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怀民《白蛇传》舞评——浅析动作在舞蹈中的艺术表现
动作与舞蹈——浅析动作在舞蹈中的艺术表现
摘要:《白蛇传》作为一部经典小说,已广为国人所知,林怀民先生以小说为蓝本,把《白蛇传》改编成了一段舞蹈作品。从小说到舞蹈的转换过程中,从生活到艺术的升华中,探索何为动作,何为舞蹈。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动作与舞蹈之间的关系:(1)从小说《白蛇传》中提取人物动作描写,分析林怀民之《白蛇传》中如何对原著形象进行“再现”。(2)发现生活中的动作,寻找生活升华为艺术的方式。(3)提出发挥惯性思维与想象性思维的观点,探索如何将其运用至舞蹈之中。
关键词:动作、舞蹈、生活、艺术、惯性思维与想象性思维
一、林怀民之《白蛇传》对原著形象的“再现”
看了林怀民的《白蛇传》,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其中“蛇”的形象。从一开始,身着青衣的舞者的夸张动作,就让我立刻联想到了“蛇”的形象。人演蛇,居然能够演得如此形象,如此透彻,是整个舞蹈作品最令我叹为观止的地方。
《白蛇传》是中国的经典文学作品了,在舞蹈中,何以让观众明白人物角色,除了穿着,动作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动作不仅是舞蹈的主要元素,也是帮助舞者诠释人物、帮助观众了解人物、在舞台与观众之间建立桥梁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论穿着,相对这个舞剧而言就很简单——白蛇白衣,青蛇青衣,法海袈裟,许仙一副小生装扮,很是简单,即使让没有接触过舞蹈的人来搭配,但凡看过《白蛇传》原著或者电视剧的人,都应该想得出来。
林怀民的《白蛇传》如何把原著中的人物形象表现出来?如青蛇,青蛇作为妹妹,比白蛇更有灵气,比白蛇更活泼。林怀民编创了许多机灵妩媚的手、腰、胯的动作,把青蛇的形象表现得最为淋漓尽致。又如法海,作为权力的化身,沉重的步伐和“大”字形的体态是他最大的标签,也是突出他的人物形象的最关键的地方。用重复的、标志性的动作来体现人物形象,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具有很大帮助。林怀民在以小说《白蛇传》为蓝本的同时,加以塑造,加以自己的想法,加以舞蹈的“再现”,让他实现了对经典的再现。
二、动作与舞蹈、生活与艺术之间的升华
首先,动作是什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行走,是动作;站起坐下,是动作;奔跑,是动作……那么舞蹈与动作有什么不同呢?我们回想一下看到过的舞台之上的舞者们,我们所看到的在舞台上的动作,与我们在生活当中所看到的动作有什么不同?他们的行走、站起坐下、奔跑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区别吗?我想是有的。就像金星在《金星秀》上曾经做了一次现代舞的行走,她说如果在大街上也有人那么走路,你是不是会觉得他不正常?舞蹈中的动作有编导与舞者们的艺术处理,即便是日常中再普通不过的动作,放在舞蹈里,放在舞台上,我们都会觉得,这是舞蹈,这是艺术,这很不一样。
动作是舞蹈主要的组成部分,当动作组成了舞蹈,所有在舞蹈之中的动作就应当称为“舞蹈动作”,当动作成为了“舞蹈动作”,它就已经经历了艺术所带给它的升华,让它由普通变为特殊,由平凡变得出彩,从生活走向舞台。如何让动作实现升华?我们要通过寻找去发现生活,通过学习去获得灵感,通过实践去探索美的存在。我们总说“艺术来源于生活”,但艺术一定会区别于生活,让生活经过艺术的加工变得更加出彩,让艺术经过生活的体验变得更加丰富。我们把关注点回归到舞蹈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最基本的部分,我想就是动作。舞蹈没有音乐,它依然是舞蹈;舞蹈没有灯光,它还是舞蹈;舞蹈没有舞台,它还是可以称作舞蹈。我们重新思考如何把动作组成舞蹈,使之变为艺术,是很重要的回归原点的一步。让舞蹈不再是理所应当地被称为舞蹈,找寻动作与舞蹈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我想对于发现身体、发现舞蹈中更多的可能性,也是有所帮助的。
三、想象性思维方式的探索
说回《白蛇传》这个舞蹈作品,我们想一下,如果让我们模仿蛇的动作,我们会怎么模仿?我想大都是把小臂竖起来,用手比划出来一个蛇头之类的动作。如果在舞蹈之中也是那么简单地来“模仿”蛇的样子,可能更像是默剧,少了舞蹈自身的丰富的东西,少了舞蹈的美感。舞剧中“青蛇”夸张的动作把蛇的形象演绎得淋漓尽致,把青蛇活泼的性格反映了出来;“白蛇”虽然与“青蛇”有相似的动作,但整体看来,她的动作幅度要比“青蛇”小了很多,这一点我想是编导刻意安排的——把白蛇较为端庄稳重的形象体现出来,又让白蛇更端庄,让青蛇更活泼。
我们习惯性地依照着我们固有的惯性思维方式思考,就像大家自己模仿“蛇”的形象一样,我们习惯这样。因为从小大家就告诉你应该这样,你周遭的人都是这样,因为这样很简单。正因为这样,才显得普通,才显得朴素,于是那纯粹的模仿不能叫做舞蹈。当我们发挥想象,开拓我们的想象力,以惯性思维为蓝本,发挥联想,开拓想象性的思维方式,就是生活通往艺术的桥梁。看《白蛇传》,除了穿着之外,我们为何能明白白娘子和小青是“蛇”,因为我们的惯性思维,因为林怀民是在惯性思维的基础上运用的想象性思维。如果我们只运用惯性思维,可能就会犯朴素的错误;如果我们之运用想象性思维方式,我们就会掉入“抽象”的陷阱,就会陷入除了编导之外无人能懂的尴尬境地。所以,在动作与舞蹈、生活与艺术的升华过程中,要在惯性思维的基础上运用想象性思维,才能充分地实现这种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