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答辩材料
接到老韩的电话,让我帮忙写一份答辩材料,我有点不太愿意。
离职之时,我已经完成所有奖项申报材料编写。出于职业道德,我并没有不负责任,而是认认真真地准备好所有资料,按时提交。
没曾想,两个多月以后,项目居然进入答辩环节。只是没料到,老韩居然连答辩问题回答内容都准备不好,还来找我帮忙。不好意思拒绝老韩,不能让他觉得我是人走茶凉,互相不认账,我还是答应下来。
话好说,事不好做。也难怪,事情如果好做,老韩也不会找我。老韩预设的七个问题,角度还算可以,问题的关键是回答内容不行。行业里混迹多年,我像是已经摸清一些门道。也和罗胖的六字真言有关,一具体,就深刻。六个字,看起简单,内涵极深。掌握到六字真言,学习时,遇到关键技术点,不用理那么多,只管具体化,细化到每个概念名词是什么,具体参数什么意思,一个劲儿地挖下去,总会有所收获。当专家时,遇到那些空洞的概念,看似高大上的名词,实在看下去时,只需要问一个具体的技术细节,便能问出真相。
现在转换角度,成为答题人,用六字真言来看老韩的回答。简单总结,三个字——假大空,名词用得都很漂亮,形容词都是先进创新等等。看完回答,像是看到一堆华丽词藻的堆砌,完全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马上脑海里,闪现出一句名言来——干掉形容词。印象中是某位法国作家的话,雨果还是莫泊桑记不起来了,原话好像不是这么说,大意是这样。干掉形容词,成为我写材料的第一信条,坚持摆事实列数据,一数胜千辩。脑海里迅速理清思路,着手准备改写回答内容。
放以往,我还需要一条一条地手动修改,人工智能时代,能偷懒的绝不亲自动手。马上把任务安排给我的ai助手,只交待一句话,帮我优化回答内容,针对问题,用摆事实的方式来写,最好写出具体框架和参数,能有一些数据支持,另外,再能举例说明就更好了。语气不要过于书面化,采用答辩会上口头表达方式即可。须臾,ai助手马上完成修改。粗略读一遍,感觉尚可,又不感大意。去年时,一个项目借用ai生成,结果由于出现重大技术突破、填补空白等字眼,错失最高奖。粗略看一遍后,我又挨个细读每个问题。
果然,地基设备问题上,ai助手又开始幻想。没有太多约束,ai把所有能想到的设备通通列举出来,偏偏没有写相关度最高的铁塔视频。重新让ai调整,去掉无关设备,增加铁塔视频描述,并适当举例,提高说服力。
不一会儿,拿到全部答案。最后,再来一遍用魔法制服魔法的把戏。我把全部问题及回答内容,喂给另外一个ai助手。让他来分析评价并打分,同时判断是不是ai生成内容。另外一个ai助手,给出9.5的高分,同时判断绝对不是ai生成内容。
几经打磨后,我才把资料发给老韩。片刻后,老韩回了一个大大的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