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是石狮

2018-05-25  本文已影响0人  Lynn_5b7d

       看完最后一个字,合上半个多月前从图书馆借的贾平凹先生上个月刚出版的新作《山本》,陕派杰出作家代表以他一贯的接地气、细致绵密、见微知著的写作风格给我讲述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秦岭地区在逛山、刀客、土匪、国军、游击队等各方势力此消彼长的纠缠、割据、厮杀中引发了一幕幕激烈动荡的战争。深陷其中的涡镇上的走上不同道路的井家兄弟、从小嫁过来的童养媳陆人菊、与井家积怨已深的阮氏一族等各色人物的登场,包括整个涡镇的各种演变都不过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洪流中的沧海一粟。同时,作者用一定篇幅着墨于秦岭山区的草木鸟兽,本以期整理出秦岭草木记、动物记(作者的原始初衷),然终是以人情、草本风物、秦岭历史融于一体的统一,这是作者天然质朴的情感追求和以史入文的必然结果,从而更契合“山本”一名,人、物、史皆循本真而自然。

        本人之前只先后拜读过贾平凹先生两部作品《秦腔》(2008年出版)和《废都》(1993年发表)。如果说《秦腔》是作者对家乡故土深沉的爱,这种大爱带给我极大的震撼,令人动容和尊敬,那么《废都》则是对现实社会中的丑恶无情的批判,尤其发表时间正是改革开放如火如荼,“蝴蝶”“苍蝇”一起飞入窗口之时,人性正接受着各种诱惑、冲击与考验,极具现实意义,文风幽默,各种“段子”信手拈来,看似云淡风轻的笔触下,透露出作者的焦虑和隐忧,作者的勇气与良知令人敬佩。同时期的1993年余华的《活着》首次发表,崔健脍炙人口的《假行僧》、《一块红布》、《快让我在雪地上撒点野》等等都是划时代、让人至今都不能忽视的作品。十六、七岁时看过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全本,这算是我较早接触的一部全景式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以当时的年龄、阅历和生活背景,虽不能完全感同身受,但我依然能感受到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的道路是多么的艰难曲折,有太多的无奈,也感受到作者在平静详实的描述下一颗饱含深切人文关怀的赤诚之心。多年后《平凡的世界》被拍成了电视剧,当我看到少安在饭店里面对彼此深爱的润叶痛苦地做出结束恋情的决定时(一是润叶父亲反对,二是他也希望她嫁得更好),那种无以言表的悲伤和无奈以及他们内心诀别的泪水至今我都记得(他们演得真好,更加丰富了书中的这种情感,这部片子得了金鹰奖)。(PS:也是在那个年纪,我还看了托尔斯泰的《复活》,当时感觉还挺压抑的,后来看到《1984》被加入到国外中学生阅读推荐书单中时,觉得伟大的作品不会以取悦读者为目的,任何时候看都值得。)

         后来,又陆续读了点莫言、陈忠实等作家的作品,整体来说我是很欣赏那一辈(批)作家的。《山本》后记里,贾平凹写道:我就是秦岭里的人,生在那里,长在那里,至今在西安城里工作和写作了四十多年,西安城仍然是在秦岭下。话说:生在哪儿,就决定了你。所以,我的模样便这样,我的脾性便这样,今生也必然要写《山本》这样的书了。他们这批作家热爱故土,半文半史地讲述、记录着社会的变迁,带着读者体会百味人生,潜移默化地揭示着人性的善与美、丑与恶,透过无数卑微的个体,展示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凝聚,怀着赤子之心与历史责任感,秉持着文人的良知与风骨,通过作品引人思考,寻找希望。同样在后记中有云:山本》里没有包装,也没有面具,一只手表的背面故意暴露着那些转动的齿轮,我写的不管是非功过,只是我知道了我骨子里的胆怯,慌张,恐惧,无奈和一颗脆弱的心......未能一日寡过,恨不十年读书,越是不敢懈怠,越是觉得力不从心。66岁的贾平凹先生依然活得如此认真、感性和勤勉,令我汗颜又感动,真心希望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浮躁渐渐消失,法理、人情、秩序、天道形成最优的社会生态平衡,人心向善,和谐发展。

        最后,用《山本》后记里最后一段来致敬那些值得尊敬的作家(者):终于改写完了《山本》,我得去告慰秦岭,去时经过一个峪口前的梁上,那里有一个小庙,门外蹲着一些石狮,全是砂岩质的,风化严重,有的已成碎石残沙,而还有的,眉目差不多难分,但仍是石狮。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