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说《肖申克的救赎》
风评极好的一部影片,经典中的经典,相信已有无数前人撰写过辞藻华丽而精美的影评,故而,这只是一篇我用以练笔的观后感。
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几个关键词,自由、希望、体制化。
先说自由。对我们寻常人而言,被关进监狱就意味着失去自由。监狱中不讲人权,连生命都不被人放在眼里,自由算个什么?可事实却是,日子过久了,你渐渐适应了狱中的生活,自由的定义就被颠覆了。
这里就牵扯到了第三个名词,体制化。我能联想到的体制,有国企、公务员、工厂。总之就是人们日复日年复年地重复着相同的工作,靠能力、年龄以及一点点运气求得升迁的生活。我毕业后从上海碰壁回来就进了一家工厂,做一些基础的化学检测方面的工作,三个月的时间,确实让我体会到了意志在重复的工作中一点点消磨的滋味。甚至一度产生了“这样过一辈子也不错”的念头,至少是一份稳定的工作,没有太多挑战性,没有太多复杂的人际关系,有宿舍有食堂,好像人生就这样平庸地过去也无妨。
确实无妨,但我仍旧选择了放弃。可能还是我太年轻,太天真。回到影片,对老布克来说,长达50年的牢狱生活让他变得体制化了,有什么办法了,几乎一辈子的时间都耗在了监狱里,与世隔绝的半个世纪,外面发生了什么一无所知。如果是年轻的布克出去说不定还能适应过来,可布克出去的时候已经老了,老得跟不上这个时代,老得连工作的精力都没有了。他的自杀,是无奈,是辛酸,却也是解脱。
消息传回狱中,很多人表示不理解,安迪——本片中的主人公也是。对其他人来说,就像瑞德说的,是太年轻,等他们在监狱里待到老布克那么久的时候他们就会懂了。可对安迪,我总觉得,就算在狱中,这个人也有办法寻求到所谓自由。看书,听古典音乐,帮人报税。他证明一个真正有才学的人无论在哪里都不会是一个无用之人。他活得游刃有余,在某些方面是这样。
当然,他也有失控的时候,得知自己无罪的那一刻,他失去了往常的冷静,也失去了一贯的判断力。凭他的才学和计谋,他完全可以做出更好的应对,但是他没有,他冲动了。冲动之下,一个年轻的生命消逝了。不是他的错,但却因他而死。这个年轻人也是天真,看不透人心,看不懂在这个监狱里,要想苟活,就得先学会闭紧自己的嘴巴。
错的自然是有罪的人,贪婪的典狱长,残暴的看守长,但这个社会总是这样,有好人必然有坏人,关键是,如何做一个能对抗坏人的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