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则——只有设身处地,你才能够合理评估另一种观点的价值】读后感
要做到头脑极度开放,你必须接受自己错了的可能性,可以鼓励其他人告诉你错在哪里。
大部分人很难接受自己错了的现实,如果你是旁观者,看到最多的应该就是当事人的推责、指责、狡辩及逃避等。
但是,你的缺点不会因为你的逃避,而被当做没有发生过。
当他人提出合理建议时,很多时候一个人不接受的原因很奇葩,可能是因为看不惯他人、不信任他人。
更多时候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是为了发泄自己的情绪。
为什么不愿意合理评估另一种观点的价值?
人很害怕犯错,因为如果承认自己错了,潜意识里就意味着危险。
所以,我们以为只要不承认自己错了,或努力找出他人的错误观点,哪怕诋毁他人,也在所不辞。
那么,就会通过努力维护自己言行举止的合理性,以便提高自己的权威性。
很多时候,我们看到一些会议的有效性值得推敲,很多时候感到更像是辩论大赛,仿佛是一场场奇葩说,谈到的全是对错之分。
因之,如果在这样的工作氛围之下,不愿意客观的思考他人提出的建议,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
怎么样接受他人提出的建议?
当然,从旁观者的角度看问题,仿佛一切都很简单。
只有自己亲身体验后,才会真正明白多几条建议的好处,可以减少走弯路的频次。
就如不炒股票的人,看着涨跌没有什么感觉,但是当你拿出一半的资产投入到股市上面,你的情绪将被其左右。
所以,接受他人的批评及建议,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虚心:放低自己的姿态,多多听取批评意见及建议。
很多时候,当事人无法觉察到自己的缺点,所以对外界的声音,采取的是屏蔽状态。
只有虚心的向他人请教,他人才可能真诚的提出好的建议。
2.避免情绪化:有的人一听到他人不同的意见时,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然而,事物的发展,不会因为你有负面情绪而变好,反之,却会越来越难掌控或解决。
3.理性思考:当他人提出的一些中肯的建议,与自己的意见不同时,确实让人感到难受或气馁,所以,要问自己,他人提出的建议优点是什么?如果接受意见最好会发生什么?最坏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当你的焦点在解决问题上,问题将变得不再棘手。
遇到困难时,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只有不想解决问题的选择。
思考:
在生活或工作中谈论事情时,如何做才能够避免争论对与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