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简友广场亲子教育

孩子听太多新故事反而有害?这一点,亲子阅读时一定要知道!

2023-03-14  本文已影响0人  书果星球儿童阅读

为了让孩子爱上读书,家长们煞费苦心,家里准备一堆绘本,手机里下载好几个讲故事的APP。

然而孩子喜欢看、喜欢听的故事只有那几个。

小编身边有个妈妈就有这样一个疑问:

一个故事,已经讲完了,女儿会请求:“还讲。”是要讲新的吗,不对,她要听刚才的故事。好不容易,今天讲完了,第二天,又拿着那本书来了,翻开,“还讲”!更加奇怪的是,女儿每次听都很兴奋,遇到精彩的情节还会自己讲出来。

这位妈妈很困惑,到底是女儿太喜欢这个故事,还是女儿有什么问题?难道是得了强迫症?

其实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多数孩子在幼年时期都会有这种表现。

如果家长热衷于每天跟孩子讲不同的新故事,反倒对孩子的成长有危害。

换新频繁,不利大脑神经联结

意大利幼儿教育家玛丽亚·蒙台梭利认为,重复是幼儿的“常同行为”,儿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也认为,这是儿童思维发展的需要。

孩子们在幼年时期,需要通过故事、儿歌、童谣等固定重复的内容,又或者通过反复抛扔玩具、不厌其烦地叠积木等重复动作,帮助大脑的成长。

频繁更换故事的内容、或每天一首新歌新谣、或新玩具层出不穷,实际上将不利于孩子大脑神经的联结建立,会对儿童记忆力产生负面影响。

神经科学家尼古拉·库库什金曾经提过,记忆其实是再次激活各脑区之间曾经被激活过的联系,尤其是幼儿期的记忆,需要通过反复感知,让新的信息与已有的知识结构形成联系才能形成记忆,心智得以发育。

所以如果父母总是频繁大量给孩子讲新故事、读新绘本,显然不利于孩子心智成长,也不符合孩子的心理发展。

美国大受欢迎的“重复故事”儿童节目

《蓝狗线索》是一部美国的儿童节目,它每5天一个故事,即同一个故事连续播放5天。

美国教育学者艾丽斯.怀尔德对此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孩子们都很喜欢,欢迎度甚至超过了同期的儿童节目《芝麻街》。

《蓝狗线索》的负责人说,他曾经让自己3岁半的女儿重复看了14遍同一部样片,到最后孩子仍旧热情不减。

对孩子来说,“重复”并不意味着“无聊”,大人们常常会因为一次又一次的重复而产生厌倦,甚至认为在浪费时间,而孩子却总能做到孜孜不倦。

孩子之所以选择重复,一个是因为故事他喜欢;二是重复的故事能够证明他们的预见力。

还有就是在“秩序敏感期”的孩子,他们喜欢这种自己能够预料,能够掌控故事走向的感觉。

等到孩子的语言能力强了,认知水平也高了,自然会追求故事的新异性了。

“重复”现象,何时消失?

孩子的“重复”偏好的现象常常集中在3-4岁之前,一般4-5岁后对“重复”偏好的现象会慢慢消失。

但因人而异,有些孩子可能会持续到学龄前

可即使是5,6岁后的孩子,如果他们仍喜欢重复听一个故事,也请父母不要拒绝,因为孩子还未从“重复”中得到满足,还未获得足够的心智发展。

小编的女儿今年3岁,最近很喜欢听《花木兰》的故事,每晚都要我给她讲,到现在为止已经三个月了。

有一天我尝试给她换个新的绘本,并征求她的意见,没想到她一脸严肃地拒绝了我,强烈表示还要听花木兰的故事。

没办法,我只能尊重她的选择,不厌其烦地给她讲这个故事。

昨天晚上哄她睡觉的时候,没有拿着书给她讲故事,全靠记忆力描述,结果讲错了两个地方被她纠正,还有一个地方有她提醒才能想起下一句。不得不感叹,这也算是孩子成长中带给自己的一个小惊喜。

对童书绘本的小建议

对3、4岁前的孩子们而言,家里的经典童书绘本其实无需太多,这符合孩子们“重复”的心理需求。

等到4、5岁以后,再慢慢增加数量也为时不晚。

更何况经典的、经久不衰的绘本,其故事中传授的价值观和值得颂扬的品格被一代代的父母们所接受,是最值得给孩子们阅读的。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父母们可以慢慢让孩子自主挑选喜欢的绘本,等到他们的阅读兴趣渐渐广泛了,也就慢慢不再迷恋”重复“了。

所以,父母们在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过程中,除了一开始满足孩子“重复”的心理需求外,还不要忘记孩子阅读习惯的养成,在前期是需要父母大量时间陪伴的。

陪伴孩子“重复”,陪伴孩子阅读,孩子的阅读好习惯会在父母一点一滴的付出中慢慢养成。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