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人力资源上班这点事儿成长励志

那些独来独往的人,到底多厉害

2019-07-24  本文已影响30人  谢先生读书会

现在的年轻人都很独,不爱说话,懒得聊天,老远看见人就躲,万一躲不掉就冲你假笑。每天独来独往,对生活唯一的要求就是自己住。

公司几个70后总爱说,这是典型的阳光型社交障碍,得治。不过看他们说话时的表情,我觉得就是一脸羡慕嫉妒恨。

人到中年,最大的奢望就是周末自己待会儿。可上有老下有小,上礼拜的脏衣服,下礼拜的大锅饭,还得奔赴宴请聚会,谁家的局也不敢不去。按照同事的话说,比上班还累。

可独居青年不一样,一个人待着,就是人家的标配。

我一个95后同事,是个本地土著,家里的独子。父母对他的照顾可谓是无微不至,不管多晚回家,饭菜总是热的;换下来的衣服,永远第二天就变干净;就连家里的地板,也没让他擦过几次。

可他放着好好的皇帝日子不过,非要出来租房住,前两天还因为抵扣个税,和房东撕了一把,闹心了好几天,就这样还是一门心思地过独居生活。

根据国家民政局的统计,目前国内有超过5800万人过着“一个人的生活”,其中2000万是20到39岁的独居青年。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独居,哪怕家里有房,合租划算,还是非要花高价自己住。

独居,已经成为很多年轻人心中最理想的生活方式。

总有些人说,现在的年轻人太随心所欲。我觉得不是,独居才是一个人优秀的起点,这么多年看下来,越优秀的人,越不爱和人交往。

我曾经问过不少身边的独居青年,为什么花大价钱也要自己住,得到的答案很一致,两个字:麻烦。

和父母住很麻烦。上一代人的关心,就是下一代人的瞎管。

选择工作,他们要插手;谈个恋爱,他们要干涉;交个普通朋友,他们也要过问;连吃什么饭,穿什么衣服都要发表意见。

你嫌弃他们不懂你的人生,可是顶撞过后,又被“不孝”的内疚感深深折磨;但要选择“沉默”和“无视”,自己又憋得难受。压力太大,实在扛不住,所以选择自己住。

听起来是一种无可奈何,其实是一种主动选择。

马云前段时间有句名言,你连你妈都改变不了,别怪宏观。我其实觉得这句话有点毛病,就算能改变宏观的人,可能也改变不了亲妈,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走出原生家庭,保持距离,与其说是一种生活独立,不如说是精神上的切断。

和朋友住,也很麻烦。

过去是朋友的,合租过一次,可能连朋友都没得做。有人喜欢安静,有人喜欢热闹。有人早睡早起,有人是夜猫子。再加上煤气水电,万一有个算不清楚,就算不公开闹翻,心里也多半很难受。

和陌生人住就更麻烦了,你不仅得关心他的脾气秉性,还得做个背景调查,看看这人是不是正常。

曾经有个年轻人跟我说,不想为了省点房租,把生活闹得鸡飞狗跳。有那个时间,不如弄杯咖啡,看本书。人和人相处的确很麻烦,你总要扮演一个角色,妥协一部分时间,在一种虚假的氛围里,赢得所谓的圈子。

可惜,有些人不需要。他们独来独往,不和世界纠缠,所以我经常觉得,独居或许并不是年轻人的逃避,而是他们的野心。

曾经听过一句话,当你不被生活推着向前走的时候,才有可能睿智的思考。所以独居,是一个人最好的升值期。

我的读者里,有一个小妹妹,经常问我,乔姐,我怎么觉得每天时间都不够用,好像日子总是特别慌乱。

我零零散散给了她点提示,看她的样子也是有一搭没一搭地听。

不过最近一次聊天,感觉精神焕发,整个人状态都不一样了,还跟我说要考雅思,以后打算出国。看这样子,特别像谈恋爱了。

结果,她跟我说,自己租了个房子。

再也不用周末被小侄子骚扰,也不用陪妈妈去串亲戚,有了自己的独立空间和时间,人生都觉得不再被挤压。

这种全然掌控自己生活的感觉,让她一直充满奋斗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过去在家,抱着手机刷抖音,现在开始认真学英语。累了看个电影,再也没人在旁边瞎评论。

年轻时,正是人们寻找安身立命本事的时候,如果没有足够专注的投入,是不可能达成的。心理学家亚当·格兰特就说过:人们独处时更容易有新的想法。

可群居生活里有太多磨人的琐碎,父母的交待,恋人的小吵小闹,室友的纠缠,都过多地消耗了人们的精力。

人贵在自省,可唯有安静,才有这种机会。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