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之林】投稿区哲思历史有意思

读点资治通鉴(42)司马光复盘韩信之死

2020-11-03  本文已影响0人  青贤时间

人们都说,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可是,如果时间拉得足够长,变化好像又有迹可循。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从中兴到灭亡,朝代更迭,天下转瞬就换了姓氏,没有谁能稳坐江山。回顾中国历史上的改朝换代,往往都是通过混战实现,很少有和平过渡。一帮人攒成一个团体,从弱小到强大,通过征伐、吞并实现一统天下。

但我们也发现,一个王朝的建立,团队中除了皇帝自己以外,那些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开国功臣往往不能善终。

尤其是掌握兵马的武将,在乱世里杀出了血路,却往往陨落于王朝初兴。

虽然如赵匡胤一般杯酒释兵权不够“义”,但也应该称之为“仁”,至少他能让那些人活着。

而不幸死在皇帝屠刀下的开国大将中,韩信算是很惨的。

韩信与刘邦在汉中起事,定三秦,遂分兵以北,禽魏,取代,仆赵,胁燕,东击齐而有之,南灭楚垓下,可以说大汉能赢韩信是先锋,是他拿命拼出来。

韩信拼命要的是什么,是封侯拜相,他不想造反,他甚至在最好的时机拒绝了游说。他说:刘邦给了他机会,他怎会恩将仇报。

可是打脸来的特别快,韩信还是起了造反之心。不是别的,因为韩信委屈啊,刘邦给自己的邻居都封了诸侯,而他韩信却只配做个列侯。一直到吕后把他骗去杀掉,韩信都觉得刘邦对不起他,惋惜到:自己要是听了游说,早点造反就好了。

这样的韩信,我们太熟悉了。像不像每一个努力拼事业,却得不到老板公平对待的普通人?

最终韩信死了,而在相似的历史轮回下,是否也意味着,普通人就算再不忿也得不到真正的公平。

司马光说:刘邦的确亏待了他,但韩信自己也有过错才导致了这样的结果。比如在灭掉齐国时,想让刘邦立其为假王,这时的刘邦就已经不高兴了。而后韩信又在约定攻打楚国时失约,要不是天下未平定,还用得上他,或许他早就被踢出局了。

韩信利用刘邦窘迫之时,打着自己的小九九,为自己谋福利,并非君子所为。如此,他又凭什么要求刘邦以君子所为待他。

司马迁说:如果韩信能够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不骄傲于自己的才能,就可谓是大贤了。但他没这样做。反而在天下定了之后又反叛,那么死路就是自己选的了。

简单的解读一下两位史学家的观点:

1.公平是不可能的,是人都有自己的小九九

司马光说:“你韩信也有污点,就别要求别人了。”这是出于他的角度,毕竟司马光是一位一辈子谨守道德准则、克己复礼,丝毫不逾矩的家伙。但我们不一样,我们是普通人,是人都有自己的小九九。在合理的范围内,不过分的情况下为自己谋福利也是应该的,算不得污点。

不过同理,我们也无法要求以刘邦为代表的老板们,做决策的是人不是机器,难免会偏私亲友、会忌惮兵权、会为失约记仇。

很多时候,我们容易高估自己的功劳,而粉饰掉自己的过错。同时又放大别人给予自己的不公平。牛角尖便越钻越死,脑子里徘徊的只有一句“凭什么!”。可往往我们此时折磨到的只有自己。

如果韩信没有不服、没有不忿,他还是个列侯,过着比以前不知道好多少倍的日子。所以,为什么不退一步呢。要知道,是人都有自己的小九九,绝对的公平是不可能的。

把握自己能把握的,不纠结那些自己决定不了的,生活会快乐很多。

2.切不可将功劳当做放纵的资本

信心爆棚是一件很可怕的事,过盛的自我认定让人摆不清自己的位子。韩信就是如此。前面我们说他不服,而不服的来源就是他认为自己值得更好的。

或许他真的值得更好的,可是那重要吗?

韩信的初心是什么?封侯拜相。他已经做到了。

但是他恋战了,好了还想更好,就成了没有终点的旅程。而没有终点的旅程,又怎么能赢呢。

生活中很多人也是这样。定下一个目标,比如拼几年,到什么职位就不那么拼了;或者本身是想家人过得好一点,自己赚够多少钱就退休。结果往往达到目标给予的自信感最容易让人恋战,从而忘记了初心。拼的人拼尽了身体,直到耗不住了却还拿伤疤当荣耀。为家人赚钱的人不忍心收手,确实越赚越多,可因为忙碌,家人却渐渐走散了。

胜利带来的信心像一种循环的动力,推动着从目标-实现-新目标的循环往复,并在不知不觉间脱离原本的初心。

韩信还记得自己建功立业、封侯拜相的梦想吗?他已经实现了,所以从列侯到诸侯为了争一口气送掉性命值得吗?

原文:光曰:世或以韩信首建大策,与高祖起汉中,定三秦,遂分兵以北,禽魏,取代,仆赵,胁燕,东击齐而有之,南灭楚垓下,汉之所以得天下者,大抵皆信之功也。观其距蒯彻之说,迎高祖于陈,岂有反心哉!良由失职怏怏,遂陷悖逆。夫以卢绾里旧恩,犹南面王燕,信乃以列侯奉朝请;岂非高祖亦有负于信哉?

臣以为高祖用诈谋禽信于陈,言负则有之;虽然,信亦有以取之也。始,汉与楚相距荥陽,信灭齐,不还报而自王;其后汉追楚至固陵,与信期共攻楚而信不至;当是之时,高祖固有取信之心矣,顾力不能耳,及天下已定,信复何恃哉!夫乘时以侥利者,市井之志也;酬功而报德者,士君子之心也。信以市井之志利其身,而以士君子之心望于人,不亦难哉!

是故太史公论之曰:“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