并且没有充分的解释的话客户将不能理解这些定量数据。
相反的,我们用简单的语言呈现了我们的关键发现(正如上面所列举的),并且我们将研究的结果分为了高、中、低三种优先级。我们也罗列了一些解决我们所发现的问题的建议。对于客户来说,这使他们能针对内容结构制定出一套快速方案,对于我们来说,要执行客户要求改善的地方也更容易。
客户不总是需要看见一些细节的数据,给客户的报告中只放入关键报告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