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差点被热晕
【文 / YangSiR说事-2024.08.02.】 周五,杭州,晴
在人们的印象中,杭州肯定就是被称为“人间天堂”的存在。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天堂”开始享受起“炼狱”般的煎熬。这长时间居高不下的高温,着实给人一种“生无可恋”的感觉。要命的是,都不知道啥时是个头。最近这段时间,市气象局几乎每天都发布“高温橙/红色预警”……
前些年的夏天,杭州也高温。去年夏天浙大一院就救治过首例的“热射病”病例,据说这种病可致人于死地,马虎不得。另外,像什么“大马路上煎鸡蛋”、“行道树无火自燃”的,都让我们习以为常的了。
可不管怎么“习以为常”,如今年这般长时间40℃+的情况,倒还真不多见。
来自省气象台的消息说,“八月初,杭州将成为全国最热的省会城市,没有之一”。这种说法一点都不夸张,最近这些天,整个浙江省都被高温笼罩。就像昨天,浙江又热到了全国“第一”。截止昨天下午三点,浙江省的东阳、诸暨、杭州、建德等地包揽全国高温榜前四位,最高气温都超过了40℃。
早上起来就开始沉闷,“一点风都没有”的那种。站在自家的阳台上,周边几幢房子那些空调室外机几乎同步的嗡嗡嗡的声音清晰可闻。估计大家也都跟我一般,让家里的空调开启了“24小时不间断工作”的模式了吧!
按坊间最常用的“降温”方式来看,室内开空调的同时适当吹个电扇,降温比较快。可最近这几天,就算是这样也达不到原先的降温效果,因为电扇吹来的风,“是热的”。
昨天中午,群里有人问,“这样的高温天气,有没有可能进行‘人工增雨’?”马上有内行人士给出答案:“人工增雨的前提,那得天上有云(即“水气”),否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话音未落,便马上有“小可爱”打开窗户往外看,结果“碧空万里唯见烈日炎炎”,哪有半点“云”的影子?所以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人工增雨”想都不要想了。
中午刚清洗完成晾晒在自家阳台上的湿衣服,不到20分钟便已干燥。去收衣服时,阳台的地砖直接烫得我脚底发红!
“暑期综合实践活动”小组的孩子们,在昨天下午14时左右,将一只电子温度计放在了社区办公楼前面的水泥地上,用以观测当时的实时温度。结果最终,温度计上显示的数字为“63.4℃”。当孩子们用图片呈现其“观测结果”时,直接就把我给晕倒了——不是热晕的,而是被这个数字给“吓”晕过去的。——这个温度要是放在冬天,茶壶里的水再怎么着也得烧上十几分钟才能达标吧?!
晚间陪老芊去江边公园。她每天在那里跳操锻炼,而我倒不是为了健步,我只是去那儿透个气,吹吹江风而已。说实话,这么热的天也不太适合健身运动。虽然已日落,但大白天强烈的光照留在地里的那份躁热,恐怕也没有这么及时的散去。晚上八点半左右回到家,原本想冲个凉以后再休息,可不成想,经过一天曝晒的自来水都是温热的。
更要命的,晚间坐在书房里写这篇文字时,电脑都时不时的给我来点恶作剧。那种被卡顿的感觉,真的很差。查了下资料,给出的原因是说,“固态硬盘在高温下容易产生故障”,因为它的常规使用温度是0~70℃。接近其“两端温度”时固态硬盘的性能会很不稳定,“卡顿”或许是“性能不稳定”的外在表现吧!
该死的高温,还让不让人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