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十三》:在原生家庭的伤痛中无奈长大
《狗十三》这部电影的英文名叫作“Einstein and Einstein”,爱因斯坦和爱因斯坦?乍一看觉得莫名其妙的,可看完影片后,发现这是一个绝妙的名字,比中文名《狗十三》更有寓意。
01
十三岁的女孩李玩,生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父母离异的她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父亲再婚又生了一个弟弟,可不敢告诉她。为了弥补心中亏欠,父亲买了一只小狗送给她。李玩心里是喜欢小狗的,可是不想轻易被父亲收买,于是绷着不搭理小狗。
半夜小狗汪汪叫,吵醒了李玩,她看见小狗孤单、可怜的眼神,大概觉得自己也是同样的孤单,从此与这只叫爱因斯坦的小狗为伴。李玩和小狗天天在一起,她给小狗买猪肝回来拌饭,一份拌饭分为两份,爱因斯坦一半,她一半。
有一天,爷爷带着小狗去买菜,为了给李玩买她爱吃的螃蟹,爷爷一不留神,小狗走丢了。得知小狗走丢了,李玩像疯了一样出门找,甚至听见狗叫就冲到别人家里去问,歇斯底里地喊叫,在黑夜中伤心、绝望,没有回应。
后妈出了个主意,买了一只同样的可卡,骗李玩爱因斯坦找到了。李玩兴高采烈地回到家,一脸疑惑说这不是爱因斯坦,可在全家的软磨硬泡,大家一口咬定这就是丢了的那只爱因斯坦。
其实,作为一个养猫的人,我清楚知道主人对自己家的宠物一眼就能认出来,哪怕长得再像,可躯壳里的灵魂是完全不同的。
李玩心里明明白白知道这不是丢的那只狗,当所有人都指鹿为马,当全世界都颠倒黑白,如何坚持心中的对错。
02
大人的谎言,李玩一句也听不进去。后妈还无耻地,整天爱因斯坦爱因斯坦地叫着。假的就是假的,说一万遍假的也变不成真的。
一个十三岁的女孩怎么能理解大人的世界,对于大人来说狗不过是用来讨好她的一个玩具,而对她而言,却是一个活生生的陪伴,也是另一个自己。在大人无法理解的世界里,至少爱因斯坦是理解她的。
李玩郁郁寡欢,拿着酒瓶回家和父亲碰了个正面。和父权对抗的结果就是,李玩被父亲痛扁了一顿,流着泪向爷爷奶奶道歉。表面上,看是接受了,内心依然不接纳这条狗。
直到有一天,得宠的弟弟满世界闹,拿着棍子把狗打急了。大人们被狗凶得一筹莫展,父亲试图拿拖把和竹筐制服狂吠的狗。只有在旁边冷眼旁观的李玩知道,狗是害怕了所以乱叫。于是她蹲下去,摸着狗的头说,爱因斯坦,不怕。
那一刻,李玩接受了这只新来的狗,因为她理解它的恐惧,他们两个都是这个家里的孤儿。爱因斯坦和爱因斯坦,两只不同的狗,其实相同的是李玩渴望被爱与理解的内心。
好景不长,隔日新爱因斯坦就被父亲送走了,因为狗吓坏了他们家的宝贝儿子,李玩苦苦哀求父亲不要送走狗,可是新爱因斯坦依然被送走了,最后绝食饿死在了流浪动物收容中心。
03
有人说理解不了这部电影,说李玩太作、太较真。其实,我想说看不懂的人,是被生活眷顾的幸运儿。如果生活在一个幸福有爱的家庭中,自然是体会不到李玩的孤独和不被理解。
学会察言观色的孩子,是因为在成长过程中,没有一个稳定、安全的环境。本能让孩子学会看大人脸色,才能生存下去。
生存,并不是指有饭吃就叫生存。对于懵懂无知的孩子来说,父母就是他们的整个世界,孩子需要父母的爱和理解。即使爷爷奶奶对李玩再好,可是取代不了父母的爱和陪伴。长期缺席的母爱,以及简单粗暴的父爱,李玩太孤单了。
李玩,就连名字都取得跟闹着玩儿似的。一个女孩,一个重男轻女家庭里的女孩,一个离异家庭中的女孩,能得到多少重视呢。即使爷爷奶奶溺爱,父亲也只会用钱和礼物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来讨好她,不愿费心去理解她。
其实孩子无非是想得到父母的认可和陪伴,在考试取得好成绩后,父亲开车带着她去看天文展,那是剧中女孩少有的微笑镜头。
两个爱因斯坦,代表着李玩两次被扼杀和泯灭的自我,到最后即使看见了最初的那只狗,心如死灰的李玩也再也不想把它找回来了。
大人的世界好虚伪,可人就是这样一夜长大的,被迫接受生活中的失望和绝望。“这样的事儿,以后还多着呢”。
04
有一个实验,把青蛙放在一个玻璃瓶子里盖上瓶盖。青蛙经过无数次的跳跃,永远无法跳出瓶子,每一次顶到瓶盖就会被摔回瓶底。无数次尝试、无数次失败之后。当人们把瓶盖打开以后,青蛙也再也不会跳得超过瓶盖的高度了。
同样,在遇见问题的时候,如果多次尝试反复得到相同的挫败结果,人的自我保护机制就会开启。
人们总说,孩子懂什么,长大了就好了。即使长大了以后,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依然留有深深的烙印,影响着你的性格和处事方法,有时候你自己都没有意识到那是童年时留下的阴影。
从记事起,父母就不断地吵架,现在我都已经这么大了,可别人如果对我说话声音特别大,不温柔的时候,我潜意识中就有一种抗拒。因为我会把这当成是对我的攻击。
看李玩无力地抗争、喝酒自虐的时候,我有种一秒回到小时候的感觉,世界是一个巨大的黑洞,没有人理解没有人在乎。
可能就算长到一百岁,伤害就是伤害,阴影就是阴影。如果你足够强大,也许在自我的不断认知中,慢慢接受自己和家庭的不完整。如果你足够幸运,也许在婚姻中能遇见一个接纳的爱人,帮你疗伤和愈合。
我们从小被教导着遵循世俗的规则,削掉自己的形状去适应社会的模具。可慢慢发现,自己本心依然无法释怀,过了好多年后,再慢慢找回自己原本的形状。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父母,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一条艰辛的路。《这个杀手不太冷》里有一句经典台词,“人生总是那么痛苦吗?还是只有小时候是这样?”“总是如此。”
我们不断抗争、哭泣、微笑、收获,在这过程中得到成长和对自我的认知,也许这是“生而为人”的意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