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为君子:《论语》务实(《子罕》篇第九)

2021-07-07  本文已影响0人  作享

《子罕》篇

9.1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孔子很少谈论利益,而赞赏命和仁。

依照仁的原则生活工作,坦然接受命运的不确定,是孔子一贯的态度,如果人人都这样做,则群体的利益自然会“利在其中矣”,也不会有太大的纷争。所以孔子很少谈论利益,而更多地讨论命和仁。

9.2 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达巷这个地方的人说:“真伟大啊孔子!博学但没有成名的专长。”孔子听说后,对自己的弟子说:“我专干什么好呢?驾车还是射箭?我还是选驾车吧。”

孔子博学而且融会贯通,自成一体,如同音乐和诗歌不因某一篇章而得名。孔子的伟大在于精神在于学时和生活的融合,不在于具体的某一项技艺的高超。

伟大的企业家和领导者的为人所知的成就,究其原因不在于其某一项具体的技术和才能,而是所有才能和人格的水乳交融产生的巨大深远的力量。

9.3 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

孔子说:“麻做的帽子,是一种礼制,如今都用黑丝来做,这样更俭朴,我同意大家这样的做法。臣见君主在会堂下行礼,到了堂上会再行礼,如今大家都只到了堂上才行礼,这是倨傲的表现。虽然和大家的看法不一致,我还是认为应在堂下就行礼。”

孔子遵从古代的礼制,但不是僵化照搬,而是回归礼的情感本质,材质可以从俭,但是情感的纯正不能简化。

我们的时代变化很多“礼数”被年轻人所轻视,是否一定要坚持,可以参照孔子的原则思路,如果体现内心情感的不应去除。过年放鞭炮是习俗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替代,但向长辈拜年行礼则体现内心的情感,不应去除或改变。

9.4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孔子杜绝四种坏毛病:不要瞎猜臆测,不要绝对肯定,不要固执己见,不要自我为中心。

这四种坏毛病是人的本性使然,所以几乎是人们的通病。杜绝这四种坏毛病是避免重大过失的关键。

对治这几个毛病的方法,可以从毋我入手,不宜自我为中心包括两种理解,既是不自以为是,又有不执着于自身利益的意思。做到毋我,自然能够兼听则明,兼容并蓄,则不固执己见,保持对各种结果可能性的关注,做好灵活应对的准备,则是毋必,此时又来应对的自信和定力,大可不必瞎猜了,也就做到了毋意。

9.5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孔子被拘禁在匡这个地方。孔子说:“文王之后,文化传承不就在我这里吗!上天如果要销毁这些文化,我也就不会得到真传了。上天如果要保留这些文化,匡人能把我怎么样呢?”

在生死存亡之际,孔子将自身置之度外,关注的是自己的历史使命。这种使命感之强烈,加之对自己弘扬的大道的高度自信,使孔子认为自己所做就是天意的体现。

不必在意孔子是否相信有一个自我意识的“天”,不必在意是否有超能力护佑,有大志向、大愿力的人,在关键时候的确有一种超乎常人的气势,使之无所畏惧,披荆斩棘。

要有这样的力量,其关键在于有超越自我的理想和始终如一的行动。

9.6 大宰问於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大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

大宰问子贡说:“孔夫子是圣人吧?为什么有那么多才艺呢!”子贡说:“这一定是上天让他成为大圣人,有让他具备了这么多才能。”孔子听说后,说:“太宰知道我吗?我年少的时候地位低下,所以学会很多技术。君子需要这么多技艺吗?不需要。”孔子的学生牢说:“孔夫子说过:‘我不做官,所以会很多技艺。’”

孔子是因为人生经历恰恰掌握了这些技艺,但是这些技艺不会使一个人成为君子,更不会成为孔子这样的圣人。

再次说明具体的技术和成为道德人格完善的君子关系不大。领导者并不一定需要掌握很多具体的技能,更不一定成为某些方面的专家,道理也一样。有学者把领导力等同于社会影响力,即能够吸引人们感冒风险而跟随他或她实现某一重大理想。由此看来,孔子极具领导力。

9.7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孔子说:“我有知识吗?没有。有个乡下人来问我问题,他内心对此一无所知,我不断通过提问启发他从正反、本末等方面思考,让他自己获得答案。”

不能只是简单地认为这是孔子在自谦,其实孔子展示其思考问题的方法论,和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

通过问题的两端不断逼近事实真相的思维方法,看来并未古希腊哲人所独有,孔子也擅长此道,并且能够让一个普通乡下人学会!

9.8 子曰:“凤鸟不至,河图不出,吾已矣夫。”

孔子说:“凤凰不出现,黄河中也没有图像显现,我这一辈子就这样了吧。”

传说圣人出世治理国家会有特殊的吉祥现象发生,比如凤凰和黄河中的瑞像,但是这些孔子都没有等到,所以感慨自己没有见到,表达自己生不逢时,大道难行的感慨。

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每个人都会在困难的时候感叹身世、时代或命运,连孔子也不例外。

9.9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比趋。

孔子见到身着丧服的人,戴着祭司帽子的人,和盲人,即使这些人更年轻,孔子也会站起身来,从他们身边走过时,一定会屈身快走而过。

孔子同情和关怀身世不幸的人,这种真情在日常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被身边的弟子注意到并记录下来。圣人之道此时就体现在日常生活之中。

9.10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未由也已。”

颜回感叹地说:“仰望孔子的学问,远看越高,越钻研越觉得深刻。感觉忽前忽后,难以琢磨。孔子循循善诱,以文化开拓我的视野,以礼制约束我的行为。让我在学习上欲罢不能,我竭尽全力,好像有所成就了,但是在进一步跟老师学习,竟然不知如何下手了。”

颜回果然与孔子心心相印,从学生的视角讲述对孔子学术和人格魅力的赞叹。有这样的师生关系,真是令人羡慕,所以才会跟随夫子钻研学问而欲罢不能。

9.11 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间,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

孔子病重,子路让自己的弟子作为孔子的家臣。孔子病稍微好一些,说:“很久了,子路骗我!我没有资格有家臣,装作有家臣,我在骗谁呢?骗天吗?而且我与其死在家臣的陪伴下,还不如死在你们这些学生的陪伴下吧?而且我纵然得不到士大夫的葬礼,我会死在路上不被安葬吗?”

家臣类似于现在的大人物的治丧委员会。按照当时的礼制只有诸侯才有家臣,孔子应该是没有的。但是子路尊重老师,所以让自己的弟子作为家臣为孔子治办丧事。孔子认为这是不合礼制的。所以说子路骗他。

更重要的是,孔子表达出对弟子的深情,宁愿在生命最后时刻由弟子陪伴在身旁。

9.12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子贡说:“这里有美玉,装在匣子中藏起来?还是求得好的买家而卖个好价钱呢?”孔子说:“卖掉吧!卖掉吧!我等着买主呢。”

子贡和孔子师徒二人的用美玉作为隐喻的交谈真切、生动、有趣地表达出世的抱负。

只是孔子和子贡的区别在于一个“待”一个“求”。孔子并不是求一个买主,而是等待,有就卖,没有就藏,淡定而豁达。

9.13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孔子打算到九夷这样尚未开化的地方去。有人说:“那里文化闭塞,去干什么呢?”孔子说:“君子居住后,还会落后闭塞吗?”

孔子要去九夷是在现实中推行大道遇阻后的情绪化表达,并非真是做此打算。

但孔子说到君子的影响力却是认真的。君子的影响力就在于君子到了哪里就能够推行教化,影响社群,将精神风貌留存。当代对领导者的定义也很看重社会影响力,二者异曲同工。

9.14 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孔子说:“我从卫国返回鲁国,才把音乐整理好,把《诗经》的雅颂顺序整理到位。”

孔子注重音乐和诗的教化作用。因为音乐是最早的艺术形式,后来和巫术结合,形成了最初的礼制,所以音乐和礼制都是祭司的关键,也成为约束世俗行为的方式。再后来,音乐的规范教化作用渐渐独立,逐渐成为娱乐。礼制也独立成为社会规范系统。孔子还是从传统中挖掘恢复音乐的原本意义。

当今的音乐和诗歌除了其娱乐性之外,主要通过审美的角度,让人们接近或体会远古祖先通过音乐沟通天人之际的那种超越的感受。

9.15 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

孔子说:“在外服务长官,在家侍奉父兄,遇到丧事不敢不勤勉,不因酒误事,对我有什么难的?”

看似也很平常,但就是在日用平常之事上用心才是学习的重要发力点。

9.16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在河边,说:“消逝的时光如流逝的河水啊!昼夜不停!”

孔子面对滚滚向东的黄河,看到了自己的奔波努力和岁月蹉跎,于是情感和情景融合一体,发出这般横亘千古的感慨。这就是天人合一,这是旅游的最高境界——在大自然中找到自己。

9.17 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

孔子说:“我没见过喜爱到的如同喜爱美色一样的人。”

喜爱各类美色事物是人之常情,发之于心。人喜好道德在于后天的学习和实践,甚至是强加一定的约束,并非天然。孔子的感叹,古今未变,也是重要的社会现实。

9.18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孔子说:“譬如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就完工了,却停止了,这是我自己停下了啊。平如在平底上堆土成山,只倒下一筐土,如果继续努力,这是我自己的坚持啊。”

求学做事坚持不懈,积少成多,总会有所成就。本章固然有这个意思,但是孔子更想表达的是,吾止吾进,皆在我也!放弃和坚持都是我自己的选择,不是别人决定的。

不归咎于外,才是真正的人生强者。

9.19 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

孔子说:“听我的言说而不懈怠的,就只有颜回了!”

颜回更能够理解孔子所言说,而且不懈怠地践行,所以孔子多次感叹颜回的学习和实践态度。

9.20 子谓颜回,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孔子评价颜回,说:“真可惜啊!我看到他的进步,从未见过他停止过。”

颜回难能可贵却也极为朴实的学习态度就是不停地努力,不断地进步,人生其他方面也是如此。

9.21 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孔子说:“发芽而不吐穗的有吧!吐穗但不结实的有吧!”

学问或事业从发心到成功有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可能是一部分参与者的终点,正如植物的生命可能停止在其任何一个阶段一样。这是警惕后学着当知学之不易,要坚持到底。

9.22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孔子说:“后生可畏,怎么知道后来者不如现在的人呢?但一个人到了四五十岁还没有听闻学习大道,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

很多人把后半句理解为“四五十岁还没有名声在外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有经验道理,但不尽然。王阳明将其理解为“无闻”理解为“没有听闻道理”,即没有开始学习,那么对人生而已可能有些晚了。其目的在于鼓励人们及时修学。

9.23 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未如之何也已矣!”

孔子说:“别人用正式语言告诫,能不接受吗?改正才更可贵。恭维客气的话,听了能不开心吗?分析才更可贵。只开心不分析,只表面听从内心不改,对这样的人我不知如何办了啊!”

本章说的任性弱点古今未变。而进步还是退步就在对待别人评判的态度和行动中。
对待别人的婉转或直接的批评,首先调整对抗性,冷静分析为何对方有如此的感受或意见,哪些和我的行为有关,是否符合我的本意……对待别人的赞赏更应冷静分析,是否确实,是否源于自己的能力或努力……如此方能更进一步。

9.24 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无惮改。”

见《学而》篇。

孔子可能在不通场合多次讲过这样的语言,弟子也忠实记录。

9.25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说:“即使能够剥夺三军统帅的权利,也休想夺走普通人的志向。”

可以剥夺的是外在的,不能够被夺走的是内在的。而内在的是人的终极自由,无人能夺走,纳粹也不能——弗兰克《活出生命意义》书中正是纳粹集中营中领悟这一道理,与孔子同。

9.26 子曰:“衣敝缊[yùn]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zhì]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孔子说:“穿着破旧的袍子,与身着裘皮的人站在一起而不感到自惭形秽的,就是子路啊!”“不忮不求,何用不臧?(不嫉妒不贪求,哪能不好呢?)”子路终身背诵这句诗。孔子说:“只是这样,怎么能算得上好呢?”

子路少时家贫,但是不以贫穷为耻,与衣服华美的富人在一起也没有不自在,这是修养到一定程度的体现。子路有自己追求的价值,并不在衣着和财富上。在物质上,不嫉妒不贪求,成为子路的座右铭。孔子看出子路有点沾沾自喜,所以说这番话警示子路更进一步。

儒者有强大的精神力量,他们能够不受到外界浮夸物质攀比的影响。在今天贫富差距巨大的时代,子路这般在财富差异面前的定力和淡定需要我们反思。

9.27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说:“严寒时节,才知道松柏不凋零。”

这是孔子的千古绝唱,影响塑造了中国人的文化品格和精神风貌。松柏作为一个精神符号,也影响了中国人的审美。

对“后”的理解有二,一是“不”的意思,二是“最后”的意思。第二种理解更为悲壮。岁寒可以是政治经济的环境的严酷,但是君子仍然坚守道义,不同流合污,直至最后。

9.28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孔子说:“有智慧的人不疑惑,有仁心的人不忧虑,勇敢的人不恐惧。”

看上去是同一个意思的反面表达,其实不然。

可以作为修养层次和效果理解,知以明理,所以不惑,乐天知命所以不忧虑,大公无私所以不恐惧。

可以作为行动刚领理解,通过“知”明白道理,通过“仁”坚守正道,勇猛地践行自己的主张。

面临行业巨大变故的企业领导者,当从中获取力量,让自己的心性和思路广大高明。

9.29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

孔子说:“可以一起学习,未必可以一起追求同意目标。可以一起追求同一目标,未必可以一起确立人生信念。可以一起树立人生信念,未必能够一起灵活处理特殊情况。”

这是学习的阶段,也是交往、合作、交友的阶段。原则性非常重要,交往的基础要遵守共同的原则,最高的原则是相同的人生信念。但更高的要求不是稳定性的原则和信念,而是面对生活和事业复杂和多变的问题时的灵活性保持一致。

伟大的领导者就是能够在关键时刻在不违背人生的原则的情况下创造性地用灵活的方式应对危机和变局,从而确立宗师地位。但必须要知道只有信念坚定、定力足够的时候,才有资格谈权变和灵活性。

9.30 “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是室远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

古诗:“唐棣开花,翩跹摇曳。不是我不思念你呀!是我们的居所太远了。”孔子说:“只是思念还不深切吧。真正思念时,怎么会觉得远呢?”

孔子用古诗比喻,大概想表达,“道不远人,思则得之”的道理吧。

或者说不要给自己找借口了,只是不肯努力罢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